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风情 > 民间习俗

勐腊县阿卡人的节俗“耶苦阿培”

的民间风俗_民间的民俗的_民间习俗沙日

勐腊县的阿卡人有‘者做’、‘者唯’、‘窝腊’、‘几玛’、‘农唯’、‘落巴’ 等六个互称系。虽然他们有不同的遗风遗俗及礼仪,但却有一个共同的节俗“耶苦阿培”。寻思着有一天,大家能够真正目睹和了解这种“有天、有地、有祖先才有我”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和谐心理文化的‘民间信仰’。

“耶苦阿培”,‘耶苦’是人名,‘阿培’是先民、祖先、祖辈。“耶苦阿培”直译就是纪念祖先耶苦的活动。按节俗来讲,在阿卡人心中“耶苦阿培”是最大、最隆重的节俗。由于诸多的原因,节俗已中断了五十余年。2011 年8月13日,勐腊哈尼\阿卡学会则把勐腊县唯一一个,一直保留比较完整的原始‘耶苦阿培’祭祀活动的勐仑镇大卡老寨,作为“耶苦阿培”节俗典范村,举行节俗恢复活动。

节俗的主要活动:杀水牛祭祀“耶苦”祖先、均户分肉、搭建秋千、荡秋千、舂粑粑、背诵家谱、吟诵词、“色依”(唱古老的叙事歌)、跳“比溜溜戳戳”和“拨戳戳”舞、背老人、全寨吃轮庄饭等等。

节俗的历史和传说

相传,在综咪耶时代,(根据哈尼\阿卡谱系文化的元祖谱推算,综咪耶是阿卡第四代传人,距今也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发生了严重的病虫害及“滇毛”(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一天能九变的长寿恶魔)的威胁。综咪耶为了群族的安宁和发展,她毫不犹豫地从三个儿子:耶苦、耶沙、耶差中挑选干练的耶苦去除害虫、则把敏锐的耶沙派去除“滇毛”。

在除害过程中,‘耶苦’竭尽所能,驱虫灭害,最后因虫毒而牺牲,那天刚好属牛日。耶沙则带领群族经过长途跋涉的追击和围攻,终于在一个长满野芭蕉的箐沟头上消灭了“滇毛”。耶沙因劳碌过度、加之染上疾病,而献出年轻的生命。

兄弟俩为了消灭虫害和“滇毛”,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俩一生无妻、无儿;群族为了纪念和歌颂舍身救族的耶苦、耶沙俩兄弟,就给耶苦一个世代祭奠的节日,就叫‘耶苦阿培’;而给耶沙一个延续香火的联名姓氏,就是在群族的家庭中,如果有孩子出身,必须有一个叫沙××的,例:沙才、沙尖、沙郎、沙门、沙婆、沙腰之类姓氏的名字。

奇特的祭祖仪式

每年农历6-8月份期间(口传,由于地域和温差的异同,各地在旱谷打苞,地黄瓜可上桌的时候开始),各村寨根据本村的情况,择属鼠-牛-虎-兔日举行为期四天(现改为三天)的隆重、盛大的‘耶苦阿培’祭奠活动。如果在择日期间民间习俗沙日,村子里有火灾、死人或者是其它不吉利的事件发生,此节必须等到第12天后才能择日举行。

的民间风俗_民间习俗沙日_民间的民俗的

第一天活动:现鼠日和牛日合为一天举行。

原来的第一天:“获老麻浪、耶苦麻砸”,属鼠日,要停止所有农事的劳作,否则就不能祭祀耶苦,称禁日。第二天:“阿培捞”民间习俗沙日,祭祖。壮男性集聚在寨头,有神树林的地方杀水牛祭祖;也有部分人称神树林处为:‘阿吗阿抱’杀母猪祭祀的地方,杀猪祭祀的时候,猪肉是不能带回寨子,必须在此地吃完。

清晨,妇女们忙着打扫屋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各自准备宴桌上的佳肴,迎接祭祖活动。人们还三五户聚在一起舂粑粑,老人、孩子围着碓窝、品尝着热气腾腾、沾满苏子的糯米粑粑。全村的壮男则汇集在村边的丛林中,由德高望重的‘嘴玛’(相当于宗教事务会长)祷告、诵经、指挥,由‘贝毛’(祭师)斩刀,宰杀户均摊款购买的祭祀水牛,而后把皮、肉、骨、内脏切成小块放在芭蕉叶上,再由‘教巴’(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长),按交款的先后次序、按户均分。每户领取祭品时,必须用特制的蔑箩,蔑箩内垫一层新鲜芭蕉叶来盛祭品,每份祭品代表着每户来年的福气,剩下的牛头、牛脚留给‘嘴玛’。现在则均分给‘教巴’和‘嘴玛’俩人。

