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儒家

儒家子弟的教育搞得好到什么地步?秦帝国需要大量识字

因为儒家的教育搞得最好。

孔子不愧为至圣先师,有教无类,光有名有姓的弟子就有77人。

孔子之后,教师真正成为一个职业,通过束脩,儒家弟子当老师就能有收入,当不了官就去当老师,至少温饱无忧。

孔子的弟子中,终生以教育为业的就有颜回、子开、商瞿、子羽、子夏、子游、曾参、子张,其中子夏甚至将学校开到了关中平原,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

经过一代代孔门子弟的教学,儒家教育搞得好到什么地步呢?

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斯,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他们的老师就是荀子,荀子是儒家的。

就是这么离谱,那时候全天下一大半读书人都是师从儒家,孔门之后。

借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始皇长子扶苏的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可以想见儒家子弟数量有多么庞大,而扶苏的老师就是当时大儒淳于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分封置郡县的时候,面对的就是这么个局面。

施行郡县制,秦帝国需要大量识字的基层官员进行文书工作,将全国的信息传递到中央,并执行中央下达的指令,但全天下的读书人大多数是儒生啊,没办法,秦始皇想搞郡县制不得不用儒生。

于是施行法家治国的秦帝国,官僚系统里面充斥着大量儒家子弟,这帮人打小学习儒家经典,对秦帝国的法家治国理念非常不满。

确立郡县制八年之后,到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在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又发生了一场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

仆射周青臣,当面吹捧秦始皇,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针对周青臣的谀词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

秦始皇听后不动声色,把淳于越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丞相李斯明确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观点。他反驳说: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统一可能遭到破坏。

《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中国古代思想儒家,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施行郡县制都八年了,秦朝统一中国十二年了,这帮儒生还在那提反对意见,可见儒家的势力有多大,儒家键政人士对秦朝推行大一统政策的阻碍有多深。

为了统一法家治国的思想,坚定施行郡县制等维持大一统的法家政策,李斯向秦始皇提出焚毁古书的三条建议:

(1)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黥刑并罚苦役四年;

(2)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3)有愿习法令者, 以吏为师。

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在宴会散后第二天,就在全国各地点燃了焚书之火。不到30天时间,中国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都化为灰烬。留下来的只有皇家图书馆内的一套藏书。

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事件,在焚书的第二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消灭儒家的教育体系,取代儒家教育体系的则是法家的“以吏为师”。

以吏为师即让熟读法令的文吏当老师,人们要学习文字,只能向政府官员学习。政府官吏承担教育行政官员和教师职责。学习的内容是朝廷的法令,以法为教。

当然,教育是百年大计,“以吏为师”最终没能成功,焚书坑儒三年后,祖龙死而天下崩,由于大量儒生被清除出官僚系统,人手严重短缺,造成官僚系统崩溃组织不了有效抵抗,秦朝二世而亡。

秦末战争对于诸子百家是一场浩劫,人口锐减,大量典籍被战火焚毁。

由于识字的读书人锐减,汉朝初年只能恢复分封制,施行修生养息、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

西汉初年,自高帝元年(前206)起,至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未止,70年的时间,政坛上堪称是黄老学说的天下。

但黄老高居庙堂,帝国的底层已经遍布儒门子弟。

搞教育儒家是专业的,70年时间里儒家私学昌盛,儒家占领了原本诸子百家的市场,其他学派的小作坊完全不能跟儒家的教育连锁店相比。

到汉武帝重新废分封置郡县,局面比秦始皇时期更糟,于是“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分封制时期,汉朝的官僚系统非常精悍,只维持了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军事建设,每年只需几十万石粮食,就可以养活全部的官僚阶层。

到了施行郡县制的汉武帝在位时,每年养官所耗费的粮食高达四百万石(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官僚数量膨胀了十倍。

所以,汉武帝需要大量识字官员治理郡县,帮他上传下达,管理国家,汉武帝没得选,识字的人里面大多数是学儒家的,只能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后,有了官方的支持,儒家愈发昌盛,针对幼儿的蒙学也开始发展,学儒从娃娃抓起,从此以后儒家牢牢把持中国教育界,中国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儒门子弟。

汉武帝时,在长安设太学,置五经博士,“以养天下之士”。据史料记载,武帝时博士仅50人,昭帝时100人,宣帝时200人,元帝时达1000人,成帝时增至3000人。

公元8年,48万多儒生和902个诸侯上书要求提高王莽地位,54岁的王莽接受了两岁皇太子刘婴的禅让正式登基,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外儒内法、王霸并用”的统治思想就此作古。

王莽严格按照儒家学说复古改制,施行周礼,结果搞得天下大乱,刘秀收拾残局成立东汉。

但王莽失败了,儒家没有失败,儒家在东汉成为统治思想,曾经的儒家子弟累世为官建立士族,变成统治阶级,儒家在中国的统治地位自此确立。

所以说,为什么异族侵略中原之后会“汉化”?

因为地盘一大,异族想要统治中国,必须依靠识字的儒家子弟建立官僚体系,所以必须“汉化”,你不“汉化”,其他汉化的异族建立更大的统治地盘就会反过来消灭你,最终必然是“汉化”的异族取得最终胜利。

归根到底还是儒家的教育搞得好,当全中国能读会写的人大都是儒家子弟的时候,统治阶级就必须选择儒家思想,必须用儒家子弟建立官僚系统。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后皈依了基督教?

因为当时欧洲教育搞得最好的就是基督教,日耳曼人想要建立统治,必须依靠修道院里出来的识字人才,你不皈依基督教,人家就不支持你。

为什么中国佛教比道教兴盛?

因为佛教的教育比道教厉害中国古代思想儒家,小沙弥从小背佛经,通过背佛经学习认字,再然后听老僧人解经,形成一整套教育体系。

可以说在中国,佛教是儒家之外唯一成体系的教育系统(藏传佛教),所以佛教能建立吐蕃帝国,成为蒙古、 准噶尔政权的统治思想。

儒家在中国式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新式教育体系取代了儒家的私塾,学生从小不学儒家经典,学数理化了。

为什么西方还有那么多人信仰基督教?

因为西方的教育体系就是从教会学校发展而来,目前还保有大量的教会学校(如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基督教在教育体系中扎根实在太深。

……

所以说,教育才是塑造全球意识形态的根本力量,儒家在诸子百家中教育搞得最好,所以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其实没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