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幼儿园不识字”的我真的后悔了
01
主张“幼儿园不识字”的我
真的后悔了
想当初,孩子入学前,关于“幼儿园阶段是否应当识字”这个问题,我也算是妈妈群里的一股“清流”了——不学,坚决不学。
至于理由,除了对“揠苗助长,破坏想象力”的担心,也有被童年“每天认50字,不认完不准玩”的经历所支配的恐惧。
就这样怀揣着“peace and love”步入一年级,不到半月,却认清了一个现实——原来我和我娃才是妥妥的“泥石流”——
A娃,公认学霸,妈妈谦虚地分享“只认识3000个汉字”;
B娃,《少年中国说》全文朗读,一字不卡;
C娃,已经自学小学三年级,注意重点——“自学”:
……
说好的统一起跑线呢?怎么都抢跑了?
回头看看仍蹲在“起跑线”上的娃,我瞬间燃起斗志:“一个月认全500字!”
但现实再次狠狠嘲笑了我的天真。
原以为学习认字是母慈子孝、一秒识别、无比丝滑、毫无卡顿,事实上……
在提醒6次“看我的笔”后,娃才把目光看向那个要学的 “明”字。
经过耐心解说、怒言警告、语无伦次、妥协认命若干个环节后,娃依然与它“对面相见不相识”。
我的愤怒值也逐渐拉满:“日月什么?”“日月什么?!”“日月什么!!!”……
“日月——天。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就是一天。”娃很肯定地说。
行吧,这节“科学课”当真是学得极好!
(部分素材来自“可小优5202:记录带娃认字的崩溃瞬间”,向每一位耐心、温柔的妈妈致敬。)
02
识字or不识字, 60多年前
“中国幼教之父”就已提醒过
因为屡屡受挫,我对原先坚决拥护的“学前不教识字”产生了怀疑。
查了更多资料后才惊觉,原来60多年前,“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就已旗帜鲜明地表明过态度。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五四”运动后我国新教育事业的创始者之一,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1956 年他撰写《幼儿园应该进行识字教学吗?》一文,明确提出:
“语言文字是发展儿童思维的重要工具,为了满足儿童求知的需要,为了发展儿童的思维,我国幼儿园必须对大班儿童进行识字教育!”
看来,在“识字”这件事上,“入学”并不是一条严格的时间界限。
03
学前适度识字
必要且重要
· 识字和不识字,差别有多大
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不少因教孩子识字而怀疑人生的一年级家长:
“初一一根线。”下一秒:“初一一条绳。”
“这是妈吗?”
“三木森,你爹的那个森。”懂了,“三木爹。”
不识字或识字少,除了让爹妈心肌梗塞,也会给求学之路“加塞”:
没法独立完成作业,非得爸妈读题,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磨蹭、拖沓的坏习惯;
别的孩子轻松双百,自己却因看不懂题得个“待评”,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因此垮掉;
字认得太少完不成自主阅读,而大语文时代,没有阅读能力的孩子一定会吃大亏!
……
可以说,大部分学前不识字的孩子都会陷入“一步落,步步落”的困境。
· 识字敏感期,错过不再来
4~7周岁时,很多孩子会出现识字敏感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本能地对身边随处可见的汉字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而且识记速度快、数量多、记得牢。
而一旦错过了这个阶段再学识字,就要多付出六七倍的努力,有的小学生用了6年识字还不过关,就是这个原因。
04
早识字不是错
关键是如何识字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从来都没有错,错的是填鸭式的机械识字,那的确会消磨和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但如果用对了方法,孩子不仅能快乐掌握、灵活运用,还会把识字当成一件有趣的事幼教启蒙国学朗读版,甚至萌发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与追寻。
① 趣味游戏,识字快乐无限
设计一些识字游戏,来引导、激发孩子,相信没有哪个孩子会不愿参与:
比如,将汉字拆分成若干个部分,让孩子通过拼图的方式将它们组合起来;
将汉字写在卡片上,让孩子翻卡片并读出汉字,读对了就可以得到卡片。
② 结合生活,识字随时随地
日常生活是孩子认识汉字的重要途径,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认识汉字:
在家中贴上带有汉字的标签,如冰箱、洗衣机、扫地机……;
在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中,让孩子观察商品名称、价格;
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让孩子认识展品名称、书名;
在街头巷尾,让孩子观察广告牌、路标。
③ 亲子阅读,识字充满温情
我们可从指读开始,即一边指着文字一边朗读,孩子跟这些文字隔三岔五见面,新朋友会慢慢变成老朋友。
每天积累一个词,到孩子五六岁的时候,识字量达到两三百字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孩子有这两三百字识字量打底,就会老朋友带新朋友,连蒙带猜认识更多新字。
之后,就可以过渡到桥梁书乃至纯文字书。
④ 善用工具,识字科学高效
学前孩子的学习过程需要建立在合理的教学体系、记忆点的强化、趣味性的辅助上,基于这样的要求,在当下可选择的认字工具中,更推荐识字App。
首先,识字App会有自己的教学架构,对每天学什么字、学几个字都有系统化的安排,比起家长自己安排要科学得多;
其次,比起单纯识字卡,App在查漏补缺上要方便太多。
比如,有的App可以在字库表中复盘孩子的识字量,白色代表已掌握的,其他颜色代表未掌握或易错字。
最后,游戏化和互动是刻App基因里的先天优势,比如触屏式的笔顺练习显然要比描红有趣得多。
以上提到的这些,App《洪恩识字》里都有涵盖。
就是一款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自驱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识字App,特别适合2~8岁孩子。
洪恩识字App学习环节清晰,一次学习一个字,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学习压力也比较小。
App主体是认识1300字,其中,98%为高频常用字。
这1300字又分成3个等级:识字启蒙200字、学前常用字400字、幼小衔接700汉字幼教启蒙国学朗读版,学完可以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小学一年级水平。
每个生字的学习呢,是分为“玩-认-练-写”四个学习步骤:
玩:先用1分钟左右的小游戏让孩子对要学的字建立印象、产生兴趣;
认:通过关联事物或动画让孩子记住这个字,再由字到词最后到句子,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字的含义;
练:用游戏的方式强化孩子记忆。比如学一个“一”字,需要孩子不断点“一”架起桥梁帮小羊走到对岸,无形中就认得了这个字。
写:让孩子按照动画的指引跟着一起写,从而掌握汉字的框架结构、书写方法和笔画笔顺。
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大部分的字都是能记住的,而且每次学新字之前,还会让孩子先复习之前所学,温故而知新。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洪恩识字还编写了130套分级阅读资源。
每学10个字就会有一套原创绘本,反复出现学过的汉字,一听二读三理解,轻松完成自主阅读。
除识字外,还有洪恩拼音、洪恩阅读、洪恩写字,帮你一站搞定中文启蒙,在育儿道路上畅通无阻,不走弯路。
05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
大千世界,文字万端,其中历史最悠久、奥秘最无穷的当属方正绘形、情意完美的汉字。
当孩子有能力、有兴趣时,家长一定要帮他们早一步徜徉在文字世界中,让最美的中国字润泽童年、涵养心灵。
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很受触动:所有的强者,都是始于兴趣,久于热爱,贵于坚持。
学前识字,绝不是洪水猛兽。
让孩子带着乐趣与开心学习认字,那些看似枯燥的汉字,也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变得灵动跳跃,成为孩子生命中最绚烂的那一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