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哈姆雷特》将于5月11日开启全国巡演
看中国写意美学与莎士比亚戏剧如何交融碰撞(主题)
文汇报记者 姜方
“作为西方经典戏剧文本,《哈姆雷特》在世界各国舞台上都有不同类型的呈现,我希望我们制作的这一版音乐剧,能够在东西方跨文化视角下,尽可能多地体现中国人的审美基因。”导演徐俊说。由他联袂作曲家金培达、词作家梁芒等众多重量级艺术家潜心创作的中文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将于5月11日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在完成首轮十场演出后,该剧将从上海出发开启全国巡演,履及21座城市、22所剧院,带来57场演出。
从《犹太人在上海》《白蛇惊变》再到《赵氏孤儿》,近年来徐俊一直执着于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从历史与当下、中国与世界的文化资源中挖掘题材,以现代性的当下观照开展创作,探索建立起中国音乐剧的“气质”与“特质”。由他最新打造的音乐剧《哈姆雷特》,将中国写意美学与莎士比亚独特的现实主义相融,从歌词、舞美到服装等,力图体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在剧本的创作阶段,徐俊常与该剧文学顾问史志康交流探讨,经过对照比较了诸多译本,最终决定基于梁实秋译本进行音乐剧本改编。“在这个译本中,我们感受到其扎实深厚的国学功力与当时西方新潮思想的激荡与融汇。”徐俊认为,这种兼具了严谨与深刻、诗意与流畅的译文非常契合音乐剧风格。
“莎士比亚是文学巨擘,填词首先要尊重原著。”梁芒透露,为《哈姆雷特》作词,他反复通读并研究了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同时参照多个译本。剧中有一首属于哈姆雷特的唱词《问》,“生存还是毁灭”这句歌词借鉴的是朱生豪的译本,而诸如“苟且或自我了结,后者只需面对刀尖”等歌词,则是在遵循多个译本原文意象的基础上,进行了更符合音乐剧表达的原创性改编。
舞美设计则追求中国传统的写意之美。在舞台设计徐肖寰和灯光师萧丽河的操刀之下,舞台上使用一镜到底的固定装置,呈现出抽象、空灵的观感,给予演员尽可能大的舞台表演空间。而造型大师张叔平此次为《哈姆雷特》打造的服装,从色彩、面料、材质到造型,对东西方文化元素进行了大胆的结合。比如,面料用到了中国的麻,这种材质相比棉要硬一些,与西方古典服饰造型相结合,呈现出特别的风格。
作为莎士比亚最享有盛名的戏剧作品之一,《哈姆雷特》诞生后的400多年间,曾多次被改编成不同语言的舞台剧、歌剧和影视作品。徐俊告诉记者,中文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的改编,凸显了哈姆雷特与丹麦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克劳狄斯是原著中一条隐藏的主线,我们把它挖掘出来,因为人性当中的两面性,在他的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这个人物通过阴谋获得了他的权位,城府很深,同时他也很忧郁,到故事的后期属于传统复仇者的形象……”徐俊把克劳狄斯这一角色,交给了他信任的音乐剧演员郑棋元。
这是郑棋元参与主演的第19部中国原创音乐剧,他透露,克劳狄斯这个角色有老谋深算的一面,也有一步步走到剧中处境的不得已;他在音色的处理上,既有直接的抒发,也有含蓄的表达。作曲家金培达创作的音乐融入了摇滚等现代音乐元素经典戏曲音乐文化特征,更符合当下审美,能拉近经典与年轻观众的距离。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要做哪一个?”对于哈姆雷特的饰演者金圣权而言,这次的挑战是巨大的,他曾不断问自己这个问题,随着对角色揣摩的深入经典戏曲音乐文化特征,如今他已有了坚定的答案:“我应创造自己的那一个。”
据悉,参演该剧的朱梓溶、朱芾、余思冉、林润欣、庞盛之、赵禹钧、胡超政、徐泽辉、胡芳洲、殷浩伦、刘锦等,都是活跃在当前音乐剧舞台上的优秀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