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风情 > 中华民族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课题介绍及课题的研究

***

电子邮件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很多传统节日已被人们逐渐冷落、淡忘,反而

国外 的一些节日正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 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相反,对于外国的一些节日就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

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

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 族文化。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就是生活。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初步培养学生探索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

)让学生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

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课题介绍

这是源于初三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献给教师节的一份特殊礼物,是开学第

一周安排进行的自主探究活动。这个课题与学生本身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有很

多,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通过开展课题研

究希望学生能探究节日的形成、发展、传承等。让学生更熟悉了解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

民俗文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

有影响的因素。)

学生的共性表现在:、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学生是林头中学初三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富有

创新精神。、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熟

练运用网络和图书室查找所需资料。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比较熟悉。

学生的差异有:

1、学习能力高底不同,沟通和交际也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能力差别。、学生初次接触探索性问题,对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陌生。学生综合素质高低

不等。

四、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来达成这一目标)、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中国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

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走进“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增强学生与社会的

联系、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1、做好查找资料的内容记录、采访人物的记录、写好活动体会心得。

2、撰写调查报告,图片展示,举行报告会。

3、学生制作宣传画报和手抄报。

六、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资料前期收集,推荐书目、网站。征用学校电脑室、图书室。

学生准备:、相关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表。、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视频,网络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和网址。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

和培训

(初步认

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成立研究性学习小

组。、了解本课题的学习

目的意义。、学习了解本次活动 的步骤、方法、各项要

求和要注意的地方。

1、出示一组关于民风

民俗的照片,介绍中国

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激

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 的积极性和兴趣。

2、让学生了解本次活

动的目的、步骤、方法

和要求。、组织学生对研究课

作提问和谈想法。

课时

第二

提出和选择

课题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传统习惯?

有哪些民俗文化?

指导课题定位 - 课时

成立课题组、学生根据兴趣选择

研究内容。

2、根据学生的选择内

容分出小组。、出示研究内容。

2、指导小组分工。

形成小组实

施方案、小组分配各人的职

务。、制定计划。

3、形成方案。

审核活动方案

第三阶段:课题

实施阶段、收集资料,设计相

关调查问卷,整理资

料。

2、撰写总结,准备展

示,制作宣传板报。

1、介绍书籍、网站等

资料收集指导。

2、随时协作监督各组

组员配合工作。、为学生解决随时出

现的问题。

一个星期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

中国传统节日

——— 汇报交流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研究性学习活动目标 :

1、通过交流、展示活动成果,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及其由来和节日习俗,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精深内涵,并能够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

3、在汇报交流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倾听,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重难点:

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陶冶爱国情操。教学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

谈话:开学几周以来我们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分成四个课题小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相信同学们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愿意和大家谈一谈你的收获吗?(板书课题:中国传统节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内容,做好交流的准备。】

二、汇报交流

全班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研究结果。预设:

1、中华传统节日及由来小组(1)制作精美的幻灯片;(2)讲故事;(3)截取视频;(4)图片等;

2、传统节日习俗小组(1)视频;(2)图片;(3)手抄小报等;

3、描写节日的古诗词小组(1)配乐诗朗诵;(2)视频;(3)音频;(4)网页;(5)手抄小报等;

4、教师课件展示传统文化的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交流,从多方面、多角度交流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精髓。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

三、自评互评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中华传统节日,走进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欣赏了许多美丽的诗和画,了解了许多动人的传说,老师很感动,感动于你们的积极探索的态度,也感动于你们各种各样的形式。我觉得你们已经收获了很多,能说说自己在这次活动中最深的感受吗?

