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诸子百家

(知识点)孔子问礼: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孔子问礼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 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问礼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率弟子去周求教老子。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习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 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孔子问礼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孔子问礼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孔子问礼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子问礼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孔子问礼 老子点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子问礼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 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范蠡急流勇退约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45年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 。年轻时精通韬略,足智多谋,被勾践拜为大夫 。前494年,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被迫携妻 入吴称臣,范蠡跟随勾践身旁,在吴国做了两年人质。归国后,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经过10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并于前473年一举消灭吴国,使越国成为南方霸主。 毫不夸张,范蠡之于勾践,不亚于姜子牙之于周文王,张良之于刘邦,诸葛亮之于刘备。但范蠡不仅是姜子牙、张良、刘备,他在展示自己杰出政治才能、力助人主成就霸业之后,还成就了一番个人的伟业。 范蠡急流勇退 ?罗素说过:“人类最大的、最主要的欲望是权力欲和荣誉欲。”权力是最难摆脱的诱惑,但范蠡却超越了这种欲望。经过二十余年呕心沥血,他力助越国灭掉强吴,但就在巅峰时刻,他来了一次漂亮的转身,使自己躲过了由成功带来的杀身之祸。

这样的急流勇退、睿智通达,使他赢得了激赏。 飘然退出政治后,范蠡又登上商业舞台,成为史上第一位“下海经商”的官员。他的商业生涯极其成功,数度成为闻名于世的巨富。他还总结商业规律,留下了奇书《范子计然》,对于商家而言,这本书的地位相当于兵家的《孙子兵法》。 由名相到巨商,范蠡无疑是个传奇。他灭吴的功业、与西施的浪漫瓜葛,都成为人们乐于传诵的故事,而他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更为人们所尊重。 范蠡知子 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复越后,便退隐齐国经商,很快就成为暴发户。他又移居陶,“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他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人而被囚起来,范蠡本想让小儿子去楚国打点,而大儿子却争着去。范蠡只好派大儿去,并交给大儿一封信,让他转交楚国的老朋友庄生,并送上千金,让庄生便宜行事,一定不要再管。庄生是贫而乐道的楚国名士,他看了信并留下了金子,让范蠡的大儿赶紧走,即使老二出来了,也不要问为什么。老大却私自留下来,并以自己的私囊贿赂楚国当权用事的达官显宦。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遂以观星术劝楚王大赦天下。

范蠡知子 老大听说很快要大赦天下,老二自然就出来了。便去见庄生,庄生惊讶他没去,知他是想来取回千金,便让他自去屋内取去。庄生被耍弄了,又羞又气,遂入见楚王说:“外边的人都说陶朱公的二儿子杀人被囚,陶朱公派家人贿赂大臣,国王不是爱民恤国赦天下,而是由于陶朱公二儿子的小命而赦天下。”楚王气得立即下令先杀老二,第二天才颁布大赦令。 老大拉着老二的尸首回见父母。母亲疼得涕泪交流,范蠡却道:“我知道老大去了必定断送老二的性命。老大从小跟着我艰苦挣家,舍不得花钱。小儿子生时家已巨富,挥金如土。小儿去能救老二,大儿去必杀老二,我天天都等着他拉回老二的尸首。” 真是知子莫若父啊! 韩非子的无为而治 在法家眼里,无为之术是君主驾驭臣下的一种特殊手段。 特点: 君主在驾驭臣下时,要处在虚、静的地位,以虚制实,以静制动,大智若愚,以“无为”而达到“无不为”。 韩非子的无为而治 其一,君主要深居简出,神出鬼没,隐蔽自己的行踪,使自己在臣下心目中充满着高深莫测的神秘感。 其二,君主对任何事情都不要事先表态,不要流露出自己的意向。 其三,君主不要显示自己的欲望,不要随便表示自己的好恶。 其四,用权术参验群臣,以察奸邪。

