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儒家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321)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就是( A )

A.中国传统文化 B.中离古代文化

C.中国文化传统 D.中国民族文化

2.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是( B )

A.气候环境 B.地理环境

C.社会环境 D.地域环境

3.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 A )

A.农耕自然经济 B.工业文明经济

C.商业发达经济 D.科技服务经济

4.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 )

A.什五里甲制度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

5.类比思维中的“观物比德”是( A )

A.人与物的类比 B.物与情的类比

C.景与情的类比 D.人与情的类比

6. 语言文字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 A )

A.载体 B.核心

C.条件 D.基础

7. 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是( D )

A.荀子 B.墨子

C.孟子 D.孔子

8.在诗歌题材上,“曲”盛行于( C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9.贯穿于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的手工业是( A )

A.陶器 B.青铜器

C.打制石器 D.磨制石器

10.中华民族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 B )

A.商品交换 B.农耕灌溉

C.科技创新 D.工业生产

11.在西周的社会政治秩序中,成为首要的政治原则的是( C )

A.尊贤 B.尊上

C.亲亲 D.上慈下孝

12.中国古代整体思维是一种( B )

A.客观思维 B.直观思维

C.感官思维 D.综合思维

13.在现代中国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B )

A.23个 B.24个

C.25个 D.26个

14. 人们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指的是所指称事物的( B )

A. 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文化事象

15.中国开始“家天下”历史的朝代是( C )

A.商朝 B.秦朝

C.夏朝 D.周朝

16.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C )

A.《韩非子》 B.《抱朴子》

C.《淮南子》 D.《补农书》

17.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出自( D )

A.秦始皇 B.周文王

C.商纣王 D.汉高祖

18.“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 A )

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

19.现今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是( B )

A.吉埃及文字 B.汉字

C.楔形文字 D.苏美尔文字

20.学术界经常与英语“cul ture”对译的是( B )

A.文学 B.文化

C.教化 D.教养

21.夏朝开始了族群相处的一种新的关系模式,那就是( B )

A.和睦相处 B.战争征服

C.遣使游说 D.离间取胜

22.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事象都相关于( D )

A.水利灌溉 B.农业技术

C.农业政策 D.岁时节令

23. 宋代文学的主流是( B )

A.诗词创作 B.古文创作

C.小说创作 D.乐府诗创作

24. 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是( D )

A.荀子 B.孔子

C.朱嘉 D.程颐

25.语言崇拜源于( C )

A.文学 B.艺术

C.巫术 D.医术

26. 我国使用货币始于( A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

27. 武丁以后,在所有的神灵中,殷人祈祷的主要对象是( B )

A.太阳神 B.祖先神

C.土地神 D.河神

28.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西交通,开辟了著名的( A )

A.“丝绸之路” B.“西域之 路”

C.“瓷器之路” D.“ 西域走廊”

29.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C )

A.礼 B.孝

C.仁 D.义

30.京杭大运河开通的时间是在( B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定义适用范围的有( ABDE )

A.人类文化学 B.民族文化学

C.文化哲学 D.国别文化学

E.女性文化学

32.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高潮时期是( ABC )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宋之际 D.两汉时期

E.明清之际

33.中国古代社会流传着大量的家训族规,内容涉及到( ABD )

A.个人行为 B.家庭事务

C.国家事务 D.宗族与其他相关事务

E.社会职务事务

34.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有( ABC )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逻辑思维

E.创新思维

35.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古代汉语的声调有( ACDE )

A.平声 B.下声

C.上声 D.去声

E.入声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府兵制:

北朝以来实行府兵制,隋至唐初相沿不改。此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37. 行业组织:

行业组织又称行会,是手工业者的自发组织。行会的职能是互助共济,保护行业利益。行会的管理方式主要有:祖师崇拜;师徒传承;行业禁忌。

38. 九品中正制:

