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组织如何传承,才能成为百年组织的关键性要素?

与人一样,每个组织都会有生老病死。但是,与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人是自然人,而组织则是法人,法人超越于自然人最重要的地方在于,法人可以轻易实现精神与载体的分离,正是因为有这种区别,自然人不管如何努力最终都逃离终老的结局,而法人则理论上具备有与世长存的机会。最初的组织实体都是由自然人所开创并逐代继承,但是这种继承最终都走向了失败。以法人代替自然人实现对组织实体的控制和管理,实质上就是为了突破私有制背景下组织往往会因为创始人的去世或者健康问题而存续失败的历史性难题而进行的机制设计。

组织可能会因为战争、灾害、竞争、内讧等各种内部或者外在的原因而沦于衰落、消亡,形成存续上的失败,但是本质上组织传承因素才是所有内部或者外在原因之中最为关键性的要素。组织传承,是任何一家组织都绕不过去的问题;如果一家组织立志成为百年组织,必须对传承问题有所准备。组织如何传承,对于每个组织,尤其是民营组织和家族组织来说,绝对是一个关乎于生死的问题。组织传承必须经过周密考虑和安排以及人为干预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机会。

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_继承文化,回归传统_卿本佳人奈何做贼腐败现象的文化批判

组织传承问题如此重要,却在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真正系统性的分析工具箱和解决方案以供组织所使用,根据对于最近一个世纪以来各类知名组织的观察不难发现,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组织的传承会是非常顺利和水到渠成的。

在与组织讨论传承时,为什么要把一家组织传承下去的问题似乎不需要经过太多的讨论就能很容易达成一致,而当讨论深入到究竟传承什么以及如何实现传承时,就会遇到诸多分歧,之所以存在诸多分歧,原因还是在于对组织的本质和各种传承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

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_继承文化,回归传统_卿本佳人奈何做贼腐败现象的文化批判

最为多见的认识误区是认为在组织传承时,组织现有的产业业务必须得到传承。这种误区的存在很容易理解,因为人们的最直观感受就是组织必须能够持续生产出为市场所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市场交换以获取资金来支持组织可持续的运转,产品或者服务都没有了,用什么来做交换呢?其实这是犯了一个财务管理上的错误,混淆了组织现金流来源的问题,组织确实必须有现金流以支撑持续运转,但是组织现金流并非唯一来源于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交换,还可以有更多的来源比如来源于所持股份的分红、所持资金的信托投资回报、股东的注资增资等等。即使产品或服务在短期内停止供应或甚至持续亏损而产生负现金流,事实上也并不一定会影响到组织的长期存续,对组织前景充满信心的股东仍然会在组织持续亏损的情况下继续向组织大量注入资金、非经营性收益也同样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以支持组织开展更加适应于市场的产业切换活动。只要环境与市场发生变化,产业就会面临转型,对产业进行传承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次为多见的认识误区是认为组织的实控权应该传承到有血缘关系的继承人手中,这种误区在东方社会的组织中最为多见,主要原因是东方组织的创始人团队带有更多的农耕社会残余思想意识因此将家庭血缘关系视作为最为稳固的信任关系以及对于资本及其流动缺乏必要的深入认知因此重资产而轻资本。事实上,家庭血缘关系与稳固的信任关系完全不能划上等号,支配人们进行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根本上不是血缘关系,而是价值观,同一家庭血缘关系的人群比较容易持有类似的价值观,但这并非绝对只是封闭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每个家族成员都不可能再像之前封闭社会那样持有趋同的价值观。资本相对于资产拥有更强的流动性,也相对更加容易进行利益关系的量化分割,组织的实控权更多是一种资产层面的权力而非资本层面的权力,资产权力其实只是资本权力的子集和权力的实物化,缺乏资本观的人其认识层面就会只停留在较低的资产层面。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腐败现象的文化批判_继承文化,回归传统_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还有误区认为组织传承重点在于战略上保持连续性。这同样是对组织传承的误读,战略固然在很多时候需要保持连续性,但战略的连续性相对于经营的可持续性而言只是诸多要素之中的一个。完美的战略并不存在,任何战略都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修编调整,战略本身就不是一个必然要求有传承的对象,发生巨大改变后的新战略有时候可能会导致之前的战略性投入全部付之东流,但是谁又有足够的神通能够言之凿凿的预言未来并认定之前的战略性投入就一定是正确的呢?

比较隐蔽的误区认为组织传承关键点既不是家族继承也不是接班人选取,更不是保持战略连续性,而是在于组织文化的传承。这种观点提出的基础是组织的百年基业来自于组织文化,以及组织文化是凝聚人心最为重要的手段,是组织的信仰,是组织的精神和灵魂,但是它仍然无法经受住发自灵魂深处的思考和质问。首先是,组织当前的组织文化是否有效,在很多组织特别是东方社会的组织之中组织文化实质上只是一种口号并没有深入与组织的战略、制度等等结合,本身就不是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精神和灵魂;其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组织当前的组织文化是否完美,组织文化核心理念的确定依据如果是组织家的喜好而非符合文明发展趋势的判断,那么这种组织文化距离完美的差距就会很远,对它进行传承实质上只是把错误的理念继续遗传到下一代;即使组织文化核心理念确实是从符合文明发展趋势的判断基础上所提出的,它也仍然不敢自称完美,仍然需要与时俱进自我完善,还需要在主业切换的时候与行业特征进行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也需要与竞争者之间形成差异和区隔。

面对一个一切都会变化,只有变化才是永恒不变法则的世界,组织真正需要传承的其实并非组织实体业务、血缘关系基础上的资产继承、组织的社会责任以及常被当做是信仰与灵魂的组织文化,而是对于信仰的敬畏心。有效的组织传承要求组织家对于组织的社会责任和信仰文化有最为深邃的思考,以及对于这种深邃思考予以否定的勇气,并致力于将这种思考的结果,思考的习惯和否定的勇气进一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