其五,君主驾驭臣下要诡诈多变,出其不意,使其防不胜防,因而不得不慑服于君主的威势。 老子的三宝:仁慈崇俭,不敢为天下先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67章) 慈 慈包含有柔和、爱惜之意。不仅仁慈加于人,而且不做害人之事,不说损人之话;仁爱加于兵,使之“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用“慈心”于一切,戒杀生以惜物命,慎剪伐以养天和。 俭 “俭”即含藏培蓄,不奢侈,不肆为。 一是节俭,吝惜;二是收敛,克制。 老子要求人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 “俭”于饮食可养脾胃,“俭”于嗜欲可聚精神,“俭”于思虑可除烦恼,“俭”于言语可养气息,“俭”于酬酢可息身劳,“俭”于夜读可安神思。 管理者的七种品质 “居善地”:摆正自己位置,搞好上下级关系; “从善渊”:心思要博大深沉; “与善仁”:将自己的需要与下属保持一致; “言善信”:管理者要讲诚信; “正善治”:管理者要正人正己; “事善能”:要善于任用有才能的下属办事; “动善时”:要应时而动,抓住机遇。 老子智慧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4章) 踮起脚后跟站立的反而站不稳;跨步前进的反而快不了;只靠自己眼睛的反而看不分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判断不清是非;自我夸耀的反而没有功劳;自高自大的反而不能当领导。 老子智慧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智慧 道家思想玄妙精微,《道德经》开启了国人几千年的智慧,像一口深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愿意走近它,任何人都可从中汲取一杯清泉。 如果说众多管理学说是“管理之术”的话,那么道家管理思想则是“管理之道”,只有系统把握,才能领会其精神实质,进而有效去实践它。 老子智慧 现代管理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道家智慧却是将管理引入新境界的“大道”。道家智慧不是可以即学即用的工具,而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和方向的指引。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重新认识老子道家的管理思想,对探讨现代管理科学极有必要。因为道家管理是“无极” 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老子智慧 老子智慧可以使企业家涤除喧嚣的尘埃,拓展心灵的新空间,积蓄生命的新能量,让生命律动和谐、事业脉动有序,灵性焕发地升华人生,并提升企业管理的境界。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庄子经典名言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管理哲学的简约、朴素和举重若轻,莫过于《道德经》;管理谋略的周详、具体和可操作性,莫过于《孙子兵法》;管理的苛严、制度治理的杀伐之气,莫过于韩非子;管理者和下属的自我修养,莫过于《论语》。“金玉满堂”败坏人的道德,使人生活糜乱,还可能遭到别人的嫉妒,难以终生保持。人富贵以后,若不提高警惕,很容易滋长骄傲情绪,从而招来祸患。功名、财货、生命都是人生所需要的,孰重孰轻? 老子画像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 功成身退 老子名言欣赏: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以柔克刚 以德抱怨以弱胜强深藏若虚 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遇弱示强遇强示弱大智若愚 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无为而无不为。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德经》 老子名言欣赏: 老子名言欣赏: 老子名言欣赏: 老子名言欣赏: * 老子(约前571年至471年),姓李名耳项羽诸子百家,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太清宫镇)人,与孔子同期而稍长。

又称老聃。曾做过周朝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相传著有《老子》,全书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共5200多字。后人称之为《道德经》或《老子五千文》、《道德经五千言》,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重要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一说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老子以后道家分为两派,一派集中在齐国稽下,成为稷下黄老学派,以宋鈃、尹文、接子、环渊等以为代表。郭沫若认为《老子》成书于环渊之手。 另一派以庄周(约前369——前286年)为代表。庄周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无以人灭天”(《庄子·秋水》)。

庄子提出的神妙莫测的“道”是万物的主宰,它能沟通人生有限与无限的联系,可以使人生从有限达到无限,个人生命从短暂达到永恒。这种人生哲学对于精神痛苦而又无所寄托的士人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比起儒家更为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儒”为表象,“道”为实质,以致世人忽视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音乐、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道家哲学也对中国政治活动提供了活络的空间,使中国知识分子不会因太强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与性命的投入,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 一、清静为正—管理的崇高目标 二、道法自然—管理的根本原则 三、正言若反—管理的辩证思维 四、无为而治—管理的基本方法 五、为而不争—管理的策略艺术六、无私用柔—管理者的自我修炼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道德经》的开篇,结合一下该书的成因,我们就能知道,老子心底还是希望给碌碌无为或者忙碌妄为的人一点指点。 什么是常道?常道就是驱动万事万物运行的力量,它无法解说原理,只能以心体会。

