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扎根沃土辅延中心小学国学情愫由来已久
江苏省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校名寓意为“辅德启智,延古承今”。学校以“国学立品,润泽生命”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民族根基的现代人”为育人目标,着力打造一所“既充满传统文化情怀,又弥漫现代人文精神”的学校。
传承——扎根沃土
辅延中心小学国学情愫由来已久,办学百余年来,学校坚守“辅德启智,延古承今”的办学价值取向,确立了“国学立品,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秉承“经典的心怀,更好的自己”的文化追求。学校的国学传承不仅在读经典上下功夫,还在广义国学理解的基础上站在儿童立场实施有效扬弃,学校理解的国学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具体包括哲学、史学、文学(含艺术)、政治经济学(含军事)、科学技术学(含天文、算学、地理、医学、农学、工艺学)等,注重从适应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出发,重在践行活动中浸润熏染,以国学为载体,童蒙养正,在儿童幼小心灵里播下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种子。
课题研究不断深入。从2000年开始,学校就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世纪国学启蒙教育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品成人:国学启蒙教育实践的深化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益智修能: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实践的深化研究”,角度不同,但目标一致,力求在传承发展的思路上不断丰富充实研究范围,继续往深度、广度进行有益探索。
特色课程日臻完善。基于办学愿景与育人目标,学校顶层设计、系统架构了较为完整的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体系,修订和完善校本教材,为国学经典教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实践活动日益充实。学校从整体育人的高度,系统、长远规划各类国学经典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亲近和品味国学经典。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国学经典教育联盟校、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全国优秀红领巾国学小社团、中国书法特色学校、江苏省中华诵读基地学校、少先队文化建设特别贡献奖、江阴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等。
学校在持续多年国学经典教育的追问与实践中,已构建起包括理念系统、策略系统、条件系统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国学经典教育体系。国学经典教育已成为辅延中心小学的文化特质。
创新——立德敦品
2017年1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印发。基于此,辅延中心小学开始立项研究探索“国学经典浸润辅延少年的诚意正心行动”。
辅延人认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就是让德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心灵。而现代德育更多倡导以文化渗透和浸润的方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唤醒学生内心需求,开启学生的道德智慧,提升学生品格。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追寻中华历代圣贤、吟诵中华经典故事、鉴赏中华缤纷艺术等方式涵养学生良好德行。
校本开发 有书可读
研发教材 20年中,辅延中心小学一直致力于国学启蒙教育实践的研究,不断积淀与思考,校本教材几易其稿,承前启后,不断完善。从一开始的《中华文化导读》,到后来的《传诵经典》《品味经典》《涵咏经典》,历经了五年一大改,每年一小改,形成序列,不断走向丰富,凸显儿童本位,更显“智”与“趣”,走过了萌芽—生成—生长—长成的历程。
阶段一:2001年首套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中华文化导读》(借鉴)(省“十五”课题研究期间使用教材)
阶段二:2006年自编第二套辅延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传诵、品味、涵咏经典》6册(省“十一五”课题研究期间使用教材)
阶段三:2011年自编第三套辅延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古代、现代《涵咏经典》12册(省“十二五”课题研究期间使用教材)
阶段四:2016年自编第四套辅延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新编国学经典读本》6册(省“十三五”课题研究期间使用的教材)
新编教材具有4个优势:教材题材范围拓宽,教材价值合理取舍,教材难易保持适宜,教材内容丰富有益。
国学立品 学校将品格提升指向全面发展的全人培养目标,对应时代的特点、学校的特色、学生的特质,重点围绕忠、信、仁、智4个方面进行国学立品。
忠——立爱国忠义之品;信——立诚实守信之品;仁——立仁爱友善之品;智——立敏学慎思之品。这4个核心品格既兼顾全面又有所侧重,互相交叉又并不割裂,既重视某一品格的养成又着眼人的全面发展。
递进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分年段螺旋式递进目标。
忠:低年段——了解学校历史,感知乡贤文化;中年段——熔铸民族魂魄,体悟忠良品质;高年段——践行中华文化马桥街小学国学经典古诗,砥砺理想信念。
