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与创作具有许多内在的契合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与创作具有许多内在的契合之处中国画的构图,色彩,造型,题材,艺术表现程式乃至所用材料等各个方面几乎都可在儒家观念的范畴内进行考察儒家思想中的礼,乐,和,善,比德,中庸,充实,仁智之乐,浩然之气,情,美,大,圣,神等观念对包括绘画在内的传统艺术具有深刻而恒远的影响在儒家思想观念的涵盖下审视传统的中国画艺术,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与流行观点不同的结论通过梳理儒学与传统绘画艺术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我们在新的角度与高度重新定位和扬弃既定的艺术品评标准与模式,丰富和加深对传统中国画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讲的"儒家思想"主要是指以先秦孔孟哲学思想为主体的儒家经典学说所传承的思想,与宋明所谓"新儒学"所分衍的内容有别,更不同于当代新儒学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对儒家思想的转化和新发展一,儒家思想为传统中国画的审美奠定根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与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血脉联系一般的观点认为,在中国画的审美与创作理论中,对佛,道思想观念的援引往往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儒家多与政治思想联系紧密,强调积极"入世"的生活态度与社会实践精神,与具有"抒情写性"特点的传统中国画似乎离得很而且,中国古代画论中有关绘画功用的论述多强调美术作品经世致用的地位,并没有侧重对绘画形式语言与图像本身的鉴赏,离传统绘画的审美本体较远然而我们应该知道,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是居于正统与主流地位的可以说,儒家的思想体系不是某一宗教的思想,而是中华文明的思想从这一点上来说,儒家与根源于印度的佛教和后起的道教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作为中华文化正统的儒家思想自汉代以来始终属于中国社会的主流哲学,对包括绘画在内的传统艺术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传统艺术创作与审美的根基当然,历史上佛,道思想观念对传统艺术创作与审美意识的影响作用也曾一度占据显要的位置,但我们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儒家思想的先导性与立骨作用,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传统艺术与审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似乎是难以想象的二,传统中国画审美的儒家标准传统儒家思想主要是建立在政治伦理学层面上它起源于孔子,成于孟子和荀子由于孔子,孟子的思想影响面较大,所以早期儒家思想基本上可说是孔孟思想西汉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在思想文化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最终使之成为整个宗法制国家的基础起于宋代成于明代的"新儒家思想"("理学""心学")出现了融合儒,释,道三家的趋势中国官方思想是儒家思想,而在此之前,儒家孔孟思想在多数时期早已成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孔孟思想观念在中国的普及已使其成为中国百姓伦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艺术也同样具有明显而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中并没有直接涉及传统绘画的内容,即便是有关艺术方面的论说也是很少的但是,儒家著作博大精深,含义隽永,仅仅是一些有限的有关艺术的论述就已成为影响广泛的经典,承传久远的规都有着极强而广泛的融通性,可以用来作为欣赏和创作中国画的典范性观念,具有根本的指导性作用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范围内几乎无所不及,无孔不入儒家有关传统文化与艺术的论述,诸如"文质彬彬"的中庸之道,与道德,自然和合的"仁智之乐",至大至刚,庄重浑厚的"浩然之气"以及"美,大,圣,神"的审美范畴等,都可以理解为是传统绘画审美与创作的儒家标准举例而言,孟子"浩然之气"的思想既为传统中国画的欣赏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儒家立场,并且能够以此建立起可靠的图像学批评标准孟子强调君王的仁政,把政治分为"王政"和"霸政"两种类"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孟子倡导重仁德轻私利的政治与人生,并且崇尚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具有刚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其人生境界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境界,在中华民族无数次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前进的历史中具有伟大的意义与价值;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在人格完善的奋斗历程中具有中国气派的理想追求儒家美学立场和批评标准的确立根本不同于道家或禅宗思想观念对中国画的审美规定,与画史上文艺研究某些人提出的所谓"南宗""北宗"的派别评价体系也基本无涉,更是其无力规范的内容儒家"大乐与天地同合"(礼记乐记的思想说明在儒