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儒家

(每日一题)中国哲学的精神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文化是什么老子 孔子 儒家 道家_儒家孝道文化论文_中国的血缘与儒家文化

(一)中国哲学的精神

1. 什么是哲学?

要了解中国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思想的形成,其实反映着人类内心深处不满足于现实,努力追求超脱于现实的一种渴望。通俗的说,哲学就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这种反思亦是对于思考本身的思索。

2. 什么是中国哲学?

在中国哲学的传统中,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超脱于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听起来似乎是在追求成为圣人一样的人。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史上有很多被称为圣人的哲学家。比如称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那么如果想要了解中国哲学的精神所在中国的血缘与儒家文化,就需要关注中国哲学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在中国哲学中有两股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潮,即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儒家、道家思想的关系就如同西方思想中古典主义思潮与浪漫主义思潮的关系。儒家的“游方之内”(意为在尘世之中)显得比道家入世。

道家的“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后来两种思潮相互靠近,这些运动使得中国哲学既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人们试图在两极对立中寻求他们的整合,但是怎么做到这一点呢,这是中国哲学力图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血缘与儒家文化_儒家孝道文化论文_文化是什么老子 孔子 儒家 道家

(二)孔子:第一位教师

孔子一生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但他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教师,也是中国历史上大量招收私人学生创立私学的第一人。

孔子时代的私学,讲授六艺,即《诗》《书》《礼》 《乐》《易》《春秋》这六门课。六经虽然不是孔子著述,但在他讲授经书时,注入了许多自己的思想见解,后来孔子的弟子也效仿孔子,孔子及其弟子对六经的注解和诠释,形成了一本书即《十三经注疏》。这是孔子与其他同时代儒生的不同之处,这也使他成为了一个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不仅对经书予以新的解释,他对个人与社会、人与天、与其他人的关系也都有自己的见解。关于社会,他强调“正名”,即客观存在的种种事物应当与它们名字的本来含义一致。比如论语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对于个人品德,孔子强调仁和义。“仁”泛指人的所有德性。

“义”则是一种观念形式的规范,即一个人在社会里行事为人,有他应遵循的义务,这些义务的本质应当是“爱人”,即“仁”。而实行仁义的准则便是忠恕之道,即无论做何事都应推己及人,以自己作为尺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做,在孔子看来是道德本身的要求,而不是出于道德要求之外的任何考虑。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以忠恕之道要求自己行仁义时,并非为了其他什么目的,做所当做的事,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结果。这就是儒家的“为而无所求”的思想。可以看出,正名、仁义、忠恕、知命便是孔子时代儒家哲学的精髓之处。

儒家孝道文化论文_中国的血缘与儒家文化_文化是什么老子 孔子 儒家 道家

(三)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在儒家思想中,孟子代表了其中理想主义的一派。孟子理想主义的思想主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性本善说;二是基于人伦道德的政治哲学;三是带有神秘主义成分的“浩然之气”。

1.人性本善说

人性本善或本恶——究竟如何认识人性——这是中国哲学里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并不是认为人人生下来便是一位圣人,而是孟子观察到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谓之德之四端。即人性中皆有向善的因素,如果不受外力阻碍,就会自然发展成为有德行的人。人之所以要去发展德之四端,而不去发展低下的动物性本能,就是因为德之四端是人区别于野兽之所在。

2.政治哲学

孟子和亚里士多德一样,认为“人是一种政治动物”。人的人伦关系只有在国家和社会之中才能发展中国的血缘与儒家文化,而社会和国家的起源也要追溯到社会中人伦关系的存在。国家是一种道德体制,因此国家的领袖也应当是社会的道德领袖。所以在儒家的政治哲学中,只有圣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君主。

3.神秘主义倾向

孟子和儒家之中他的这一流派认为,宇宙从根本来说,是一个道德的宇宙。人间的道德原则也是流行于宇宙之中的形而上学原理,人性便是这些原理的实证。浩然之气是人性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它代表着人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因此它是超越道德的价值、它是人和宇宙融为一体的气概。一个人如果长期积累善德,浩然之气便会从他内心自然涌现出来,但如果有一点勉强,浩然之气就消逝了。

儒家孝道文化论文_文化是什么老子 孔子 儒家 道家_中国的血缘与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