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戏曲的种类也非常多样
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戏曲的种类也非常多样。各个时期各地方戏曲种类也不尽相同,直到建国以后才算稳固下来,而此时的戏剧文化正处于百废待兴时期。
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我们必须基本了解,这些关于戏曲的知识,你知道吗?
一、五大戏剧曲种
我国的戏曲种类十分多浙江戏曲的传统文化,其中最典型的就有五个,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这五个,分别来自北京、浙江、湖北、河北、河南这五个地方。京剧又叫做平剧,它的场景布置比较写意,腔调也以西皮、二黄为主,是中国国粹,喜欢用胡琴和锣鼓之类的东西伴奏,是中国戏曲三鼎甲的“榜首”。
京剧的前身是徽剧,是清代时,原本在南方表演的四大徽班陆陆续续来到了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后来又受到全国各地剧种的影响,与它们一起融合成后来京剧的样子,京剧形成后就迅速占领了大舞台,到了民国时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越剧是我国第二大剧种浙江戏曲的传统文化,发源于浙江嵊城,在我国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甚至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也有不少人认为它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越剧在上海发祥,汲取了昆曲、话剧等等特色剧种的特点,还逐渐从男子越剧演变为女子越剧。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在安徽安庆发扬光大,原名为黄梅调、采茶戏。黄梅戏最开始源于采茶时唱的调子,后来经过宋代民歌的发展和元代杂剧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模样。评剧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剧种,最开始是在河北滦县的一种“对口莲花落”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豫剧则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改善而来的,是全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豫西山区则称之为靠山吼,是中国梆子声腔剧种中极为重要的一支,是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流传中国各地的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二、各大戏曲地方分布
整理(已精简)如下:
北京市:京剧、西路评剧、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老调、武安平调、武安落子、四股弦、唐剧、上四调。
山西省:锣鼓杂戏、秧歌、弦子腔、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
辽宁省:蒙古剧、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陕西老腔、眉户戏、弦板腔、陕南花鼓戏、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
河南省:豫剧、曲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子、坠子、大平调、怀调、大弦调、、河南曲剧、乐腔、五调腔、南阳大调曲子。
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五音戏、柳琴戏、吕剧。
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淮海戏、锡剧、苏剧、丹剧、淮红剧、越剧。
安徽省:黄梅戏、徽剧、青阳腔、安徽戏、庐剧、坠子戏、淮剧。
上海市:越剧、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温州昆曲、腔戏。
江西省:赣剧、戈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采茶戏。
福建省:高甲戏、闽剧、平讲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闽西采茶戏、打城戏、竹马戏、越剧。
台湾省:歌仔戏。
广东省:粤剧、潮剧、广东汉剧、西秦戏、花朝戏、粤北采茶戏、粤西白戏。
海南省:琼剧、临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邕剧、牛娘剧、桂南采茶戏、广西壮剧、广西苗戏、广西侗戏。
湖南省:湘剧、祁剧、常德汉剧、衡阳湘剧、巴陵戏、湘昆。
湖北省:汉剧、楚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湖北高腔、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黄梅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四川省: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艺剧、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傣剧、白剧、云南壮剧、彝剧。
贵州省:黔剧、贵州本地梆子、贵州花灯剧、贵州侗戏、贵州布依戏、贵州苗戏、安顺地戏。
西藏自治区:藏剧。
送上一张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