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传承保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能只是简单地带入当下
非遗手工艺品、中医药、日历上的节气、传统的节日……这些日常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器物或者活动都蕴含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被人们忽视,甚至遗忘。许许多多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人们曾经真实存在的生产生活方式,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变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那么常见了。如何让其得以继续传承下去?笔者认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产生活,转化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相关任务和措施,如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将传统文化标志性元素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传统体育,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是不是等同于“古为今用”?笔者认为并不一定。历经传承保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能只是简单地带入当下的生产和生活,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在辩证扬弃中实现继承创新,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方式,通过创新和融合更好地融入到当下的生产生活中。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是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带入到生产过程中生活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重要的是要有所创新。
近年来,我省颁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提出鼓励和支持“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扶持诸多能够转化为生产的非遗项目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立皮影电子商务公司开发移动应用,成立皮影影视制作公司制作皮影动漫节目,成立皮影餐饮公司打造“皮影范”主题餐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泰山皮影,在当下的生产性保护中走出了一条创业、创新的道路。衍生品研制、演出服务、电子商务、影视制作和餐饮等创新的形式,不光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开拓了皮影的影响力,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传承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重要的是“融”。一方面是要创新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另一方面,有了好的融合创意,更重要的是将其融入到生活之中。
在央视2017春节戏曲晚会上有一套“戏曲广播体操”成为了新晋“网红”。腕花小云手、单拉山膀、涮腰、飞天十三响、打拱、四方步等一系列戏曲基本身段动作配合具有浓厚戏曲效果的背景音乐形成了一套与热身运动、四肢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腿部运动等相对应的广播体操动作。
广播体操与戏曲跨界融合,让观众眼前一亮。笔者认为,这种创新形式的融合,已经做到了融入生活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推广、普及。
比如,配合戏曲进校园将戏曲广播体操引入校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戏曲动作的相关知识生活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想必比起单纯的课程教学要简单的多,效果也要好得多。还可以将戏曲广播体操向广场舞爱好者推广,以健身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的形式培养出更多的戏曲爱好者。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深度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实际参与中感知其魅力,并进而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真正活起来、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