家观念中对艺术的品评标准存在"大"与"小"的价值区分,并以此来鉴别绘画作品的气象格局五代和北宋山水画多属大气浩然之作,此即可视为一种典型的儒家气象一般认为,宋以后历代多有道境,禅境气象的绘画作品中国官方思想是儒家思想,且论者历来对此类作品致以所谓画史"南宗"一脉所关联者为主体)艺术水平与画史地位的评价较高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儒家思想在历代艺术发展进程中几乎都有其根深蒂固的影响,元,明,清绘画中并不乏充满儒家气象的作品其艺术水准也不可谓不高,只是论者多为时评所蔽或因当时画坛局面所限,不能或是不肯深究其中原委罢了三,儒家气象是中国画审美的重要内容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孟子所讲的"浩然之气"可以看做是传统中国画审美的重要标准之一当然,这种审美标准不是停留在绘画的技术和说教层面的,它的产生是一种思想观念熏陶的结果;体现在画面上,则成为一种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气质与风格,是给欣赏者的一种整体感受以孟子"浩然之气"的精神境界审视传统中国画艺术,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画史上很多壮美的,充满儒家气象的作品,它们或者浩大辽阔,气吞万里;或者至大至刚,有塞于天地之间的雄强之势这些儒家气象的美与萧索空寂或超逸绝俗的佛禅,老庄思想统领下的艺术之美是迥然不同的审美类型它充实宏阔,山高水长,虚实结合而以实景见长,承载着一种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生活与艺术的态度,是儒家"入世"人生观在绘画中的鲜明映射艺术除了形式的因素外,还具备一种人生信仰的内涵儒家思想观念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是广泛,深刻而且长远的单就山水画家而言,李唐,马远,夏圭,倪瓒,王蒙,唐寅,龚贤以至傅抱石,黄宾虹等大画家的艺术创作就都曾深受其影响这些大师级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出入官方画院等机构的宫廷画家或者接受传统儒学教育的文人画家,无论别人如何阐述他们的艺术主张和审美观点,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流影响作用在他们的头脑和作品中的存在都是不容忽视的,很多时候甚至成为他们艺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中国传统绘画史上体现儒家气象的作品并不在少数,然而中国传统绘画审美与创作中的儒家因素被禅宗,道家的思想观念所遮蔽,长久以来难以显露真容在山水画方面,历代在佛,道诸思想范畴中被解读的作品很多原可以在儒家语境内作出新的解读,得到新的,或许是更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体现在传统美术作品中的那些与儒家思想气质有关的审美因素显示着鲜明的总体特征,这种特征与道家的质朴,佛家的空寂有着根本的不同儒家仁山智水,文质彬彬,充实尚礼,美善合一的审美规范在许多方面已然为我们揭示出真实的画理,而这 些看似浅显的辨证真理在过去和现在的很多时候却 常常被佛家或道家的所谓高深智慧所遮蔽或取代, 难以在艺术鉴赏和评价体系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使作为中国人价值观主体的儒家价值观念在这一重 要方面无法体现其正统,主流的地位 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审美经验的阐述文本不 可谓不多 尽管不同的人可以从自己的价值观与艺 术观出发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很多所谓文化的观念 与主张往往承载的更多是作为一般群体的人格广告 的符号 将中国艺术的美学终极追求定向为以老庄 哲学主导下的庄子美学或佛教思想传入后生成的禅 宗美学的趋势一度成为学术界盛传不衰的时髦理论 选择 然而,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基本前提就 是把握其与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思想的密切联系 笔者认为,儒家思想对传统中国画的审美与创作具有相当根本性的影响,儒家标准可以为中国传 统绘画的图像学批评建立某种或许更接近历史实际 的规范 从儒学视角对中国画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认 识是尊重历史,丰富和完善既有传统艺术审美理论 的内在要求与可行思路 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与 美学品格的评述,不能离开对作品创作背景的分析 与考察,更不能离开对绘画语言的领悟和对画面本 身的审视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中国传统艺术所生成 的文化大背景,在此基础上,更需认清传统文化与 哲学的主流思想观念对绘画创作与审美形成的根本 性影响,结合对作品的考察与对文献的考证,才能 得出有关传统绘画审美与创作理论的较为客观的认 识,获取最有资格判定作品性质的核心依据,进而 努力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中将儒家美学观念更有效地 纳入审美与创作视野,还儒家思想观念与美学传统 以合理,客观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2]北京大学 编纂中心。儒藏[Z]。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 005。 [3]施忠连。四书五经鉴赏辞典[Z]。上海: 上海辞书出 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男,山东陵县人,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画理论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