民间习俗沙日_民间的民俗的_的民间风俗

最早,由‘教巴’负责购买祭祀水牛,还要承担垫付没有经济能力交款的户。被垫付的户,如长期还不上款。必须到‘教巴’家做长工抵债。

解放初期,绝对不允许女性出现在宰杀场和领取祭祀品。国家计划生育法出台后,为了与国家政策相符,逐渐有少数的妇女亲临现场。

领完祭品后,村里的男女老少又会集中在空旷的活动场地,等候‘嘴玛’主持搭建一年一次的秋千和荡秋千的仪式。荡秋千是阿卡人展示体力和胆量的一种有组织的娱乐活动,它的目的是向虚无的‘鬼世界’展示能力的强大。荡秋千还有特殊的寓意:第一次荡出是无灾难、无疾病,群族人丁兴旺;第二次荡出是五谷丰登;第三次荡出是六畜兴旺。“嘴玛”做完仪式后,其他人才能够荡秋千,无论谁都可以于自己的愿望自由发挥,有些说唱能手,能把心愿唱满12天。

民间习俗沙日_的民间风俗_民间的民俗的

秋千只能荡12天(一轮),到了第13天‘嘴玛’就把绳子挂起,秋千桩却要常年屹立在秋千场,供人祭祀。直至第二年秋千日时,再重新搭建。在12天内,如果有人摔伤和死亡,荡秋千活动到此结束。

到了傍晚,由“嘴玛”召开村老祭祀议事会,凡是集体议会讨论通过的事项,向全村村民宣布,所有的村民都要无条件的执行会议决议。深夜11点左右(等候外出的人归来后进行),“嘴玛”对着空旷的地方再次发出喊声:“阿含”(一种至高的腔调),明天的祭拜日不能动针线、不能梳头、不能谈恋爱、不能外出活动、禁房事,大家听到的不能说没听到,做过的不能说没做过,说过的不能说没说过,不然耳朵会聋等等。

民间的民俗的_的民间风俗_民间习俗沙日

此事如果“嘴玛”生病不能履行,他可以委托“二嘴玛”,二嘴玛再有事,那就委托本村有一定威望的老人来执行“嘴玛”旨意

第二天活动:“阿培捞记剁”(轮庄饭)

家家户户都会在凌晨4-5点起床,各自集中在承担轮庄饭和敬老席的家族庄主家,听候庄户的安排。(每个轮庄饭庄主,是通过家族商议挑选出来的。它挑选的原则是:谁家的经济条件好,谁家就来承担。如果谁家年成不顺,家境不富裕的也可以争做轮庄饭庄主,全家族的成员都要帮助庄主把事办好。)轮庄饭过程中要比赛哪个家族的碗筷干净卫生,儿媳们的协作能力,迎客的笑脸如何等等。庄主都希望自家桌上的菜是全村最可口的菜肴,家族最有凝聚力。

有神龛台的家长,还要根据自己的家族人数,特定宰杀一只公鸡,这叫“窝机窝拉”(拔毛祭祖),就是要把家族近七代祖辈(有些村寨祭九代,大都于七代盛多)一同请回来过节。这里的宰杀并不代表用刀,则是用祖祖辈辈传下来、挂于龛台上神盒中的专用木锤,把鸡锤死,而后分别把一只带毛的鸡翅膀、鸡脚砍下,放于火塘上方龛台处,供给七代祖辈的拐棍和扇子。然后,把剩下的鸡用烫水除去羽毛,再按骨节把头、脚、腿、翅膀砍下,其他的砍碎一同下锅烹饪。最后把煮熟的鸡头、鸡肝、鸡腿、鸡脯子、鸡翅膀放入一个碗中和糯米粑粑、茶水,酒,盐、辣子面等食物一同摆在专用祭祖篾桌上。老人最先把耶苦祖先请来坐,而后再请近七代祖辈入坐,祭供好后,老人才能把祭祖篾桌上的食物一一分给家族成员,来的朋友和佳宾可以捧着双手向老人讨福。禁忌:若几个兄弟分家单立门户,长兄不能到任何一个兄弟家讨福,但,所有的兄弟都可以到大哥家讨福。并且,在祭祀“窝机窝拉”时,祭祖活动必须在12时前完成。但‘教邦’的家族则要根据他们的祭祀时辰,只能在13至14时来完成祭祖活动。

