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新符换旧符:枣庄人心中“神圣”的事情

“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符换旧符”。一句古诗,让我们想到,此时正是农历新一年的第一天。

又是一年大年初一,又是一年崭新征程。作为我们的传统节日,农历春节的到来,寓意着新一年的开始。

每到大年初一的清晨,当我的枣庄老家里,家家户户将第一锅素馅水饺下锅,待家人动筷前,总会点燃一挂鞭炮。待鞭炮声熄灭,才是家人共同动筷时。此时,素馅的水饺代表着全家人未来的一年里“素素净净”。

其实,随后的事情,估计在我的枣庄老家,是一个“规定动作”,也是每个枣庄人心中“神圣”的事情,即:到自己的长辈家里磕头拜年

当我还小的时候,大年初一的清晨,最盼望的事情是穿新衣、放鞭炮、吃好吃的。而,我的父亲一辈的人,都会代表着家族做着一件非常非常神圣的事情:从自己的父母开始,到自己的长辈,挨家挨户磕头去。

过年磕头,曾经的几年里,常在网络中看到有人抨击为“陋习”。但是,回想这么多年来,这样的“陋习”,恰恰让我们对过年充满期待,也让已经渐渐平淡的新年,赋予了更多传统的内涵。

对于磕头拜年,其实很简单。只要是到了长辈的家里,进门后直接进堂屋(客厅),说上一句,“叔(婶),俺给嫩拜年了”。很干脆,家里两位长辈都在世的,直接作个揖、磕两个头;一位长辈已经去世的,就少磕一个。磕完,麻利的拍拍裤子上的尘土。

按照正常的“程序”,长辈会“作假”(谦虚)一点,说“心意领了,白磕了”磕头拜年的传统节日,但是依然阻挡不了晚辈们的尊敬之情。稍后,长辈们会拿出香烟、瓜子、糖,让一让晚辈们。其实,晚辈们在履行完“程序”后,就要“赶场”到下一家了。

对于老一辈而言,晚辈来给自己磕头拜年,是每年新春佳节的必备。所以,也会出现一种景象,就是大年初一的清晨,身体不便的长辈们提前开好门、留好灯和客套用的瓜子、香烟,然后去屋里继续睡觉。待晚辈们来家拜年时,自己只需躺上床上说些客套话,依然不影响晚辈们在外面磕头。

当我第一次跟随着父亲去磕头时,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那时,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从邻居的爷爷家,到自己的亲戚家,一圈磕头下来,膝盖疼的不行,额头也因为磕头用力而通红。但是,看到父辈的人们,兴致勃勃的窜东家、窜西家,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才叫过年!

因而,到了每年的大年初一,常在街道上看到一种非常“雄壮”的景象:一伙又一伙的年轻人,或“组团”或单独的到一家长辈去磕头拜年。数十人一起,共同磕头、拜年,声音洪亮、队伍壮观,年轻人磕的带劲、老年人站在一旁笑的乐呵呵!

随后的几年,父亲挨家挨户去磕头的事情被我替代了。每到大年初一时,自己的事情就是赶紧起床,吃水饺,然后逐家磕头。当然了,那时最让自己幸福的,是自己年龄小,到长辈家里磕头时,会拿到金额不等的“压岁钱”,或5块、或10块、或50、或100,一圈下来,兜里鼓鼓的。

当然,通过磕头拜年,相当于又走了一遍亲戚。每到舅舅、叔叔家,因为年龄小,受到的“礼遇”却高,不仅能够拿到“压岁钱”,并且衣服的几个兜里都被点心、糖果装的满满当当的。回到家磕头拜年的传统节日,一股脑儿倒出来,够吃好几天的。

但是,最终的压岁钱还是会到父母那里。给自己的答复是:给你攒着,等你大了,一块给你。只不过,现在我已成家立业,“压岁钱”还没见到“返还”。

当自己上了大学,甚至是成家立业了,加上这么多年来,传统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再到长辈家里,想要跪下磕头时,总会遇到长辈们拉着自己,不让再磕下。他们的嘴里还不停地嘟囔,“行了,行了,心意领了,现在不兴了”。

十几年来,我在枣庄以外的地方上学、工作、成家,总听到他们说枣庄受“孔孟之乡”的影响,讲究的礼俗特别多。但是,作为从枣庄成长起来的一代,我却特别喜欢这些、沉浸这些。仿佛感觉,只有这些,才让自己觉得,这才是传统中的年味。

虽然,现在自己磕头,已经不再有人给“压岁钱”。但是,作为晚辈的自己,还总会希望,大年初一的清晨,我会走在磕头拜年的路上。再说一句:“祝嫩新年好!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