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揭晓
8月13日,四川省文旅厅对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进行了命名,宜宾市兴文县、高县庆岭镇、叙州区观音镇、珙县罗渡苗族乡以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入选,获得2021年—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这些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吧~
兴文县花山节
苗族花山节,又称踩山节,苗语称“欧岛(音)”,是川南苗族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包括兴文县在内的川南一带的苗族花山节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在方圆百里内的云贵川三省苗族地区颇具影响力,是川南苗族节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如今的花山节以“求偶求子”、“祈福许愿”“交往娱乐”为核心内涵,节日庆典通常于农历正月期间在山间固定的场所举行,有的活动会延续至正月十五,其流程由“立花杆”、“祭花杆”、“自由歌舞和技艺展示”及“谢花杆”等四个部分组成,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音乐、舞蹈、服饰、杂技、体育竞技、传统饮食等为一体,其中苗族古歌是花山节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活态记录着川南苗族的历史变迁,活动中展示的苗族传统服饰也体现了极高的挑花刺绣及蜡染技艺水准,还有一系列民间绝技,其精湛的表演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寄情于山水”的苗族花山节承载着川南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集体凝聚力。苗族花山节2011年被列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高县庆岭镇请春酒
高县庆岭镇被誉为“春酒之乡”四川省三台县民间习俗,其春酒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规模宏大。2018年,川南“请春酒”习俗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南请春酒习俗源自古代“乡饮酒”礼仪活动,是乡民的欢宴节、饮酒节。此种节日的时间一般在元宵节以后至二月春耕以前这段农闲时间举行,有的地方叫“吃转转会”。
古代“乡饮酒”习俗内容主要有习礼选拔贤人、考其德行并教以尊老敬老及孝悌之道。近代川南“请春酒”习俗基本继承了这种传统,每逢正月十五日到二月间,特别是大户人家在这个时期有喜事或求学进高等学府前就要请春酒,而且特别丰盛,求的是吉利、学业有成。
1998年版《高县志》:春节,高县民间从正月初一至十五,延续半月之久。正月初二起,走亲戚“拜年”互请“春酒”。”按照习惯,春酒每一顿要吃三台。“三台”,即一台茶食,二台“干盘子”,三台热菜。每台吃毕,撤下盘盏,再上新菜。
川南“请春酒”习俗源自古代“乡饮酒”礼仪活动,是乡民的欢宴节、饮酒节。一般在元宵节以后至二月春耕以前这段农闲时间举行,有的地方亦叫“吃转转会”,是川南百姓祈求风调雨顺、增进乡里感情、化解邻里矛盾、融洽乡邻气氛、传承优良家风及孝悌之道的传统民间习俗,是川南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川南请春酒2018年被列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叙州区观音镇宜宾小彩龙
宜宾小彩龙制作考究,形体小巧,头尾能屈能伸,宛转灵活。龙头用竹编造型,将布料裁剪、上机缝制后分别粘贴在龙身和龙尾上,最后安装手柄。龙头龙尾工艺最为细密,由家传艺人精工细扎,扎龙由简而繁,每道工序都有自己的独特艺术处理。龙身由黄、红、绿等彩布精细包装为龙衣,故名彩龙。
宜宾小彩龙舞龙的汉子可以是三、五、八个不等,表演人员在持宝人的带领下他们自编自导的舞蹈金钱吊宝、三宫骑大马、艺术灯、黄龙缠身、盘根错节等50多个造型动作挥舞的潇洒自如,伴随着鼓、锣、钹等乐器作为舞龙的音乐,彩龙时而腾跃,时而绕柱盘旋,龙身,龙尾随龙头的起伏而旋转,依依相随四川省三台县民间习俗,浑然一体。宜宾小彩龙2011年被列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珙县罗渡苗族乡苗族蜡染技艺
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之一。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代,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就已掌握了蜡染技术。
珙县苗族蜡染作品
“罗渡苗民取蜡熔而绘于布,染后煮布洗蜡,成蜡染裙。”这是《珙县志·光绪版》对珙县苗族蜡染的记载,珙县苗族蜡染主要特点是图案精美,线条流畅,图案或重于写实,或写于意,点线结合,疏密相间,既夸张又富有人情味。
珙县苗族蜡染作品
珙县苗族蜡染色彩以蓝白为主,偶有红、绿搭配,有的还点缀少量彩绣,清新如淡云蓝空的互托,明快如高山流水的旋律,古朴中包含粗犷,简略中蕴藏典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珙县地区的苗族同胞将蜡染成品做衣饰、百褶裙、围腰、卧单、枕巾、帐沿、门帘、包单、蚊帐等。
调蜡、碾布、绘图、渍染、去蜡……要实现珙县苗族蜡染的这些工艺,需要蜡锅、蜡刀、熨石、案板、染缸、清水锅等工具。2011年,珙县苗族蜡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识别下方二维码
查看名单
▼
想进入“宜宾文旅”粉丝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