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歌词与诗之间的独特魅力,你了解多少?
摘 要: 作为一名著名的填词人,林夕在创作生涯中留给人们许多经典不朽的作品,其歌词创作不仅具有审美意义,也从丰富的意象使用,精神价值的蕴含等各个方面体现出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本文主要从林夕的歌词中去欣赏和研究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在了解林夕作品的同时,把握其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深入体会我中国语言文字的深层魅力。
关键词:林夕 歌词 魅力体现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69-01
一、概述
林夕,原名梁伟文,1961年出生于香港,1980年进入香港大学中文系学习,1984年攻读香港大学中国现代新诗硕士专业,其中在1982年加入香港业余填词人协会。林夕成为一名职业的填词人是在1986年,至今其作品量已经超过3000余首,其中《皇后大道东》、《约定》、《你的名字我的姓氏》以及《夕阳无限好》、《吸烟的女人》等都成为林夕的经典之作。林夕的歌词在其不同的年龄和经历阶段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点,但从总体上来看,其歌词创作的水平都极大的展现出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之所在,换句话说,林夕的歌词多处或者可以说是处处透露出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了解。
二、介于歌词与诗之间的独特创作方式
自1982年林夕加入香港业余填词人协会后,便在会刊上发表不少歌词,这部分词大都哲理性强,而且在用词方面也比较晦涩。在早年的词评中,林夕自己也曾认为作为一名填词人,在不高估听众鉴赏力的同时也不能低估听众的主导地位与主导权。不过,也许是因为初出茅庐的缘由,林夕在现实的创作中却没有把握住这一点,但也正因如此才让林夕有了反思,有了日后更多更好的作品。例如,在1987年推出的专辑作品《传说》中,林夕的词风发生的明显的变化,在保证作品能够传达出应有深度的同时选用了更为浅显易懂的词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香港的音乐乐坛深受日本风和欧美风的影响,乐队的这首颇具中国古典文学特色的《传说》可以说是一个异数。林夕以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古老的粤剧,将文言与白话并置,使整个作品在古代与现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的交替中呈现出一种开阖有致的矛盾张力,引人深思。
三、联想丰富与意象多样
林夕所用的修辞手法丰富多彩,这也使林夕的词在流行和通俗的同时,兼顾了文学上的深度。林夕十分擅长用想象和联想来表达爱情,抒写爱情。如“花也谢了开了,船离岸了,等不到退潮”(《为什么我要走》),让人联想到时过境迁,往日光景不再,自己也只是个过客。除了联想,林夕还常常会用到别具匠心,不落俗套的比喻。如娃娃所唱的《什么都不知道》中抖音中华文字歌词,“永远的爱情只是酸葡萄”,“两个人跳舞总得慢慢地跳,不要让彼此精力太快的消耗”,比喻爱情应该细水長流慢慢经营。 有时为了达到强调的效果,林夕也会采用荒谬夸张的逻辑,例如《麻醉》中这样写道:“想喝醉,不管那是一杯开水”以及《万人迷》中“你身上再多装饰品,你穿得再新颖,也盖不过他自己的倒影”等。有时林夕的词里头的想象和意识是流动的,如陈奕迅唱的《爱情转移》,“床单上铺满花瓣,拥抱让它成长,太拥挤就开到了别的土壤”,描述了爱情变质的过程。还有达明一派所唱的《青春残酷物语》中,“别叫嚷,让青春比猛火嚣张,长得比宇宙更丰满,满泻到我身上”,更是别致。林夕的词还有很多抽象的细节,但如果设身处地于他所设定的感情背景当中,想象一下,便不难感受和明白当中的含义。
四、歌词中蕴含着极大的生活哲学与精神价值
林夕的歌词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而且也越来越成为许多都市男女的情感解药。作品往往能很好的反映出创作者本身的情感态度与个人生活经历抖音中华文字歌词,对于林夕来说也同样如此。林夕寻爱未果,至今未婚,像大多文人一样,痛苦也是他创作的养料与源泉。但是,在林夕的歌词中并没有过多的抒发其忧郁的情绪,并没有太多的愤世嫉俗,而是学会了将痛苦转化为安乐剂,令听者解脱释然。林夕也曾这样说过:“可以帮助到别人,改善社会气氛。能为失恋的人提供快乐的方法和回答。我以为我能这样,虽然很难。”这从作品《蝴蝶》:“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似是故人来》:“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情戒》:“不要迷信情变等于灯灭不要含泪直到与他肯定再不相见爱恨无须壮烈不随便狂热”中都可以看出来。近几年,林夕的作品中又不断加入一些佛教禅宗的思想,人生哲理也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林夕的歌词之中,心有灵犀,词有林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人们对林夕填词的研究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林夕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无疑是一种好的现象,不仅是我国文学研究的进步,同时也是华语音乐乐坛的进步。总而言之,林夕的歌词带给人的精神影响不仅是巨大的,而且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与文学价值,林夕的歌词无论是文言与白话的结合,还是从意象的使用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方面俩说,都极大的展现出了中国文字的魅力,甚至可以说林夕是一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心灵医生与才子。
参考文献
[1]史音.林夕歌词的修辞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2]戈丹.当代流行歌词对古代韵文的受容研究[D].湘潭大学,2012
[3]廖蓉.论香港流行音乐人林夕的歌词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0
[4]谭笑.中国大陆都市流行歌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