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需要读古典文学名著?
近年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不少四大名著里的篇目,比如《景阳冈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杨修之死》《群英会蒋干中计》《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林黛玉进贾府》《猴王出世》等,部编版语文必读书目中对于阅读四大名著也有要求。为什么孩子需要从小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呢?古典文学名著到底经典在哪里?
3月23日,由青豆书坊和北京曹雪芹学会联合举办的《名家改编四大名著》新书分享会在北京曹雪芹文化中心举行。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曹雪芹研究》常务编委张平仁,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北京曹雪芹学会副会长詹颂,北京景山学校语文名师孟岳与《名家改编四大名著》主编、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段启明现场连线,就当代中小学生阅读四大名著所遇到的难点、痛点,结合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对青少年群体的意义等展开探讨。
《名家改编四大名著》新书分享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张平仁表示,之所以要求孩子从小阅读古典文学名著,是因为名著本身的价值。张平仁说,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正是公众对于其价值的肯定。那么,名著都有哪些价值呢?首先,体现在语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语文课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学好语言表达,而经典恰恰是语言方面的精华;其次,经典名著的情节非常精彩,可以对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起到很好的帮助;最后,阅读四大名著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培养一个人的人文素养,这同时也是语文课的核心思想和要求。与此同时,四大名著还有一个文学方面的作用,就是这些古代经典名著,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立体、丰富的文化主题、文化常识、文化精神等内容,这种影响是多层次,多方位的。
詹颂认为,四大名著之所以是经典,正是因为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被历代读者所认可和推崇,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在明代就已经被冯梦龙列入“四大奇书”之中。也就是说,这三部作品,在冯梦龙心中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顶尖作品。进入清代以后,《红楼梦》的出现,对国内和海外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以至于在嘉庆时期就有人表示:“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可见四大名著在明清时期就已经为大众高度认可和推崇。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相继精心点校了这四部名著,推出以后也受到广泛欢迎,以至于后来四大名著就成为约定俗成的对古代四部最了不起的通俗小说的合称。
在詹颂看来,很多人认为经典离我们很远,但它们其实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其中的一些语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用到。比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水浒传》中林冲被“逼上梁山”,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用这个词语形容某个人被逼迫做什么事。还有小朋友很喜欢的“火眼金睛”,来自《西游记》。“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来自《红楼梦》。詹颂以自己的经验为例,表示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人生智慧和启发,比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孙悟空大闹天宫,还有武松打虎这样的英勇侠气,《红楼梦》中非常多的生活细节,以及诗性美的细节,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对此,孟岳以《西游记》为例进一步表示,很多学生阅读后才意识到古典文学名著真的是包罗万象。在第一章中,孙悟空进入水帘洞后文学名著没用,对众猴子说了一句话,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就出自《论语》,类似这样的例子四大名著中还有很多。
那么,孩子们阅读四大名著会遇到哪些困难?应该鼓励孩子读原著、读整本书吗?在詹颂看来,阅读四大名著,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回想我们的阅读过程便会发现,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阅读经验都是先接触了图画、动画,再到改编白话书,最终才导向了原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阅读能力,来仔细规划和筹备的。
《名家改编四大名著》系列,段启明 主编,青豆书坊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3月版。(主办方供图)
在当下,鼓励孩子们阅读原著、读整本书是呼声最高的,但段启明对此表示,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原文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四大名著涉及内容丰富,每一本书都形成了独立的学术领域,以至于值得探讨的问题既多又杂。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骤然接触原著、畅读原文,不一定能够很轻易地了解四大名著的好,甚至可能因为解读的偏差,引起误解或误读。在阅读四大名著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一方面我们希望青少年能更早地接触四大名著;另一方面阅读和接触四大名著又存在着客观的困难。也正是这一原因,段启明决心要编著一套青少版四大名著读本,“所以我们要做的,其实不是勉强孩子硬读,而是帮助他们找到好方法、好途径文学名著没用,来顺理成章地完成阅读任务。”
记者/何安安
编辑/商重明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