可以解说原理的就不是常道。 什么是常名?常名就是事物的实质。“非常名”是指物之指,并非是所指之物。 人和动物野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心智,而动物只有欲望。心智的发展带来了衡量道德价值的判断力(儒家),和破除人类中心论,到达万物齐一,天人合一的境界(道家)。人类是地球上现存唯一有思考能力的生物,这样给予人类一种大局观,打破人类原有的认知限制和人造价值观念,上升到一种大气的世界观上,去俯视万物和自然,从而感悟道无所不在。 随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是在说名: 在天地混沌之时,无“名”可言,而等到“名”出现了,也代表了万物的诞生。 再后,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就是无为。 单纯以欲望驱动行为,那和动物没有区别。所以,要经常忘记动物性的驱使的欲望进入理性淳朴的状态(道家这一点后来发展成为精深独到的养生术,堪为国学精华之圣);但也不可完全脱离实际,常在欲望显然的时候,自我观察,这样才可以明白欲望的性质(简单来说就是体验无欲与有欲的义理,明白人之常态)。 老子主张出世,是为了让人们明白,学会出世才懂得入世;同样,入世才能懂得出世。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功成而弗居,才算万代功名,如同天地恩德一般。

老子提出“道”作为天地万物的本源。“道”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意识而客观存在,叫做“自然无为”。“德”则是万物体现“道”的自然本性和表现。当深刻的体悟到道以后,一个人就能学会道中所蕴藏的“德”。 “德”的核心是无心、无欲、柔软、谦虚、柔弱、质朴、节制。这样只要能持之以恒地修炼,那么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人都能坚韧不拔地活下去。 对人类来说,“道”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原则,人类共同遵循的规范;而“德”则是人类体现最高原则规范的本性或品质。 道:道路、坦途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 《易经》“复自道,何其咎”(《小畜》),“履道坦坦”(《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复》) 《尚书·洪范》:“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道已有正确的政令、规范和法度的意思。 《左传》:“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 。道带有规律性的意思,表明道的概念已逐步上升为哲学范畴。 老子最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成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开始推求天的来源,提出道。天地万物都由道而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庄子认为道是世界的终极根源,是无所不覆、无所不载、自生自化、永恒存在的宇宙本体。 “道不当名”,“道昭而不道”,即使取名为道,也是“所假而行”。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 韩非:“道者,万物之始,……万物之源”,是“万物之所然”、“万物之所以成”。 万物的特殊本质就是“德”,“德者,道之功”; 万物的特殊规律就是“理”,道是“万物之所稽”, “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把一阴一阳相互转化视为道。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老子》道大体有三种含义,即: 人类生活准则; 客观存在的宇宙本源; 事物发生、发展、运行的规律,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管理领域,道就是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 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和主体,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它先于天地而生,滋生万物而可以称为万物之母,给予万物生存、发展的空间又好像没有名字。它永远博大无限,永远通向未来。 道是自然而然的,对万物生长,它不强制,不干预,顺其自然。它产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利于万物而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不以万物的主宰自居。 ?? 道家养生术 道家养生古名摄生,道生,即以老庄道家思想为宗旨,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风水环境、道乐书画,茶养、食养、药养、节欲、辟谷、食气等多种方法。使精气神后天转化先天,运用先天之气滋养后天。来调和阴阳、疏通气血、培补精气、锻炼筋骨,颐养脏腑,调理肌肤。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和谐健康的目的。 道 是 万 物 本 原 ?? 道教将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神化格奉为教祖 “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历史来看,这两个词指称过很多不同的内容,也曾混为一谈;现在也仍然有人主张将二者等同起来。然而,如果将道家理解为由老子、庄子开创,并在魏晋被重新发明的哲学思想流派,将道教理解为于两汉逐渐形成,后又有若干发展分化的宗教,那么,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项羽诸子百家,但是二者还是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道教的经典有、《抱朴子》等。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将道家人物神化以提高其知名度,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 孔 子 问 礼 曲阜 洛阳 兖州 济宁 商丘 开封 郑州 偃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