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道家

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关联性,思考“法先王”的现实意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2011(.59)浅析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渤海大学政法学院,辽宁锦州)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就其他三个曾经并称为文明古国,但如今已经消失了的国度而言,中国的存在是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特殊性的。文化的传承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但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和谐思想,即天人合一思想,是其文化得以传承下来的一个主要因素。探讨中国先贤们的天人合一思想,并借此来反思现如今人与自然关系的尴尬境地;探究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关联性,思考“法先王”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和谐;天人合一#法先王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1.05.089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58(2011)05一0230—02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从诞生,发展到延续至今,千年未尽管在古希腊有人提出了和谐的思想,在遥远的东方,也诞生止。但与它同—期的其他三个文明古国都已经消逝没落。中国的了—种与之相应的“和谐’’思想习5就是天^合一的思想观念。

存在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特殊性的。在全球问题蔓延的今天,历中国舟q.‘和谐’’思想经千年的中国也在思考着如何让自身立足于现在的严峻局势下。就在毕达哥拉斯提出和谐概念的同时,中国的“和谐’’思想也在和谐社会的思想应运而生,他无疑就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一自身土地上的生成发展着。种继承,一种完善。其中,中国古代文化中,孟子“法先王”的思想在(1)“椭皆,思想的萌芽。原始人处在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当今应对全球问题上也凸显了其特殊的社会地位。“法先王”的思想中,来自大自然的恩赐使得初民对自然的恩赐充满了感激之情,这就是否有值得继承和发展的必要,看过本文你应该就能得出自己的结萌发了崇敬自然之力的举动,从而开始了对自然的崇拜。当时的人们相信自己与自然界中的某一种生灵是有着某种联系的,这种生灵一、和谐能够给予自己力量和庇护,初民选择他们认为对应的生物作为自己和谐社会是现如今我国社会的一种基本的思想。他强调人与族群的象征,这就是图腾。同时,人们相信万物有灵,山有山神,水有关系的和谐,人和社会关联的和谐,人与自然整体的和谐,是我国水神,土地都有土地老。在表面上看来,这是初民将自然力量的人治国的一种基本的思想和态度。

但是,在探讨和谐社会之前,有必要化,而实质是一种人的自然化过程,初民认为人身与自然是—体同质对椭皆的含义有一定的了解。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和者,相应者的。这就显现出了初民们的“天人合一”思想的端倪。中国古代“天也。谐者,和也。那么和谐,也就和睦协调,相应顺从,不违背。可这人合一’嗯想的源头应是中国远古的图腾崇拜与神灵崇拜。圈个相应顺从不违背的和谐的思想并不是我国首提的。(2)“天人合一’强想的发屁《易经》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哲学1.和谐的产生著作,它的哲学思想至今也有很广泛的指导意义,其中也不乏天人合论及“和谐”的产生,要追溯到古希腊伊奥尼亚时期毕达哥拉斯一的生态智慧观。“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不诫,吉”。猎人打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代表毕达哥拉斯首次提出和谐的概念。猎,对野兽三面撒网,独留一面,让其有生的机会,这是最早的关于毕达哥拉斯认为,什么是最美的,和谐。他提出,宇宙是天体的和谐。在古希腊语中,宇宙本意是秩序,物与物之间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中国自古就有这样的生态和谐观,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正是这种和一种相互作用以达到平衡的状态。进而,毕达哥拉斯将其引申为世界的秩序或者是有秩序的世界。

那么,这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的世界谐观的体现,这种人与动物和谐的生态之乐,正是初民们为了防止资状态就是最美好的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和谐的状态。[1]古希腊人认源枯竭,防止因资源枯竭而危害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所创造出来的为,稳定的平衡的状态就是和谐的状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宇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观念。宙万物统一现象的直观把握以及对于道德完善,社会公允等理想状到了春秋时期,墨家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生态伦理观。态的追求。‘缣相爱’蕴含着对人的爱,在扩大到对所有生命的爱,对物的爱,对收稿日期:201I--04—15作者简介:庄凌飞(1987--),男,辽宁铁岭市人,渤海大学政法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发展战略与科技政策。万方数据庄凌飞浅析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大自然的爱,再到对整个宇宙的爱的逻辑必然性。而“交相利”是在与水争地,霸占水利,酿成水旱灾害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庆保护自然界,保护生物、植物、动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历、嘉佑年间.多有盗湖为田者过程中可以发扬光大的原则。而这种生态智慧伦理基础的体现形水旱之灾所失民田,动以万计。州天灾往往是具有连锁性的,每式正是墨家人常说的“非攻”。

