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浙疆”戏曲进校园实践基地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滕一韬
今年以来,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精心谋划,成立“我爱浙疆”“戏曲浙疆”戏曲进校园实践基地,浙阿两地师生还展演了《昆曲艺术》广播操,这段时间,阿克苏的校园里充满了文化气息。
据悉,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促进浙阿两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近期,浙江省援疆指挥部联合浙江省文联、浙江省京昆艺术中心邀请浙江文艺名家走进阿克苏。
书法、国画、油画、剪纸、茶艺、昆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阿克苏校园里传承和弘扬,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授人以渔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在阿克苏姑墨书院举办的“我爱浙疆·文润百年”浙阿两地文艺交流培训班上,衢州柯城剪纸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郑志辉用手中一张张薄薄的彩纸,通过叠、剪、刻等手法,幻化出千姿百态的剪纸作品,并在剪纸语言、寓意、技能上对学员进行专业培训。
“本来是想着直接和学生去交流,不过那样的形式,只能停留在一次活动,过去了也就过去了,边疆的孩子们可能只是认为上了一堂有趣的剪纸课,缺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郑志辉说,“这次来是想重点培养一批传承人,从而让传统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五天的培训期时间里,郑志辉将自己的剪纸经验倾囊相授,学员们也格外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大家学得都很认真,经常超出上课时间还不愿意回去,仍在教室里学习创作,真的十分欣慰。”
包括为期2天的书法、国画、油画等培训在内,这一次文艺交流班共吸引了阿克苏地区各县(市)150余名学员参加。
来自阿克苏市第八小学的美术教师阿斯燕木·库尔班参加了美术培训班的国画课,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画院专业画师吕国钢的作画过程中,她一直用手机记录创作过程。“以前画人物的眼睛对我来说很难,但浙江的老师画得很传神,记录下来以后自己再遇到创作瓶颈时能拿出来看一看。”
“我们希望优秀传统文化能在这里融合传承,住进孩子心中。”吕国钢说,“画,就是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要做到,还是需要一批传授人浙江戏曲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我们专门花几天时间对当地学校老师培训的原因。”
“老师不远万里传经送宝,把我们领入正宗篆隶的艺术殿堂,我们将用浙阿友谊的笔意、情感的游丝和求真的笔法写出不负韶华的精品!”培训结束后,阿克苏书协篆隶班学员还给浙江书法家蒋采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他把篆隶的艺术火种撒播在西域边城。
走进校园
展示传统文化之美
浙阿两地文艺交流培训班结束后,浙江的文艺家们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进了阿克苏的校园里。
在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陈子胄、吕国钢、范斌、蒋采等其他四位浙江文艺家,为孩子们带来书法、国画、油画等课程。
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要想更好地传承,就需要加强学校的力量。在今年,阿克苏地区启动了“聚民心、兴文化,共筑中国梦——文化润疆十大示范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在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来自浙江的文艺家为学校捐赠了47副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
“这个寿桃寓意着长寿,寿比南山。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三年级(二)班,郑志辉为师生们现场教授剪纸技艺,以“寿桃”为例循循善诱,让大家系统地了解剪纸寓意和技能,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三年级的买热孜娅·塔依尔高兴地说:“我会背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今天浙江老师还教会了我们庆祝建党百年的寿桃剪纸,我特别感兴趣很喜欢。”
而在拜城县雪莲小学、库车市阳明小学、沙雅县第一中学、新和县丽水小学等阿克苏各县(市)中小学校园,正在开展“我爱浙疆·文润百年”戏曲进校园项目,连续开浙江京昆艺术中心的党委书记、中心主任翁国生亲自带队,连续开办了 11场《京昆戏曲名家进校园》主题讲座。
国家一、二级演员罗戎征、王文俊、陈瑞云、楼妮以及优秀青年演员汪俊洋、吕斯文等多位戏曲演员轮番上阵,运用多媒体投影视频、PPT图画呈现、现场互动教学等讲学手法,将中国古老戏曲“京昆艺术”的诞生起源、艺术特色、代表剧目、表演方式和经典程式,一一讲解、示范、传授给阿克苏地区的孩子们,受到了校园师生们的热烈追捧。
每次讲座,翁国生书记还特地准备了独特的京昆艺术小礼品,可爱的京剧脸谱小挂件、精美的京昆艺术画册,赠送给现场学习京昆表演优秀的孩子们。
优秀京剧花旦、央视“青京赛”金奖得主罗戎征做完主题讲座后颇有感叹的说:“通过进校园活动,近距离地深入基层校园进行文化润疆,让更多人了解到优秀的戏曲民粹,我们感到特别有收获。看到校园的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涌上舞台来和我学习京剧表演,我就感到我们的戏曲艺术大有希望!”
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就要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使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孩子们的心灵。
历久弥新
传统文化更要创新
在阿克苏,如何让传统文化适应边疆的“环境”,是摆在浙江文艺家眼前的任务。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传统文化在边疆扎根,也是一个道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协主席团成员范斌说,“关键是要挖掘适合边疆学生学习的书画题材,不能墨守成规,还需要当地的老师一起去努力,这样我觉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在这里融合的更好,更充满艺术感。”
其实,在阿克苏不乏这样充满“艺术感”的老师。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就是其中一位。
2003年,库尔班·尼亚孜拿出所有积蓄创办了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库尔班·尼亚孜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孩子们搭起一座通向现代文明的桥梁,也为增进民族团结作出积极贡献。在2018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库尔班·尼亚孜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在他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学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艺术家们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交融荟萃,持续激发孩子们增强‘五个认同’,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阿克苏校园后,怎么“留下来”?扎下根后,如何创新“走出去”?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当代油画院副院长陈子胄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传承路径,尤其是在多民族集聚的边疆,就是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阿克苏浙江戏曲的传统文化,很多传承活动,学校不能仅局限于传承项目本身,而是要借传承来激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动力,破解制约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难题,这个需要正确路径和时间的沉淀。”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浙阿两地文化和教育部门将搭建起由中小学生、教育工作者、专业文艺人才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让更多浙江文艺人才走进学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服务、教育服务、塑人服务、培养人才服务。
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后省援疆指挥部还将联合浙阿两地文化单位,继续开展浙阿两地文艺交流培训、文化走亲、非遗文化交流展示,加强阿克苏文艺人才培养,大力开展文艺精品创作,进一步推进浙阿两地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实现文化润疆的全面落地,推动文化润疆工作从形式内容、方法到体制机制创新,助力阿克苏地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