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2018年第18期-1·1.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城乡规划 2018年第18期 ·1·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概述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有着丰富的思想和完备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有两处,其一出自春秋末年齐人所著《周礼·考工记》,其二出自春秋时期的管仲所著《管子》。他们相辅相成,构成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基础,即 :城市物质环境的创造要为精神世界——政治制度的建立而服务。1.1 强调尊卑等级、合乎礼乐的儒家思想1.1.1 等级思想对城市规划的影响首先,是尊卑等级对城市规模的影响。《周礼·考工记》:“王宫门阿之制五稚,宫隅之制七稚,城隅之制九稚。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即将城市分成三个等级 :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其城墙高度、道路宽度等有不同的要求。其次,是对城市布局的影响,上至宫殿、官署、礼制建筑下至民宅草舍等。中央为尊,布置宫殿区 ;祭祀宗庙在宫城正南,以突出帝王对礼的重视。社稷以南布置官署。宫城的东、西、南方位布置大臣府邸。东北端不重要,常予以设市。其他地区,远地位最次,为居民闾里。1.1.2 礼乐思想对城市空间艺术的影响《周礼》强调的礼乐,与古代城市营建,就相当于现代规范与规划手法的关系。
古代城市虽然总体框架是固定的,但古代规划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乐”与“礼”相融,从而推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并非墨守成规的停滞不前。如钟鼓楼作为封建秩序统一的一种象征,其形制和布局,都曾有过变化。最初它们的位置并不明显,直到元代,才将钟鼓楼安置到了元大都的中央位置。1.2 突出法天象地、顺应自然的道家思想1.2.1“法天象地”对象征主义规划方法的影响在《周易》中,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用不同的卦象进行解释,是将具体的事物抽象化 ;而古代城市规划中的“法天象地”是将天上星宫与人间城市相对应,是将天空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人们的城市规划,是人们对物质环境“物”的追求,变成对规划的空间环境“象”的追求。两者在本质上互通。1.2.2“形胜”风水学对城镇选址的影响所谓“形胜”者“得形势之胜便也”。传统风水学中的形胜派在择址选形中推崇“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格局环境,它成为古代城镇、村落选址的基本原则。究其根源,还是研究城镇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空间关系。1.2.3“因地制宜”对城市形制的影响《管子》“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中国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其因地制宜的思想与道家不谋而合,对于体现城市特色,与自然相协调有着重要意义。
1.2.4 数理关系在规划建设中的应用古代城池的长度、城墙高度、垛口数目、街道的宽度、宫殿的开间、斗拱的数目、台阶的数量、铺地石块等等,但凡与数有关系的,都在极力追求“数理”,用数目的变化和特定的数目来表示特殊含义,根源就是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 古代规划思想中的哲学核心——贯穿始终的“天人合一”纵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与思想,集中体现了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其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有机的整体统一,即“天人合一”。无论是儒家的“以人为本”还是道家的“回归自然”,最终都在“天人合一”那里找到了其理想归宿。2.1“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易经》把天作为八卦之一,与地相对应,一阳一阴,产生其余六卦及宇宙万物。后来, “天”的含义分别为儒道两家继承发展,形成了儒家的“天人合德”和道家的“天人一体”两种迥然不同的天人合一观念,这种观念在先秦时期已经成熟,它深刻影响了后世哲学的思想风格和古代中国的先哲们对世界的理解。2.2 儒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评价儒家的“天人一体”是整体的大生命观,人、万物、天地、社会人际构成一个共生和谐体,由人与万物的和谐、人的内心和谐,达到社会的共生和谐。
人类要能自觉地为整个大自然着想,善于事天、补天,真正起到“天地之心”的作用。2.3 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评价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一种“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的基调,强调人要尊重生命,顺应自然, “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不胡作妄为违背自然本性。与儒家相比更主张顺应天道,更热爱山水之美,更注重生态的保持。3. 重新审视古代城市规划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造成了我们民族崇尚自然的风尚。阴阳风水、师法自然的原则,数字概念的精神化,都是自此引申。由此,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建立在儒家、道家的思想上,统一在“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宇宙观上。3.1 有助于建立属于自己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回顾我国当代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研究,基本还是围绕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展开,笔者认为紧迫需要建立我国自己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并加以现代应用。3.2 有助于对当今城市规划热门问题提供解决途径全球性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所造成的震慑和恐惧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西方近代生态理论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兴起,具体反映到城市规划行业中,“低碳”、“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热点。但如果不能改造人们的环境意识和道德观念,仅凭设计上、策略上的“低碳”与“环保”,是无力扭转局势的。
而“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思想,正是建立在本然的情感和深刻的体认基础之上,同时又具有当代西方生态学和生态哲学所缺少的内在优势——重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感情心理因素中国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这正是当代应当借鉴的地方。人在“天”面前应是自然无为的,但人的精神及其境界则应当是博大超然的。这种对人在宇宙中位置的反思,以及注重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的思想,对于今天人们如何处理自然界有限资源与人类无限追求的矛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参考文献[1] 董鉴泓主编,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工出版社,1989 年(转下页)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哲学核心黄海茵 1 华 翔 2(1.湖北省城乡规划中心 湖北武汉 ;2.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追溯,指出其哲学思想核心是“天人合一”,以期对今天城市规划在思想方法上“古为今用”。【关键词】天人合一 ;城市规划 ;哲学核心中图分类号 :TU984.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63(2018)18—0001—02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