非攻具有反对攻杀破坏的意义.为保一种天灾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他的系统,伴随着一系列的次生灾护自然,保护生态提供了现实的行为规则,其中也蕴含着可持续发展害。水患过后,往往伴随着瘟疫横行,随后而来的往往是几年的大的思想。早,在大旱期间又往往蝗灾四起。水灾的横行为大量昆虫的繁衍提都说儒家人只讲人与人的关系,但也谈人与自然的关系。谈的供了条件,大量的病菌在水患过后开始传播。生态平衡的破坏扰乱不等于是没有。《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了生态系统,水量的不平衡就使得一处涝—处早,昆虫的大量繁殖就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在古汉语中,乐,发ytm音,通“悦”,表示喜带来了蝗灾的横行,最终导致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滞后,进而引发欢。而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怀,正是儒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智慧国民暴动,严重者还会带来异族的入侵,政权的更替。[5]体现。同时,在《述而》中“子钩而不纲,戈不射宿”,钓者钓鱼只用竿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而不用网,打鸟不打宿巢的鸟。让动物有个休养生息,这是儒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体现。这种思想到了孟子发展到了极致。孟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亚里士多德在其灵魂观的论子提出“性善澎’,人性是善的,本性是善的人就具有一颗仁爱之』D述中将灵魂分为了三个等级:最低级的只具有生长欲望的植物的灵有着仁爱之、的仁民自然也就会爱世间万物,也就是“仁民而爱物”。

魂,高级_点的具备生存欲望和原始激情的动物的灵魂,和最高级的《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具备理性思维的人类的灵魂。后来的经院哲学将这一段曲解,在灵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当自然资源能魂的等级中人类灵魂的等级最高,同时还具备其他灵魂不具备的理够得以合理循环时,人民有足够的生产生活过资料供自己存活,自然性思维,自然而然,人类就在生态地位上高于其他的物种中国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从而具有也就能够安居乐业,社会也就会安稳。这是孟子在论及王道时所提对其他物种的绝对统治权,万物皆备于我。犹太一基督教明确将人 出的生态伦理观念,同时这也就是中国传统认识上的“大同”理想得 与自然对立起来,在《圣经旧约创世纪》就明确地阐释了,“主告 以实现的必要手段,也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心目中理想国。 诉我们要生存、繁殖中国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要满盈世界,征服自然。”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到 由此可见,中国在文明早期就有了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天 19世纪下半叶。面对着以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和对环境大肆的 合一思想。人们一直都在思考并力图实践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污染为代价,而换来的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许多有识之士都对这种 但现实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基于基督教义的自然环境观进行了反思。嘲西方这样的自然环境观 来源于他们人本位的思想,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则强调,人是—个 二、可怕的现实 小宇宙,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同一的,人只是自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孔雀河缓缓从西往东流,到了下游 然界的—个普通组成部分,并由此领悟出人与自然是出于—个完全 潜夺塔里木河部分流水,共同注入洼地,这就形成了25700 平方公里 平等的地位,人与自然界中其他的生灵间没有根本界限。[7]老子的 的大渤一罗布泊。在这里,大块的三角洲为成林的胡杨红柳萦绕 “道法自然”的思想就是其最全面的阐释,以求人与自然一体化的目 着,芦苇绿草遍地,无数的野兽飞鸟都来到这里栖息。它是沙漠里生 的。就连佛教的《杂阿含经》都提出了“人与外境相互作用,互为因 命的象征,死亡里希望的曙光。就是在这个美丽的罗布泊中,诞生了 果”,“—荣俱荣,—损俱损”,具有不可割裂性的思想,信奉天人合一 西域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楼兰古城。‘镁兰”一词出现在2100 多年前, 的和谐理念。 在先秦时期,他就是连接内地和西域的交通站,素有“西域之门”之 生态伦理学家告诫过人们,人类仅仅为了自己的功利目的而关 称,人们都纷纷来到楼兰定居。

但是,沙漠里的生态环境是极为脆弱 系生态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是远远不够的,人类应该从自然全局 的,面对浩瀚的沙漠,罗布泊也只是其中—个短暂的美丽。人们来到 出发认识自己与自然交往的行为是否正当,人类的利益应该与自然 楼兰定居,大量的伐木开荒,想将楼兰建设成和中原一样的文明古 规律相协调。[8] 城。可脆弱的绿洲抵挡不了大规模的开荒种田,伐木取材,芦苇绿地 四、法先王的思想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 渐渐的缩小,成林的胡杨红柳~棵棵的倒下,孔雀河开始干涸,塔里 出发点 木河也一点点的断流,没有了水源的罗布泊也渐渐地成为了一潭死 水。植物的枯萎,野兽飞鸟的离去,罗布泊渐渐地没有了生气,流沙 “法先王’思想自古有之,孟子提出的法先王,就是以先王的道德 的侵袭最终淹没了它的辉煌,同时也带走了人们对于楼兰的憧憬。 标准为规范。在这里,就是用先人的生态伦理观来指导人们正确处 人们纷纷的离去,只留下孤独的楼兰在西域的狂野中咆哮。沙漠中 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先哲们的生态伦理观为我们提供了模板和借 的—点生机就这样的随着人们的理想而悄悄的离开了历史的轨迹。 鉴。从思想指导到具体措施,都足以给人们启示。可怕的现实在向 楼兰的悲剧在中国的历史中上演着,同样,在遥远的美洲,玛雅 人们揭示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可使人类文明中断。良好的生态环境 落也在悄悄开着幕。过度的开荒种田,玛雅的人口在稳定农业会让物产丰富,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从而让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提 生产中大幅度的上升。木材被用来作为燃料和建材。随着森林面 高,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认知程度,自主地去保护生态环境,让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