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儒家

(每日一题)世界史与中国史的阶段对比及联系

世界史与中国史的阶段对比及联系

一、早期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14-----16世纪)

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宗教改革(16世纪):因信称义

3、文化:文艺复兴(14—16世纪):人文主义;哥白尼日心说,伽利略开创实验科学。莎士比亚戏剧

4、世界: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并拓展

二、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17-----18世纪工业革命前)

1、经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圈地运动

2、政治:英(1689)美(1787)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法国大革命(1789)

3、文化:牛顿力学,启蒙运动(17----18世纪):理性主义

4、世界: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英国成为殖民霸主18世纪中期)

——手工时代资本主义与中国(相当于明中期到清前期1840年之前)的联系:①美洲的高产农作物传入,使中国能养活更多人口 ②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 ③西学东渐,西方的科技传入中国,如《农政全书》记录 ④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沿海,中国被迫实行闭关锁国。

当时中国的基本情况: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区域性大商帮;白银广泛流通等。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出现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封建制度衰落。

文化:出现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文化专制;小说是文学的主流;西学东渐。

对外:闭关锁国。

思考:明清之际中国开始落后的原因:

三、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765----18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1、经济:生产力迅速提高,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形成,工业城市兴起;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交通运输革命,出现轮船、火车;经济思想由重商主义转向自由主义;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环境污染。

2、政治:①资本主义工业化带动民主化,政治改革,民主进程加快,如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潮流:英国第二次议会改革、美国内战(1861--1865)、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国统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这些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更多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②工人处境恶劣,工人运动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3、文化: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艺术,进化论(1859年)

4、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以商品输出为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与中国(相当于鸦片战争到1895年《马关条约》前)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开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发展;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

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激化,发生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文化: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例题: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自强作做了哪些努力?

四、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1870----1945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1、经济:电气时代,垄断组织。重工业据主导。重大的科技成就。英国逐渐被美国德国赶上并超过。1929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8),斯大林模式(1928以后)。

2、政治:现代资本主义代议制成熟,英美等国基本实现普选。十月革命,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出现。两次世界大战。

3、文化:相对论、量子论,印象派艺术,电影(1895)、电视(1926)的发明

4、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狂潮,两次世界大战。

5、社会生活:随着经济发展,民主完善,初步社会保障建立,下层人民处境改善

——对中国的影响:参照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侵华战争的影响,可分两个阶段(1895—1919,1919--1945)

(1895—1919)的中国(大致相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经济:列强对中国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后期出现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1912--1919)

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出现戊戌变法(1895—1898)和辛亥革命(1894--1912);救亡图存出现高潮;义和团运动发展。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临时约法颁布》,树立中国民主进程的里程碑。

文化:维新思潮、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实业救国;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两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电影引进。

(1919----1949)从一战结束到二战后初期的中国,(对应资本主义危机时期,苏联三种体制。)

经济:南京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27--1937);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战争严重破坏经济。

政治: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中共成立;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南京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文化: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

五、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的世界(1945年至今)——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

1、经济:苏联斯大林模式及改革(三个人改革)。马歇尔计划实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体系的确立(外);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内);七十年代出现“滞胀”;欧洲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2、政治: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冷战-----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1991年两极瓦解,冷战结束,一超多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3、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原子能利用,互联网出现,现代主义文学艺术

对中国的影响:经济上,前期受苏联影响,建立计划经济,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造成破坏;后期改革开放儒家思想中国电影的影响,紧跟世界潮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一些地区经济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等。科技上加入国际互联网(1994年)。

中国现代史的阶段特征(1949年至今)

(一)过渡时期(1949----1956)主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经济:1+3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政治:1+3(一部宪法,三大制度)

文化:2×100(双百方针)

外交:3+2+5(三大政策,两次会议,五项原则)

———本阶段的国际背景:两极形成,冷战出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包围封锁;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1956---1976)主题: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经济: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困难,八字方针。

政治:反右派运动(1957年)、文革

文化:两弹一星(1964,1970),杂交水稻(1973)

外交:七十年代三件大事(联合国、中美、中日),国际环境改善。

———国际背景: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多极化趋势出现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

经济: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992年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体制:1992年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开放——经济特区(1980)—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政治:完善人大政协体制;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尝试基层民主选举等。

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双百方针;实施义务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4年加入国际互联网。

外交:实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等;发展睦邻国家友好关系,如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背景:经济:经济全球化加速,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政治:两极瓦解,多极化的趋势加强,出现“一超多强”局面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国际互联网出现;现代主义艺术等

例题:①21世纪某一天儒家思想中国电影的影响,一个美国人突然发现离不开中国商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原因。

②改革开放以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提高,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