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精髓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更加重视,如国家将中秋、端午等节日列为法定节日。尽管有上述措施和手段,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备受青年冷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传统节日创新,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
为什么传统节日渐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青人的文化内涵 。
曾经有许多学者认为,研究西方国家,都离不开对他们的宗教的研究,因为无论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是他们的许多习俗,还是他们的政治生活,或者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许多都和他们的宗教有关,都是在宗教的历史中产生的。因为这些原因,所以这些西方国家的节日围绕着宗教产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现在的问题是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没有繁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节日风俗作为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适当的寄情于内,才能真正体会传统节日的精髓所在。让民俗活动与时俱进,让民俗传统继续传承传统节日创新,是各类纪念活动应当思考与深思的。如今,随着生活的现代化节奏加快,让传统节日真正回归传统,需要我们认知和认同传统文化,并提起重视,才能破解内涵逐渐褪去的节日迷途。
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风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