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易 > 周易全解

王弼旁通诠卦义蕴一旁通

王弼旁通诠卦义蕴一 前言

易经》中含具阴阳相反相成之理,后人亦多抉发,如《系辞上》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简扼指出阴阳相反相成,道在其中。一卦六爻中的卦画中以阴阳爻组成,如以卦为单位,阴阳相反相成之理是否在两卦的阴阳爻相反中亦会展现呢?后代研究者为之提出“旁通”一词,以为本卦与旁通卦二者之间,具有某种程度上之相连关系。此关系在象数易中与在义理易中,亦呈现不同面向之意义。王弼面对两汉象数易,是否有借旁通之义作为解经上之辅助?其中与其整体思想有何关系?即为吾人所欲探究。“旁通”作为一解经体例虽正式建立于东汉末虞翻之手,然虞翻采用象数易的观点是否能有效地运用之,而王弼与之有何不同,亦为吾人连带探究的一个侧面。

魏晋玄学之形成由于外缘史料较为缺乏,迄今仍众说纷纭。举例来说,谢大宁《试论玄学的分期问题》一文认为,现行之说法视玄学之产生为对两汉思想之反动,反映断裂式的历史知识论,并没有思想史内在理路之解释。收于《含章光化——戴琏璋先生七秩哲诞论文集》,里仁书局2002年版,第287—289页。

">[1]谢氏并认为,现行说法以为玄学原初之问题意识为寻求儒道会通,即预设着儒道于东汉时已存在冲突;谢氏认为,此说无历史根据,且汉代思想界何来发扬道家思想之使命感?收于《含章光化——戴琏璋先生七秩哲诞论文集》,里仁书局2002年版,第289—292页。

">[2]又,谢氏认为,牟宗三言王弼以天才颖悟直接跨越整个汉代而契入先秦老庄思想,很难使人相信有此等之事。收于《含章光化——戴琏璋先生七秩哲诞论文集》,里仁书局2002年版,第296—297页。

">[3]谢氏之言值得吾人深思王弼与汉代学术思想之关系,是否两汉、魏晋间之转折变化真的呈显如此突变之现象。今吾人欲以易学为轴线,从虞翻旁通说入手,尝试发掘王弼易学中与汉代学术思想之内在关系,并借王弼以旁通诠卦与其思想架构之关系,以见王弼之特殊性。

二 旁通诠卦之溯源

旁通之义蕴于《易经》阴阳相反相成的变化,从中发掘两卦六爻阴阳相反者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关连;此阴则彼阳,此阳则彼阴,阴阳彼此感应而交通,如既济、未济互为旁通。《易经》中部分卦画与卦名即可见出旁通现象,如乾与坤、师与同人、泰与否、临与遁;《十翼》阐发其内蕴,间或表达旁通之义,呈显卦与卦间并非孤立之存在,在相对中有互通,亦在相对立的变化中呈显一更高统摄之理。

高怀民《两汉易学史》云:

反对与旁通均为易原始义。《序卦传》六十四卦排列次第,即以反对卦与旁通卦为原则。关于六十四卦顺序,高亨认为六十四卦有三种两卦对立之形态:(一)两卦六爻成彼此互倒之形态,如屯与蒙,可名为“倒爻对立卦”,共有28双;(二)两卦六爻成阴阳相对之形态,如乾与坤,可名为“对爻对立卦”,共有32双;(三)两卦之二经卦成彼此互倒之形态,如屯与蹇,可名为“倒经对立卦”,共有28双。今本易经六十四卦卦序以“倒爻对立卦”为相连编列为通例,以“对爻对立卦”、“倒经对立卦”为特例。六十四卦卦序中,“倒爻对立卦”相连编列者计28双,其中有6双亦是“倒经对立卦”;以“对爻对立卦”相连编列仅有4双。(见高亨《周易大传通说》,收于黄沛荣编《易学论著选集》,长安出版社1985年版,第339页。)

">[4]《杂卦传》中释卦义多采反对;而《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一章,显取旁通。再向上数,如乾与坤、坎与离,是以旁通为象,以反对为义;剥与复、损与益,是以反对为象,以反对为义。更向上溯至最源头处,“——”与“— —”两个原始符号,即以两个旁通的象代表两种相反对的作用。所以《杂卦传》上说:“否、泰周易诠解全册,反其类也。”《系辞传》上说:“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旁行而不流”。都说明了反对与旁通在易中的重要性。高怀民:《两汉易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0页。

">[5]

就传后出于经之角度来看,文王六十四卦序成于《序卦》之前,高氏以反对、旁通云《序卦》以此二原则安排卦序次第,似乎本末倒置。合理的说法应是:《序卦》尝试解释文王六十四卦序,以为其中有一整体连贯之理可说之。《杂卦》不求次第贯通之义,以反对之义两两并看,杂糅卦序。或可云为后人读《易》心得之异,从中决发《易》中所隐含的反对、旁通之义,可也;然借《十翼》所呈显之反对或旁通为《易经》“原始义”的内部证据,似可争议。就传阐发经之义蕴来看,阴阳确实是以两旁通之象表达两相反对之作用。《十翼》之各作者心得各异,从自身对易理整体之体会,拈出可用之原则;如《杂卦》仅采反对原则而不用旁通原则,或作为另一侧面的强调,或对他人读易心得的不以为然。无论如何,《十翼》虽没有系统性地指出反对与旁通在解《易》方法论上的理论优位性为何,然为后世学者点出解《易》的不同思量面向,获取更广深之诠解空间。

《十翼》对《易经》体例、原则的掌握使其诠解之纵深扩大,实兼赅象数与义理,在汉代时先以象数的形式呈显其发展。今锁定旁通原则言之,其中东汉末虞翻(164—233)为吾人必需关注之对象。虞翻为两汉象数易之集大成者,时值东汉末、三国初,自称五世家传孟喜易学,所撰《易注》上献东汉献帝,并受到当时名士孔融之推崇。虞翻正式建立“旁通”解经之体例,而在其之前的焦延寿(生卒年不详)、马融(79—166),其解《易》之作偶有几处以旁通思想释之,只是仍未成一解经体例。虞翻立足于旁通关系,借助于一卦与其旁通之卦的相互涵摄关系,以旁通之辞象诠释该卦之辞象,此为其以旁通义例解易的主要方式;在此种方式下,虞翻解易看重的仍是一卦之中所涵摄的旁通卦的卦爻之象。在此诠释方式下,王新春将虞翻取旁通卦象之情形分为:(一)以旁通卦之爻象,诠释本卦同位爻的爻象:(二)以旁通卦的下、上体之象,诠释本卦之辞象;(三)以旁通卦内中的互体之象,诠释本卦之辞象;(三)以旁通卦中的连互之象,诠释本卦之辞象。参见氏著《周易虞氏学》,顶渊出版社1999年版周易诠解全册,第109—111页。

">[6]更甚者,虞翻立足于旁通关系,透过本卦自初爻开始的依次变动可变为旁通卦,借此依次变动诠释本卦之辞象。由上可知:虞翻言旁通,重在取它卦卦象,借象以诠本卦,造成象中有象,象外生象。虞翻此思路乃奠基于“言(卦爻辞)出于象(卦画)”的观念,反复推求卦象间之互通,以为此中有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