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四书五经”,你知道几个?
要怎么样来说一下“四书五经”呢?尽管在历史上,它往往被蒙上了一层封建主义的迷雾,在近代才得以消散而去,绽放其真正的光彩。
四书五经,首先作为儒家思想文化的结晶。是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一派,为维护奴隶制社会稳定的做出的设想。尽管它并没有发挥这一作用,但它的确成为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控制国家思想统一的工具。在现代化的中国,它依旧能够为这个古老的国家稳定昌盛做出伟大的贡献,如果不是通读历史,你也许都不会想到四书五经禁锢了多少士子的思想。大家在那个年代,不敢多说一句,生怕逾越雷池一步。
四书五经,指的是九部儒家经典。《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以及《诗》、《书》、《礼》、《易》、《春秋》。其中五经原本为六经,少了一门《乐》。但是,先秦时期,书写材料的宝贵,以及书籍的珍贵,加上秦始皇焚书,到了汉代,六经中的《乐》早已失传,只留下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
《大学》作为“四书五经”之首。它又为什么可以是经典之首呢?
1.曾子亲下笔记录归纳
曾子,说起他,你可能会有点熟悉。但是如果换一个名字,你就会觉得很熟悉了。这位老兄就是杀猪的那位。
曾子,姓曾,名参。而且他的一句话你经常听,甚至可能是你的座右铭。通俗的说就是“今天又结束了啊,我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做错什么事嘞?做事专一,言而有信,家庭作业也做完了。完美!”你或许觉得没什么,首先他不是孔子。其次,其次,他不是孟子四书五经古代试题,甚至连荀子都不是。是的,但是他是除了这几位之外,最受尊重的大师。他师从子思——孔子的孙子。并得到了当时最纯正的儒家思想灌输。同时,也是被称为“子”的存在,而“子”在春秋时期是对人的敬称,可见曾子本就不同寻常。
在儒家的文化传承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了孔子与孟子时代,同时补充了这一空白的历史时期。
2.收到理学家朱熹的再次整理以及推荐
《大学》在创作之后,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量。被收藏在《礼》中,一直到唐朝大儒韩愈的推荐才得以受到重视。在宋朝时,朱熹把它从里《礼》中分离出来,特地为《大学》作章句集注。并将它单独列出作为四书之首。
而朱熹又是二程的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时期过后,对中国影响很大的大儒。他当时首次提出“四书”、“五经”。而经过朱熹的编订之后广为流传,从南宋定名一直延续到现在。
3.初学入德之门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儒家中的所有儒生的信条以及崇高的理想。为此理想,无数人曾为之奋斗终生。
古代无数士子从启蒙教育结束后,开始将《三字经》什么的丢在一旁,开始研读四书五经。而这个时候,最先开始传授的就是《大学》。至于为什么?
朱熹把这个原因说的很清楚,我就不赘述了!
4.为何《大学》近代处处受排挤?而到了现代,却再次受到追捧?
朱熹尽管他说的话,本没有想要禁锢人们思想的意思。但是后人的曲解,以及为了自己的私心,一些理学家将最初的含义歪曲。明清时期,又是出了名的管制思想。四书五经作为官方的代表,受到了当时不少进步人士的仇视。特别是近代,一些封建余孽藏在这些古典文化之中,披上伪装继续蛊惑国民思想。一定程度上,反对经典,也就是清除封建余孽。
但是,到了现代。中国面临的许多问题四书五经古代试题,通过的道路,都是前无古人,又或许将后无来者的。而国际社会,向西方世界学习,又发现根本没有一个国家的经历可供参考。但是,从新加坡还有韩国的一些例子中证明,向古典的儒家文化求问,或许会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的一些问题国家从这些古典的文化中得到了启示和答案。所以再次受到人们的追捧。
5.《大学》对于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给人思想上的目标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儒家对每个儒生提出的要求。八条目,则是儒家给每个人修行的方法以及给予他们的人生目标。《大学》的形成,由孔子的看法,曾子的想法,以及朱熹的做法在形成,期间跨越了几千年,因此也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来知识分子对《大学》的创造。并且作为“四书五经”的第一部经典,也就是入门必备的读物。可以说,读懂了《大学》就做到了对儒家思想最基础的入门,同时,我们也理解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行为的方式的由来,还有他们对于人民以及社会的崇高责任感。更能体会诸葛亮,在南阳躬耕时,为什么还是忍不住出山辅助刘备创一个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