预设:

① 我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与组员合作解决问题。② 我了解到了很多传统节日的来源。

③ 我能够讲出几个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给大家听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然流畅的表达内心情感,将热爱传统文化之情表达出来。】

四、教师小结

小结: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引以为豪.在这次活动中,看到同学们的精彩汇报之后,老师觉得我们中的每个同学都很棒,有句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如本次学习一样,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设计意图:总结全课,提升信心。】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编辑打印版)

课题名称: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学校班级:

指导老师:

课题组长:

课题成员:

课提的题出:

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失去应有的魅力,年夜饭全家人围在一起大吃特吃的饺子,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往常的鲜美滋味;除夕夜国人同一时间共享的传统文化大餐——春节晚会,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正视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了解、关心我们的传统节日。

目的与意义: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外国人的节日,而且一些外国人都很少过的宗教节日,中国人也过,说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大。如果我们自身的文化现在不好好保护,以后肯定会埋没掉。因此,我们小组决定研究中国传统节日。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本小组成员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锻炼并提出一些合理且可行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研究内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

主导学科: 语文

相关学科: 语文.政治.历史.信息技术

研究方法: 文献法 调查法 观察法

活动所需条件:

需要校计算机房上网查询资料、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等

预期成果展示的方式:

调研报告,PPT课件,学生政治小论文,等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1.课题研究的对象:群众.学生.等

2.详细活动步骤及任务分工

第一阶段: 具体活动时间1月1日~2月3日

第二阶段: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第三阶段:

(1)小组成员讨论,进行分工。

(2)收集资料。

(3)进行实地考察。

(4)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5)小组讨论,得出研究成果

3、资料的收集、整过程理:

(1)到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

(2)进行问卷调查、采访游客及相关人士。

(3)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

三、研究成果

(1)对于中西节日碰撞

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传统节日中华文化向来是东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史,中华文化几度成为世界的最强音。然而进入明清时期以来,华夏文明却渐渐失去了她往日的光彩,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更可谓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我想没有什么事情能比不愿意去回忆又不得不回忆更尴尬的了。如果近代中国的遭遇可以用“繁盛的农业文明无法与新兴的工业文明相抗衡”来解释的话,那么走进新中国,步入新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当西方文化正以咄咄逼人之态成为成为强势文化时,我们却不得不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捏一把汗。我国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被各种西方节日冲击得支离破碎。如圣诞节狂欢的风靡,再如传统的七夕大有被西方情人节替代的可能,搞得现在的年轻人甚至都不愿认祖归宗。在西方节日面前,有着深厚底蕴的传统节日何故如此不堪一击,这个话题并不轻松。

西方节日立意简明突出,时尚元素鲜明,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推广性,深受年轻人的推崇,正如一杯可乐,喝起来很过瘾,给人的感官刺激很强。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积淀,就像是一杯浓茶,需要我们去品味。而思想的深度又与人的阅历成正比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教案,因此对于最具活力的年轻人来说,传统节日对西方节日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前提下传统节日有如此境遇也就不足为怪了。

(2)存在的原因

中国传统节日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冲刷,可现如今她为何逐年冷清下去呢?以下是我们小组认为其存在的原因。

1:由于现代社会在时间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历为准,而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农历时间。公历一年为365至366日,农历一年为354或355至383或384日,因而使现代中国大部分人很难准确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日期。

2:家庭观念淡薄、社会倡导不足,是令中国节日没落的原因之一。

3:现代中国人古怪心态作祟,赶时髦、跟上潮流、相互攀比、面子问题得心态使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兴盛。

4: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能让商家获得更多、更高利润,因而商家会在洋节进行大范围促销行动,造成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热闹形象。

(3)传统节日的发展

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化的底蕴深厚,我们往往都是幼儿时期在传统节日中感受传统文化。这就要求广大的青少年群体在传统节日的文化中熏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现在,我们幼时所听到的关于传统节日的传说故事少了,关于传统节日的来历也没有太多人问津了,传统节日已经被淹没在商家无尽的特价商品和酬宾活动汪洋之中。我们对传统节日的概念也只是停留在一些形式上,吃吃喝喝,放放鞭炮,宜利禁忌等等,似乎节日对我们来说只剩下一个符号了。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条件好了,天天都是过年(春节)!”物质条件的丰富却以付出精神依托为代价,不知我们是该高兴还是该悲哀。

