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儒家

吕思琪:儒家《礼记·乐记》乐教当代意义

浅谈《礼记·乐记》体现的儒家乐教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吕思琪

【摘要】乐是西周时期国家教育的核心,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前期大量的文献梳理工作,以《礼记·乐记》为中心,在先秦思想文化的整体语境中,概述乐教思想的知识脉络、思想源流,并积极联系现实社会,力图探究乐教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关键词】儒家《礼记·乐记》 乐教 当代意义

一、本文对乐的界定

本着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我们有必要对本文所探讨的“乐”作一个明确的界定,以保证结论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儒家正统思想中礼乐文化当中的“乐”,是《乐记》所推崇的。从概念来说,指的是先王的正统音乐。它是古乐,与新乐相对;是雅乐,与俗乐相对;是正乐,与淫乐相对。

二、儒家乐教思想简述

从源流上看,乐的发生与人的情感密切相关。《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是对“物感说”最为完整的表述,乐根于人心,是人内心情感最自然的流淌,因此最具感染力。

当今儒家_当代儒家学者_儒家对当代中国

作为周代教育的中心,乐所承载的精神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第一,乐之“和”的本质。《乐记》中多次强调:“乐者天地之和”、“大乐与天地同和”等,形成了乐和儒家对当代中国,音和,政和的阐发逻辑。音律触发人心、实现心之“和”,进而促进人际之和,社会之和,天人之和是最高理想。第二,乐的等级性。在古代礼法社会中,不同阶层的用乐标准是不同的。如《周礼·春官宗伯·乐师》中有“凡射,王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大夫以《采蘋》为节,士以《采蘩》为节”。乐的本质是和,而“和”是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对礼治现状的维持和加固,因此二者并不矛盾。第三,道德性是乐最重要的价值取向。《乐记》云“德音谓之乐”等,尧之《大章》、舜之《韶》和禹之《夏》,都是章德导和之作。

以上是乐之精神品格,决定了乐教的理想和价值取向。在实施过程中,乐教突出“先王制礼作乐”的重要性、采取官师合一的管理方法,这使乐教有了推行保障。在实施过程中,礼乐相辅,礼的外在规定与乐的内在感化兼顾的理念在至今仍有合理性。总之,先秦乐教的理想在于,移风易俗,修德化民,稳定社会政治。

三、儒家乐教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丰富而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近乎无限的财富和借鉴空间,儒家乐教思想富有学理性和实践性,其精神品格、教育理念以及文化观念等对当代中国仍有重大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当今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与乐之“和”的精神品格是相统一的,因此,儒家乐教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更被凸显。下面浅谈先秦儒家乐教思想的当代意义。

1.“致乐以治心”——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人的道德修养价值观的养成

《乐记》讲“致乐以治心”,即通过音乐来感化人,我们结合当今实际,可理解为通过文化建设影响人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儒家对当代中国,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交流或融合,因此,在尊重多元的同时,保证主流文化的价值导向的正确性,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建设和谐社会,根本在人。而只有在文化建设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的2·9讲话中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那么,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中,文化氛围对于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应当被重视。比如,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获得了审美体验,并感受到作品中承载的正面的思想精神,获得共鸣,进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儒家对当代中国_当代儒家学者_当今儒家

2.乐之“和”价值导向

“和”是乐教的本质和最终理想,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相一致。和谐社会之“和”,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处事原则、生活态度,它对人的思想、道德、心理、行为等具有导向和调节功能,使人们安心于自己所处的位置,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如果人人各安其位,社会才能和谐。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建设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普遍根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和谐不平衡。而“和”的价值导向改变的是人的态度和观念,进而改善社会风气,使整个社会发展处于均衡、协调之中。

3.“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德治配合法治

《乐记》云:“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这体现了一种疏导式的治理方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是法治社会,各项事务都要依照法律规定执行。但法律约束的是触碰底线的行为,而要构建和谐社会,仅约束公民不触碰法律是不够的,而是要提高公民在人格修养、道德上和思想境界上的水平,只有这样,社会当中才能形成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氛围、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国家政策是一方面,还要从情感、意志角度入手,建立一种整体的道德理想、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来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从而构建合理的社会秩序。

四、小结

儒家乐教思想的独特魅力在于,这种精神不应随着时间久远而被淡忘,而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底蕴中,在我们的民族血脉中传递,历久弥新。其教化手段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也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当代儒家学者_儒家对当代中国_当今儒家

[1]朱光潜主编。西方美学史(上卷)[N]。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2]修海林。古乐的沉浮[N]。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89.

[3]张惠慧。中国古代乐教思想论集[C]。台湾:文津出版社。1991.

[4]徐志啸。诗经楚辞选评[N]。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夏静。礼乐文化与中国文论早期形态研究[N]。北京:中华书局。2007.

[6]韩美群。和谐文化论[N]。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7]李君如主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N]。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浅谈《礼记·乐记》体现的儒家乐教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