在汉末动荡之后,曹魏时期建立了一套较察举严格的选官制度,即“九品中正制”。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九品中正制从其本质上看,同样维护的是士族的利益。

39. “中庸”:

(1) ”中庸”这一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2)"中庸”的含义是指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

40.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简述理解广义文化定义的三个要点。

答:

广义文化的定义应把握三个要点:

(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42.简述儒家和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

答: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也很看重”礼”,认为”礼"是维系社会和谐、上下关系的保障物,实际也关乎人的生存.儒家学说中”救时弊'的内容,它基本是后代描绘社会蓝图的价值尺度,也是思想家社会批判的思想武器.儒家学说还有关于人生理想的内容.孔子不谈超越形上问题,这方面的内容,在和两部书里,得到充分的展开.用仁道仁心善待他人就是道德就是善,这种善、道德力量的根源来自哪里?这是儒家形.上之学所关心的问题.儒家的人生哲学,是伦理的也是宗教的,对中国人的人生观有莫大的影响。

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与儒家旗鼓相当.儒家讲究积极人世,道家讲究超然物外;儒家的影响在道德、在世功,道家的影响在超脱、在艺术.道家思想的出现可能要早于儒家.先秦道家重要的人物是老子、庄子,需要注意的是老、庄之问在思想倾向上有相当大的差异.在人生观上,老子”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在政治上则崇尚”无为而无不为”.这些内容可能来自古代的帝王之学,后来经法家的吸收改造,成为君主的阴谋统治术.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逍遥游”儒家对中国的影响英文表述,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庄子哲学积极的影响在艺术精神的培养.他的打破小我与天地自然合一的超越精神,特别能涤荡人的心胸,以审美的意态观照世界,对中国的诗歌、绘画等,有重要的影响.

43.简述我国的生产经济与文化特征。

答: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特征,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农经验,

(二) 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民心理,

(三) 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

44.简述先秦时期“五伦”的内容及作用。

答:

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是社会的基本关系,人们只要掌握了”亲”、"义”、”信"等人伦原则,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遵循礼制规范.传统礼俗注意人与人间关系的调节,强调与人交往时需恭敬、谦让、友善,温、良、恭、俭、让是道德君子应具备的品德.

45.简述“天人合一”观念的含义。

答: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主要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第二层意义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46.简述语言与民族的关系。

答:

汉语、汉字虽然被规定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文字,但是它们并没有凌驾于其他民族语言文字之上的特权,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民族语言是民族特征之一,民族语言问题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民族国家里,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合法权利,并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民族语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开展大规模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并为一些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文字;不断扩大民族自治机关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在民族地区的学校儒家对中国的影响英文表述,凡有本民族通用语言文字的地方,大都实行双语教学;在中央和各民族地区,广泛建立民族文字的出版、翻译机构,建立民族语言广播电台、电视台;大力培养少数民族语文人才.这些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也仍是今后民族语文工作的方向.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势表现在几个方面?

答:

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共393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此期的文化大势约有如下数端:

第一,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融合不仅发生在北方,也发生在南方;融合是”汉化”,也是”胡化”。

第二,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开发之功在当代更在后世,唐代中国文化的鼎盛与此有直接关系。上述两项,基本从西晋”水嘉之乱”开始。

第三,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人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三教鼎立互相激荡与玄学一起共同构成此期显著的文化现象.着眼于本期的中国文化,是动荡与混乱;着眼于更长远的历史,则是转变与展进。

48.如何认识“语言崇拜”现象?

答:

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语言崇拜源于巫术,是一种迷信,这是我们对这-事项本质的认识,但因为它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形成了许多民间俗信,成为一种礼仪,因此我们又要”入境问禁”、"入乡随俗”,趋吉避凶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习俗,而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则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崇拜.汉语同音词多,汉民族有重含蓄、忌直言的文化心态,因此人们往往利用同音词进行谐音取义,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心愿.尊重和理解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和习惯,以便与人更好地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