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召全党十九大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青少年是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文化自信能力怎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文化自信建设路径,对引导青少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深远意义。

1.我国青少年面临复杂的文化形势。首先,青少年处于西方文化全球扩张的复杂环境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提高,西方物质文化席卷全球,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强势的文化和价值观输出。青少年群体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更加容易接纳外来文化。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物质文化在我国青少年身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集中表现为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西方国家在强势的文化输出过程中,有意将西方文化包装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先进文化和文明的标志,不断强化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道德评判标准,也迷惑并导致我国部分青少年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产生盲目崇拜,而对我国本土文化产生不自信、甚至否定的心理。

其次,青少年面临多元文化的巨大冲击。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多元文化的发展。当前怎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流文化,同时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然而,由于一些学校主流文化建设弱化,多元文化缺乏有效引导和监管,致使青少年面临着鱼龙混杂的文化市场,深受金钱至上、娱乐至上、奢靡堕落的社会风气的浸染,缺乏有效的文化辨别力。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地位不动摇,引导多元文化的有序发展,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辨别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青少年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任务。

再次,青少年面临中国传统文化鱼龙混杂的传播局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是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文化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基础,集中体现在爱国、处事、修身三个层次。其中,爱国爱党、仁爱共济、立己达人、正心笃志、崇德弘毅成为培养我国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内核,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观念产生积极影响。然而,随着西方物质文化的扩张和多元文化特别是带有封建糟粕的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力被削弱,特别是一些青少年表现出国家和集体意识淡漠,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缺乏责任感和上进心。如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坚定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

2.青少年文化自信建设的重点。在我国当前复杂的文化形势下,文化自信的建设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传承和弘扬,还包括在此基础上对外来文化的辨别反思和学习借鉴。对此,青少年文化自信建设重点在于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认知、文化自觉、文化实践和文化创新能力,使青少年既有本土文化情怀,又有国际文化视野,以适应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要求。

一是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认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青少年应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同时,青少年要加强对西方文化和多元文化的正确理解。文化认知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心。

二是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健康发展的前提。面对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尤其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冲突中,青少年容易遭遇文化认同缺失和文化信仰危机。因此,要通过加强对青少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来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发展独立的文化人格。这要求青少年具备文化自觉能力,时刻保持警醒的文化认知,在对外来文化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价值观为基础的文化体系,建立文化自信。

三是促进青少年的文化实践。文化实践是文化自信建设的必备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实践出真知,文化知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必然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青少年的文化实践重在理论联系实际,鼓励青少年运用先进文化知识指导现实生活,将抽象的文化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文化行为,并将文化知识进行内化、传承、发展和创新。这是青少年从被动的文化接受者转化为积极的文化参与者的过程,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文化、发展文化和反思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辨别力。

怎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_如何利用网络传播优秀传统文化_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四是鼓励青少年的文化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因此,在鼓励青少年的文化认知、反思和实践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青少年参与文化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加强与青少年相关的文化产品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从观念上和体制上为青少年文化创新创造条件,发挥文化创新对文化自信的促进作用。

3.青少年文化自信建设的系统联动路径。加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建设,可以从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系统着手,尤其要形成合力,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

家庭要注重青少年的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通过家长亲自培训、家庭类文化活动、亲子文化活动等,鼓励青少年及其家长通过体验式和合作式学习,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实践,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围,促进家庭文化功能的发挥。

学校要注重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提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文化教育素养、方法和技巧,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产品,并积极促进朋辈学习。

社区要注重培育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通过构建社区文化服务平台,鼓励青少年在社区互动中参与文化学习和文化实践,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

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是青少年文化自信建设的关键。相关职能部门要完善青少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社会组织提供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社会文化服务,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和多媒体技术,加强文化监督管理,为青少年提供内容积极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化作品和服务,并为青少年的价值观培育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建设决定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与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要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文化赋能,积极开展系统联动的文化自信建设工作,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认知、文化自觉、文化实践和文化创新能力,促使青少年担负起文化使命,发展成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践行者。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