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道德、穷理、神明、占筮效法
性命、道德、穷理、知命、神明、占筮
效法宇宙精神,自强不息,这是《易经》的道德理想。“系辞上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阴阳刚柔动静,于循环无穷的变化作用中,使宇宙生成,发展,进化,调和,统一;符合这一宇宙精神,就是善。所以,道德上所要求的仁、义、礼、智、信,并非人类擅自制定的约束,而是实质上本来就是善,宇宙精神就是如此。仁者说是仁,智者说是智,这不过是将宇宙生生不息的精神,应用到道德上的名词而已。就像子继父业,人类应当继承造物者的宇宙精神;而且人类本身,也具备认识这一宇宙精神,继承以培育道德修养,使其发挥于事业中的本能。
“性”是性善的性,人类天赋的本能。“系辞上传”中说:“成性存存,道义之门。”使自己固有的,能够分辨善恶是非的天赋本能,充实发扬,而不丧失,这就是道德的开始。这一思想,与子思《中庸》中的“天命之谓性”、孟子的“性善说”,脉络一贯。
《易经》中阐释了仁、义、礼、智、信、敬、诚、贞、顺等”各项德性;总之,是基于道德律与自然律一致的思想,崇尚阳的刚健正大;同时并一再提示阴的谦退静稳,显示《易经》阴阳刚柔动静并存不悖的精神。《易经》中兼备老子主张的“柔弱虚静’,的法则周易中的天地人神什么意思,这一点不能忽视。
《易经》又特别崇尚“时中”。清代惠栋说:“易道深,一言以蔽之,曰时中。孔子作彖传,言时者二十四卦,言中者三十五卦;象传言时者六卦,言中者三十八卦。子思作中庸,述孔子之言曰:君子而时中;孟子又曰:孔子圣之时也。尧、舜以来相传之法也。知时中之义,则易思过半矣!”由此可见,《易经》对时间因素,与不偏不倚的中庸原则的重视。
这样明天地之法,究阴阳之理,修性命之道,则进取退藏兼备;用以洗心研机,彰往察来,显微阐幽,于可尽死生之理,通幽明之故,最后就可达到心安理得,无忧无惧,知天乐命的境界。惟有认识宇宙精神,透彻阴阳刚柔动静变化作用原理的人,才能达到这一地步。
“系辞上传”中说:“乐天知命。”“说卦传”中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君子立身处世,必须觉悟“成己安命”的道理,这是道德修养的准则。
贯通《易经》的道理,就能够通神明;相对的,如果不明天地之理,穷变化之道,通神明之德,就不能参透《易经》中的道理。《易经》中所说的神,“系辞上传”中说:“阴阳不刚之谓神。”是指天地间阴阳刚柔动静变化现象的至为微妙,难以预料的神秘性;所以,如果不是天下而睿智,最明了道理的人,就无法理解《易经》中所阐释的道理的神奇功用。又说:“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下传”中也说:“知几其神乎?”“穷神知化,德之盛也。”除非是至神,不能通天下的至变。所以“上传”又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这是说,无心,无思周易中的天地人神什么意思,致诚,达到人我两忘的极度寂静,就能看清一切是非善恶,吉凶祸福,也就是通达神明,必然就能担当天下之事。“说卦传”中说:“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亦即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虽然不可思议,但都具有法则性,能够发挥使万物生成发展的妙用,这就是神明,也就是宇宙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