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海口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高考中比重

日前,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高考中的比重。记者针对《纲要》中的一些热点,走访了我市的教育部门和部分学校。

海口现状———传统文化教育早已多方渗透

4月11日,记者走进海口市英才小学采访。一进校门就感觉到一股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大厅柱子上竹简隶书的《弟子规》、《三字经》与先贤孔子、孟子的塑像相得益彰;名人长廊中的80位中国名人图文简介、诗词长廊里近100首学生必背古诗词;一楼墙壁上的“中国地图”、“锦绣中华”、“56个民族大家庭”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像这样把校园绿化、美化与经典文化和谐统一起来,不仅在海口市英才小学有,市二十一小的国学广场、市三十四小的国学文化大楼等,都让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之中。

“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市还从学科课程建设、教学层面、考试评价和课题带动等多方面渗透。”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符扬晖说。

“说到课题带动,在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探索方面,海口市是走在前面的,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海南省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海口市中学语文教研员陈永凤说。

早在2006年7月,我市就参加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研究,全市共17所中学参加。课题构建了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改变了我市惯有的语文课堂结构,加速了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呼唤国学、振兴国学的进程。同时,还创建了弘扬海南本土传统文化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模式,把语文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探索海南本土传统文化精华传统文化心灵,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增加比重———今年中高考不受新规影响

传统文化心灵_文化浸润心灵格言_心灵 文化 成长 精神 北京 公司

教育部提出的今后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高考中的比重,我省将如何贯彻执行,今年的中、高考是否会受到影响呢?

“教育部的文件我们已经接到了,我们肯定会按照相关要求做好落实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海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该厅将结合教育部文件要求,扩大试点学校范围,同时加大传统文化进校园相关工作的推进力度。

至于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如何操作,该负责人表示,因为相关政策仍处于研究制定阶段,暂时无法给予答复,但肯定不会对今年中、高考考生产生影响。

普遍现象———传统文化教育重知识轻内涵

《纲要》指出,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美德’,有很多哲学方面的东西,比如一些大儒或圣贤,这些人提出的东西在我们的教材里变成了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而不是指导做人、做事的准则。由于考试功利性的要求,自然就把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变成了知识的传授,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语文老师说。

家长王宏也表示了类似的担忧:现在的传统文化教育多流于形式,比如说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每当这样的传统节日,学校就组织一些应景的活动,而在家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很少,所以很多学生只知道有清明节这个节日,却不知道它的真正含义。

“要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心灵,就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把课内传统文化知识与课外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传统文化探究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们逐渐由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思考、动口交流、动手查阅、收集资料,编写传统文化知识文本材料等。”陈永凤表示,对于传统文化如何重内涵问题,我市语文课题组已经做了多方面的实践。

热爱家乡———海口校本课程开设如火如荼

《纲要》中提出,在低年级阶段,青少年要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访民俗风情,品家乡文化》,是海口市第九中学开办的社会调查活动。曾桃老师指导组织学生们查阅资料,查找出有关海南的地域文化、文化习俗等资料;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访问,实地考察收集材料;还组织学生走访附近的老人、群众了解海南古老的传说和奇闻逸事,突破了书本和课堂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热情。

类似这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各校都有,新坡中学从当地古文化底蕴深厚、古文化遗迹众多的实际出发,组织师生开展“寻访传统文化”,探访“五里三进士”故里和军坡节文化发源的活动。

此外,我市还通过开设与家乡有关的校本课程,加深对海南民俗乡土文化了解。如琼山中学的《苏东坡与海南》、《府城地区主要历史古迹简介》,海口二中开设的《走进海南骑楼》等等。

传统体育———进校园引体育老师困惑

传统文化将在课堂里全面渗透,连体育课堂也不例外。在小学高年级要求里,《纲要》提到“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

什么是中国传统体育活动?查询了解到,中国传统体育活动有:射箭、荡秋千、划龙舟、角抵(相扑)、武术等。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体育教研员林道球介绍,海南侨中、国兴中学、海口一中等学校都开设有竹竿舞,一些学校还有武术课。

一位小学体育教师告诉记者,在小学比较可行的传统体育活动,应该是拔河、抽陀螺、踢毽子、滚铁环、丢沙包等。这些体育项目,以前都有过,慢慢消失了。现在体育有体质测试,有课程标准,国家对每个年级小学生都规定了必学内容,都有考核。体育课时间都排满了,别的项目挤不进去。以后怎么样,要看教育部的执行细则了。

引发热议———传统文化入“考”更要入脑

优秀传统文化更多的进入中、高考,会带来哪些变化,该如何应对,引发了各方面的热议。

符扬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评价和督导机制要相应的建立。教师要加强培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要实现课堂、课外、家庭、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

陈永凤则认为,教育部门决定让优秀传统文化入“考”之后,要构建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校园文化环境,并把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式活泼多样、知行合一、重在参与,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探索更好的教与学的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入“考”又入脑,才能变成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文化营养。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李学慧为新规中的“小学低年级,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叫好。他说,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是传承得不够。从语文学科阐述的话,文化的概念包括文字、文学、礼仪。“尤其是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礼仪为塑造人伦修养和社会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如今我们面临着传统礼仪的失落,要让礼仪真正融入孩子们的心灵中。”

家长韩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了些许的忧虑:“我们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但也要摒弃糟粕。”他说,网上以及书店有许多这方面的资料传统文化心灵,但哪些最值得孩子学习?希望主管部门能尽快出台一个选择标准。

相关链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进入教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