民间的民俗的_的民间风俗_民间习俗沙日

的民间风俗_民间的民俗的_民间习俗沙日

的民间风俗_民间的民俗的_民间习俗沙日

各家做完祭祖活动后,村民穿着节日的盛装集中在马月(嘴玛)家,全寨吃轮庄饭活动正式开始。由村长敢飘(教巴)主持全村的祭祀活动,‘嘴玛’祈求祖先‘赐福’于民,让族群吉祥平安、生活富足有余。把所有应邀来的老人及本村老人都请到敬老席上。这时主人家的儿媳、表儿媳、堂儿媳们就会用灿烂的笑容迎接来宾,争着、抢着为老人擦洗面部和双手。脸部代表面子,双手代表福气,擦洗面部和双手的水不能往外倒,一定得倒在自家的火塘旁边,来年就会有脸、有面,福气多多。

的民间风俗_民间习俗沙日_民间的民俗的

老人们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享受着快乐、品尝着丰盛的佳肴,相互背诵家谱、吟诵词、唱着古老的‘色依’叙事歌、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赞赏和鼓励;年轻人则边唱、边跳,不停的为老人添菜,年轻姑娘毫不逊色的跳起“比溜溜戳戳”舞、老奶奶们也不示弱,她们兴奋的跳起“拨戳戳”舞。 男性则干脆跑到中间,打着镲敲着鋩(阿卡人中镲和鋩是权威的象征,它是接送神、祖的交流工具,不是有钱就能拥有),有的甚至手舞足蹈的进行即兴表演,这场景真得能感受到一个大家庭和谐中的温馨。

民间的民俗的_的民间风俗_民间习俗沙日

用餐半小时后,老人就要唱《答谢》歌,如:赞主人家的菜饭如何做的好,米饭如何香甜、野芭蕉心做得这么爽口、野螃蟹腌制那么酸香、、、、、、从饭菜及来宾的脸庞上看到家族的和谐及兴旺,感谢主人的款待等等。

背老人吃轮庄饭

唱完《答谢》歌,村里孙子辈的壮青年立马抢着把老人背在背上,继续下一轮。切记:轮庄饭途中老人是绝不能落地。背上的老人一路得到孙辈的照顾,有的边背边跳、老人也极其配合,就在背上摇晃、唱着《赞美歌》,有些还背着老人边跑边跳,来展示自己的力量、也希望是第一个达到目的地的胜利者。直至第二户、第三户、、、、、、。

民间习俗沙日_的民间风俗_民间的民俗的

每户人家都会组织很多的家族人员,在门口用歌舞的方式迎接宾客的到来。部分的中年男子也会被年轻人搀扶着进入庄户。就这样一户一户,不停的轮庄饭,让小伙子们全身汗淋淋、一脸通红,可他们心里斟满自豪的喜乐。按习俗,一直轮流到最后一家庄后,不论发生什么事,都要把老人逐个背回家、安顿好,节俗才算完美。

第三天活动:‘吸紫阿培飘阿丫必’(把先人的脚印清扫干净)

驱鬼送灾,全村老少在早晨8点前,开始进行大清扫活动。把所有神和祖留在村里的脚印彻底清扫干净,家里和公共区域不能留有死角。最后清理出的垃圾倒出“朗扛”(寨门)之外,就是人鬼分界的地方。此后,山寨又恢复往日的平静。

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它却蕴藏着世代厚实的文化积淀,这种积淀通常是在各种大大小小的节俗活动中,以民间性、规范性、地域性的持有特殊艺能的艺人进行表演、制作及复述的模式代代相传来延续和发展,逐渐形成一种行为范畴和标准。并铸成了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

当今受汉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影响,经济快速的发展,节俗文化渐渐被淡化,甚至被遗忘。很大程度上,人们忽视传统礼仪和道德准则,急功近利、贪图享受,已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作为哈尼族阿卡人极力地恢复“耶苦阿培”节俗, 祭祀“耶苦”祖先和七代祖辈活动,是一种下意识的民族文化自救表现。文化的复活不是单体形式就能完成,它需要一个民族的努力,更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