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剧院特色栏目周末戏曲大舞台沪剧流派演唱会
沪
韵悠悠
沪剧
戏曲爱好者相信都听过不少种类的戏曲,昆曲、越剧、京剧等等……不知道大家对于相对小众的沪剧了解多少呢?
杭州大剧院特色栏目周末戏曲大舞台此次将带来“沪剧专场”——沪剧流派演唱会。
喜欢戏曲的小伙伴们千万不要错过这次全场感受沪剧的机会了 !
(点击上方海报可一键购票)
沪剧起源
沪剧——上海地方戏曲剧种,它形成于上海,主要流布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初名叫花鼓戏,后来进入城市后改称本地滩簧,亦名“本滩”。
二十世纪20年代始有“申曲”之称,40年代初又出现了沪剧称谓,至抗战胜利后才通称沪剧,是一个较年轻的戏曲剧种。
在上海风行的剧种很多,但只有沪剧是唯一产生并发展于上海的地方戏,它源于民间,语言生动,音乐柔和,委婉动听,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
《庵堂相会》
沪剧的名字在2006年文化部公示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中出现。
沪剧作为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剧种,它在这个特大型的现代都市里发源、生长、发展,它既具有吴越文化的品性,又带上了现代艺术和都市艺术的鲜明标记,是全国众多戏曲剧种中独具风采的一种喜剧。
沪剧演变
沪剧历史
40年代后电子琴音乐戏曲大舞台,沪剧在话剧和电影的影响下,建立了编导制度,表演上注意刻画人物性格,探寻唱、做、白的有机结合演唱艺术方面,以最能表现个人演唱特点的“长腔长板”为主。
自新中国成立后,沪剧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1953年成立了第一个国家沪剧演出团体上海人民沪剧团,广大沪剧演员、编导、乐师、舞美人员积极编演现代戏,那个时期出现了大批反映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剧目,如《罗汉钱》 、《白毛女》《星星之火》等。
沪剧电影《罗汉钱》
70年代期间沪剧焕发了艺术青春电子琴音乐戏曲大舞台,涌现出了一批新人。舞台上陆续推出了一批新剧目,如《金绣娘》、《张志新之死》、《一个明星的遭遇》、《日出》等。
沪剧《芦荡火种》
80年代后,沪剧舞台运用激光灯光,乐队使用电声乐器,如电吉他、电贝司、电子琴,乐师增加为十二至十六人,沪剧改革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
《回望》
直到现在沪剧的发展越来越推陈出新,自2015年举办了第一届上海沪剧节以来,长三角地区的沪剧团队逐渐加入其中,让沪剧的辐射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强,使更多人了解到这类民间戏曲形式。
上海沪剧艺术节
11月22日
杭州大剧院
周末戏曲大舞台
这次为大家带来了
沪剧流派演唱会
演出团简介:
上海竹韵沪剧团是一家专业的民营沪剧院团,活跃上海以及周边的演出舞台,并得到上海著名沪剧演员小王盘声,王珊妹等的多次指导,演员包括专攻杨飞飞流派的王月凤,周兰琴,王盘声流派的陈永良,石筱英流派的诸雪宝等,除了表演各类流派折子戏之外,每年还上演多部大戏,如《魂断蓝桥》,《为奴隶的母亲》等传统经典,受到了各方面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沪韵悠悠,情满西湖
让我们相约
杭州大剧院·可变剧场
一起感受沪剧的魅力吧!
周末戏曲大舞台
沪韵悠悠,情满西湖 沪剧流派演唱会
时间 |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