中国传统节日是在浩漫的历史长河中涤荡出来的,具备超乎寻常的社会和历史认可度,经得起推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要想让传统节日恢复往日的光彩,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是必不可少的。许久以来,专家学者们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我们有目共睹,如何让这些文化宝藏重新焕发光彩还有待大家的努力。

(4)研究课题意义

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底蕴深厚,许多方面我们了解的都不够,传统的节日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传承和发展的。然而辨证地来看,传统文化之中不乏粗劣的成分,传统的节日文化也有拖沓冗长的地方。再者,一味排斥外来文化也是不理智的做法,不管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应该采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中继承和发展,相信辉煌是属于我们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五篇:《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课题的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课题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等。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传统节日入手,探究它的来源、各个地方的习俗、蕴含中国那些文化以及如何传承这种文化等。也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切入点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知识与技能:

(1)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4)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不让它流失。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

(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1、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2、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3、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4、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比较熟悉。

5、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好奇心也强,思维活跃,善于与人交流。

6、大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比较好。

7、每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特长。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了解中国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走进“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做好查找资料的内容记录、采访人物的.记录、写好活动体会心得、制作相应宣传小册子和摄影作品、完成“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六、资源准备

1、提供学校计算机室、图书室、多媒体电教室设备。

2、学生自制调查采访表。

3、学生自行准备数码相机。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

1、让学生初步接触和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课题的有关问题。

2、了解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活动的步骤、方法、各项要求和要注意的地方。

4、制定研究计划表。

5、了解相关技术的要求,商议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1)出示一组关于民风民俗的照片(包括节日、娱乐活动、食物)

(2)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3)组织学生对研究课作提问和谈想法。

(4)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要求和上步骤。2个课时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

1、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2、中国各个地方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传统的习惯?处理过程是什么样的?

3、了解地区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哪些?这此活动表现了什么意义?

4、随机采访百姓对这些传统风俗持怎样的态度?从中反映了什么?我们应不应该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谈谈自己的体会。

5、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收集各项中国各项民风民俗,并从收集了解到的民间风俗资料中,谈谈自己产生的一些想法,对中国风俗的继承与发扬有什么好建议?

(1)组织学生研究、讨论各个问题。

(2)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并协助学生选好研究内容与课题。3个课时

成立课题组

1、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每7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选出组长,填写小组分工合作表。

2、各小组成立后,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

(1)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强弱搭配,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工作到位。

(2)制订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每一位学生。

(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

2、合理分配研究时间和研究内容。

3、制作调查采访表,预定成果等。

(1)设计本次“研究方案”模版,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等。

(2)设计“调查采访表”为学生调查记录提供指引。

(3)设计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收集有关中国各地民风民俗资料活动。

初步收集相关资料。本活动采取的形式多样,例如:到图书室查阅、到计算机室上网搜索资料、网上采访各地少数民族。

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取小组分小队的分散方式。让一部分同学上网搜索资料,其余的同学到图书室查阅广泛搜集各类相关书籍资料。第二阶段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有关群众,特别是采访一些老一辈老人家。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收集有代表性的相片。

2、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各小组扼要汇报研究情况,重点是各小组向其它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收集的资料内容中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讨论活动过程的心得和体会。

3、汇编研究活动作品。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组员将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材料整理成宣传小册子、摄影作品、完成“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1)通过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2)联系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人员和采访人员。

(3)给学生一些明确的走访线路。

(4)给小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以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5)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6)提供有关作品材料模板。例如:宣传小册子制作向导、摄影作品制作向导、“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在2个多月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们走进了社会、走进了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教案,了解了很多关于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与很多本地民众交流、学习。学生们以全新的视野来重新审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民风民俗,以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观念与做法。并从中溶合了语文教学之中,以生活实际体现语文。学生的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提高了调查、访问、合作、分析、评价等能力;同时,经过了一系列的展示、制作活动和写作活动,学生们懂得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的方法与意义,使学生有了更大的提高。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活动中,还有待提高评价方面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待提加强对较被动的学生作好指引,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