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易 > 周易天地

“太极阴阳”思想及衍生的“象数”内涵

本文基于易学“太极阴阳”思想及由此衍生的“象数”理论体系和符合系统,借鉴现代哲学与数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周易》提出的“天地之数”内涵进行了分析论证, 认为《周易》天地之数(即1 到10 的自然数)皆来源于0 数,而二数(0,1)的本质内涵是“阴阳对”(无,有)之间从“无”到“有”的变化之象。 【关键词】 周易; 太极;阴阳;象数;天地之数 一、易学的太极阴阳思想 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古老、核心的经典之一。易学最根本的哲学思想就是“太极阴阳”思想,也就是说,易学把宇宙万物的整体名为“太极”,而把“太极”所分化的“对立统一” 的两方面名为“阴阳”或“两仪”,用符号“阴爻”和“阳爻”表示。换言之,“太极”就 是“阴阳的统一体”。 由于可以把一切现象归类组合成具体的阴阳现象对,用符号(,) 来表达,故研究“一切现象规律的问题”自然可以转化成研究“阴阳爻对(,)排列组合规则 的问题”。通过“阴阳爻”(,)的排列组合变化规则建立了卦爻“象数符号系统”,就建立 了易学表达和认知一切现象的模型工具。 《周易》中所提出的“天地之数”,是《周易》 以象数思想描述宇宙万有衍化规律的重要概念,也是《周易》象数理论体系的基础。

本文基 于易学的“太极阴阳”思想,通过借鉴现代哲学与数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旨在对“天地之数” 的逻辑内涵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 二、易学的象数理论基础 易学的象数理论中的 “道、理、象、数”是一体的,都是“太极”某一方面的显现,其背后更为深刻的哲学内涵 是指,一切存在都需要通过某些具体的“象”来体现和表达。关于“象”与“数”的关系, 概括来讲就是:有“象”必有与之对应的“数”,有“数”必有与之对应的“象”,就是说 “象”与“数”是一体而不可分割的。 “象”符号与“数”符号的建立,其本质上来源 于一切现象中“无象”和“有象”的相对差别。正如三国时期的经学家及玄学家王弼所说: “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於‘有’,故常於‘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1] 就是说“无象”之中一切无可建立,一旦建立则自然纳入“有象”范畴。 宇宙的一切现 象,首先可分为“无象”和“有象”一对阴阳范畴。若定义“无象”的内涵对应符号“0”, 称作“0 数”,那么与“无象”相对共存的“有象”对应符号“1”,称作“1 数”。用符号 “+”表示“现象A 与现象B 的合并”,用符号“-”表示“从现象A 中刨除现象B(仅当现 中包含现象B时才能成立)”,用符号“=”表示“现象A 与现象B 完全相同”,则对于 “无象、有象”之间合并与刨除的相互关系,用所定义的“0、1”数符号可用公式表示为: 0=0+0=0-0=1-1;1=1+0=0+1=1-0。

因此,上述定义的“从0 到1”,其实质分别对应“从 ‘无’象到‘有’象”之间的差别。下面根据0、1 二数的定义,可以具体分析“天地之数” 的由来。 三、以“易象”推演天地之数 关于“天地之数”,在《周易易传系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2]意思是说,天数一,地数二;天数三,地数四;天数五,地数 六;天数七,地数八;天数九,地数十。天数五位,地数五位,天地之数五位各自相加之和, 天数之和为二十五,地数之和为三十。天地之数总和为五十五。这正是衍生天地阴阳的变化 而致于变化莫测的原因。 接着我们以阴阳爻的“易象”来演绎“天地之数”。所谓“天 地之数”,其实就是“阴阳之数”,因为自然现象的(天,地)和数的(奇,偶)分别对应 “阴阳爻对(,)”,则有上述“天数”与“地数”之说。 根据前面对数字“0”和“1” 的定义,由于“无象”和“0 数”之中无可建立,故只能在“有象”和“1 数”中才能进行 “从‘无’到‘有’和从‘0’到‘1’的一致性次第重复排列”,从而形成【表 1】所示的 之数”的自上而下(即自前之后)依次排列的“象数排列组合”。

根据数字“0、1 及其加减法规则”的定义,该“象数排列组合”在(无象,有象)对应(0 数)的内涵上都对应“1数”,从而所定义的“自然数0,1,„,10”满足:0=0+0=0-0=11, 1=1+0=0+1=10,2=1+1,3=1+1+1,其余4、5、6、7、8、9、10 各数同样都可以表达为若干 数之和。事实上,上述“11 个自然数”只要定义和推衍出“0、1、2、3”四个数, 其余七个数都可以由此四数全部推理而得。有关11 个自然数的推衍逻辑是:首先,以阴阳现 象对的(无象,有象)分别定义(0 数);其次,定义关于数的加减运算规则;其三,定义和推理2 到10 的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关系;其四,定义10 进制数的个位与进位的表达 方式及其名称(如个、十、百、千、万„„);最后,定义10 进制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至此整个自然数体系建构完成。其核心则是“0、1、2、3”四个数的建立,如果说0、1 的根本,那么1+1=2与1+1+1=3 的推理论证,就是衍生一切数的基础。 有象)对应(0,1)数衍化天地之数过程定义之数 (无象,有象)是阴阳爻对(,)的 具体表现之一 【有象】:“有象”中有差别;以“有象”数字符号“1”表示之。

太极是周易吗还是天地_周易中的天地_原周易天地

【表1】所示的演绎 模式,实质上是基于“纵横”两个维度,按照“阴阳现象对:(上,下)即(前,后)、(无象, 有象)和(0,1)相互对应”的逻辑思维模式太极是周易吗还是天地,一致性地进行依次排列,从而形成了可描述 天地万有的11 个自然数。 上述推演过程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所谓“天 地之数”,其本质既是一切现象基于指定时空参照点的排列次序和循环数量,同时最终本质 又是源于“阴阳现象对(无象,有象)”所对应的(0 易》中所说的天地之数,即1到10 的十个自然数,由于“阴阳现象对(天,地)和(奇,偶)” 分别对应阴阳爻对(,)太极是周易吗还是天地,故有“天数1、3、5、7、9”和“地数2、4、6、8、10”各五个, 天数、地数“相加方式的相合”分别为25、30 之数,因此作为天数与地数总和的“天地之数” 55。同时,一切数的核心乃“0、1、2、3”四数的建立,也可以说 是数的根本,而1+1=2与1+1+1=3 的推论则是衍生一切数的基础。易学认为,有数必有象, 有象必有数。象数一体,皆源于易学基本的“太极阴阳”思想。象与数的排列组合,其内涵 首先是表达量的大小变化的数值,其次是表达排列次序的序数符号,揭示了一切现象所体现 的“量的变化”与“象的变化”的次第变化规律。

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28.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548.549.556. 【参考文献】 金湛东.易学基本原理探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北京:中华书局,1994. 牛实为.易经系统观.珠海:珠海出版社,2001. 大钧.象数精解.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10] 徐道一.周易科学观.地震出版社, 1992. 【作者简介】 金志友(1969-)男,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