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高校选修课开门“星座课”引关注
浙江在线杭州5月12日讯(见习记者 王黎婧) “今天健康指数85%,幸运颜色是黄色。星座运程说我今天白天最好守本分地专心学习,不要心有旁骛。不过到了傍晚下课后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社交活动、约会。”每天上网看星座运程已经成为小敏的一种习惯。这个学期,杭州一所高校的选修课开出了门“星座课”,首次将“星座”引入了大学课堂。这个举动,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先前“建筑风水”走进南大讲堂,之后又有婚前守贞培训课程开进浙大,这些有别于我们传统文化的新鲜血液的进驻是社会的进步,有人质疑,这是人性的需求还是一种潮流?
学了才知道,星座学不是选选ABCD那么简单
“我觉得虽然说得不完全准确,但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小叶喜欢通过星座看自己的爱情运和学业运,“基本上好的我相信,不好的嘛就略过咯。”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大二学生朱萍萍认为,了解星座无非是和大家聊天多了一个话题。“没事的时候,做做星座测试,也挺有趣的。女生寝室里基本上一个女孩子喜欢,另外几个人也会争着一起做测试,很热闹。”
选修这门课的小张却对星座却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原来我们只知道凭星座看运势或者做些心理测试,其实星座也是一门很深奥的文化,不是简单的选择题风水知识学习大学,选个A或B就能知道一切了。”
让学生拓宽视野,接受多元文化的冲击
把星座课引入高校课堂,是谁的需求?是学校迎合学生的需求?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浙江传媒学院教务处处长姚争表示,开设“星座”课程不只是讨论是否唯心、是否迷信那么简单,课程全名是“星座与通俗文化”,更加注重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个“星座”文化,从传播学以及通俗文化的角度正视它,面对它。
姚争说,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应该说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一种表现。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上,原来对主流文化等意识形态偏重,现在通过这样新鲜的内容,宽阔学生的视野,让学术研究可以更加宽泛。教学课程不是让学生必须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在了解事情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质疑,这是我们的目的。
多元文化的冲击是今天社会中每一个人不可避免的现实。在这种背景下,学校作为主流文化的主要传递者,姚争认为只有在大学课堂里,才能拥有相对自由,而学术研究恰恰最需要自由独立,逐步把观念从“学校要求学生学什么”转变为“学生想要学什么”,尊重学生的需求风水知识学习大学,以学生为本,激发自主学习的意愿。将这门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给学生们一定的开放性,根据课程的受欢迎程度进行更替,如果开了一个学期人气不旺,就会考虑停开。目前这门课程非常受欢迎,如果设置为必修课,也许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网友质疑:倡导高科技迷信?
新鲜事物的产生首先就要迎接批评。有人认为“星座”等内容迎合了青少年追求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同样是算命,到互联网上摇身一变成了‘科学预测’,便在青少年眼里大大提高了可信度。所谓的“星座”、“运程”,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高科技迷信。
也有人认为,星座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唯心产物,对青少年正确、健康的信念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极为不利。“大部分大学生对星座感兴趣,仅仅只是一种娱乐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寻求一种心理安慰和寄托。如果学校鼓励大家去学习星座,会不会变相引导学生更加痴迷于它呢?”网友“COCO”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