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螺钿漆器之美非遗传承人王绍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我国繁花似锦的古代艺术宝库中
有一种称为螺钿的漆工艺品
它造型工致精美
色彩华丽多变
工艺技巧独树一帜
螺钿漆器作为漆器中最高级的品种
赢得了众人的喜爱和推崇
螺片和漆
一个闪亮如星
一个漆黑似夜
这两种元素的结合与搭配
像极了璀璨的夜空
也像极了美丽的眼睛
如今
这门古老的手艺在威海得以传承
使人们有幸目睹其风采
今天的非遗公开课
我们跟非遗传承人王绍禄
一起探索“威海螺钿漆器”之美
非遗传承人王绍禄
王绍禄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威海螺钿漆器工艺传承人
2019年度威海市十大非遗传承人
威海圣特雅漆贝工艺品有限公司创始人
你该知道的螺钿
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陷蚌、钿螺、坎螺以及罗钿等,螺钿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螺钿的“钿”字威海传统文化是什么,据《辞海》中注释,为镶嵌装饰之意。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西周
螺钿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起源于商代的漆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到不少西周嵌螺钿漆器,其中有1件漆器,上面的彩绘兽面凤鸟纹就采用了螺钿工艺,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世界上最早的螺钿漆器之一。
唐代
起初是螺贝做最简单的修饰,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匠们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螺贝按照图样在漆面上拼贴成型,这需要将螺贝磨成薄片,这样的设计在唐代就已经出现。
宋代
螺钿漆器的工艺非常繁杂,耗时耗力耗资,就连南宋的高宗也嫌使用这样的器物非常奢侈,所以一度下令禁用。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描述:“绍兴初,徐康国为浙漕,进台州螺钿椅桌,陛下即命焚之。至今四方吹颂圣德。……上指御座曰:‘如一椅子,只黑漆便可用,何必螺钿。”
元代
到了元代时期,薄螺钿工艺已经趋于成熟,也得到很多人的拥趸。在元大都遗址中也发现了广寒宫图薄螺钿黑漆盘残片,上面的楼阁树木等景物细致,而且运用了分裁壳色,随彩而施的技法,发挥了不同贝壳、不同色彩的特性。
明代
明代,薄螺钿漆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加金箔、银箔、金屑、银屑等成为常见的技法,使薄螺钿漆器更加璀璨绚丽。
清代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威海传统文化是什么,江苏扬州漆器能手卢映之及其孙卢葵生擅长多种髹饰技法,而厚螺钿技法尤为所长,所嵌细片经过雕琢,高出漆面,有浮雕效果。约在清代晚期,薄螺钿技法濒于失传。
威海螺钿漆器
20世纪初,威海的一些工艺师又开始重新研究制作螺钿漆器,但由于工艺几近失传、工具简陋等原因,制作出的螺钿漆器远没有唐宋时期的精致。
王绍禄在搜集整理螺钿漆器技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于2002年开设了漆贝工艺品公司和基地,决心复原并传承螺钿漆器的制作工艺,如今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
伴随时代的发展,以王绍禄为代表的螺钿漆器手艺人,又在传统漆器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扬州漆器和平遥推光漆器的优点,采用本土海域的天然贝壳,经镶嵌打磨,开发出了数十种具有威海特色的螺钿漆器文化产品。
王绍禄还与山西漆雕厂、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等多家专业漆器文化厂家及学院合作,不断推动螺钿漆器的工艺发展创新,让这门古老的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制作工艺
威海螺钿漆器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主要分为十一道工序:
设计胎型、制作胎体、灰制胎体、打磨胎体、设计图案、画刻图案、胎体上漆、镶嵌螺钿、反复髹漆、反复打磨、油面推光。
制作时,一般选用木质材料,依据胎形制作胎体,根据实际需要在胎体上手工刻画出图案。上漆时,选用的是中国特有大漆,用手工多次涂刷完成。
贝壳纸的制作,是把母贝外表又厚又粗糙的韧带皮剥离下来,刨皮、切割、上色、抛光等,历经30多道工艺处理,才能制成薄薄的一张贝壳纸,厚度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再把贝壳纸切割成图案,镶嵌在胎体上。
打磨只能用手工,必须根据干湿度、温度、漆的厚度等因素反复打磨,还得用手工一遍一遍地在产品上推磨,进行油面抛光。整个制作过程几乎全靠手工完成,可谓千锤百炼。
王绍禄部分作品欣赏
几千年的历史
承载着我们太多的衍生和发展
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变迁
我们向往美好
如漆器般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