信:低年段——诚实不说谎;中年段——守信不作假;高年段——重诺不妄言。
仁:低年段——和睦相处懂仁爱;中年段——志愿服务行善举;高年段——保护自然有仁心。
智:低年段——乐于学习知思考;中年段——勤于学习学思考;高年段——善于学习能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学校精心遴选,以儿童发展为导向,进行了现代元素改造的扬弃、整合。每一册都安排了“品味经典篇”“诗词积累篇”“诵读古文篇”“中国意象篇”“益智故事篇”“地方文化篇”6个固定栏目,知识涵盖面广。新编教材的特点是:低年级教材,在“品味经典篇”每一课后,加入了启迪智慧的“神奇汉字”栏目,精美插图和形象解读字理,使得知识性和趣味性相得益彰,儿童在色彩明丽、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形象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着中国汉字的外形美与内涵美,大大提高了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能力。中高年级则在“品味经典篇”后增加了拓展性作业,如“练一练”“说一说”“辨一辨”等实践题,让学生在读中思,思中行。
课堂承载 经典诵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日常探索研究的主阵地。
时间安排:①长课+短课。为减轻学生的负担,学校开设诵读课,每班每周设置一节40分钟的诵读长课加20分钟的诵读短课马桥街小学国学经典古诗,专课专用,教师按计划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学习、诵读与欣赏。②每日三诵。除了诵读课还巧妙设置“一日三诵”——晨读、瞬吟、暮诵。③见缝插针,日积月累,让经典浸润童心。
教学方式:精读+略读。每个年级编有一册教材,每册书上的内容用于该年级整个学年(上下两个学期)的教学。教师应均衡分配上下学期的教学内容,科学设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和组织教学。每一学年的教学内容中“品味经典篇”为精读部分,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吟诵记忆,了解大致意思,期末学校组织统一的考核评价和奖励。其余内容为略读部分,合理安排自主探究,开展主题阅读。
循环使用:教材为学生免费循环用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鼓励教师创新教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带领他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中遨游。
教师探索出了诵读教学的一般模式:①充分自读,初品音韵美;②对照注释,感知凝练美;③拓展知识,体会典故美;④想象画面,欣赏意境美;⑤自由背诵,享受创造美。形成了“三结合”的诵读教学方法: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温故知新;②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③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触类旁通。
制定了诵读习惯培养要求:①遵循遗忘规律,确保及时复习;②合理安排时间(每日三诵),减轻学生负担;③重在激发兴趣,贵在持之以恒。着力进行课型的案例研究,自主研究并逐步创生了“科学认读、经典诵读、对课、主题阅读实践活动”等特色课型,尤其“杨氏之子”“笠翁对韵”“猫捕鱼”等成功的研究课多次在市级以上活动中展示。学校成功举办江苏省首届小古文研讨活动。“科学认读课”注重字理探究,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汉字演变过程中从音、形、义上饶有趣味地解读,感受汉字文化的奥秘。学校多位教师上的汉字字理识字课在全国汉字教学观摩大赛中荣获省一等奖。
校本课程每学期由教师撰写备课,期末提交教学小结或经验论文,学校择优结集出案例集、论文集。
社团课程 异彩纷呈
2017年“辅延国学社团”被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平时,学校开设“魅力书法课程”“阳光运动课程”“创新科技课程”三大课程。学生根据喜好特长自主选择,每周二下午走班学习,在品味、赏析、体验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尤其是“京剧脸谱社团”“四角宫灯手工社团”“书法扇面社团”等,都是辅延社团绚烂民艺中的典型代表。
京剧脸谱工作坊还多次在江阴市展出,通过脸谱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典故,学习人物品格,明善恶,辨忠奸,识美丑;古风宫灯制作把美术和书法相结合,表达赤子情怀。
学生在各种社团实践体验中明白了国学不仅是吟诵文字,也可以触摸,可以书写,可以运用……国学在辅延是立体的、生动的、充满鲜活力量的!
“辅园国学文化节”。每年5月的“国学节”,是全校范围的、全方位开放的国学文化学习活动综合展示。学校已成功举办了“魅力国粹·亲近经典·玩转国学”“故事里的魅力中国”等两届辅园文化节,以“辅园之夜”国学嘉年华、“国学达人”挑战赛总决赛、辅园“数学益智游戏”达人挑战赛、辅园“传统体育游戏”达人挑战赛、“最炫民族风”巧手展民艺、“赏灯猜灯谜”校园游艺活动等形式,博得家长喝彩;以“慧眼看国学”“巧口讲国学”“妙手绘国学”“童心演国学”等艺术形式,赢得社会赞誉。
德艺双馨的文化节展示,使国学的精神、国学的价值不只是停留在口头的读读背背,更内化到学生人格与行为中去。学以致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国学精粹,逐步形成了内在品质。与此同时,辅延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国内外研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分享、展示、共融的机会,学习古人博大的胸怀和无穷的智慧,探究与异国文化、艺术、民俗的交流与融合。
(杜海良)(杜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