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兴佛教“中国化”理念与实践
一一兼谈著名爱国爰教人士、佛教领袖赵朴初居士佛教”中国化”理念与实践
文:昌兴
佛教"中国化″是中华佛教文明发展融将文化、教育、政策(制度)诸多于一体标志性大集成文明成果,也是开启中华佛教文明新境界。新时代佛教"中国化"主要体现在"团结进步、拥党护国爱民、和谐社会、振兴中华,为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为发展佛教事业、保卫世界和平″文明内核与要素。通过观察与考察当代中国佛教长足发展历程,在党的宗教政策落实背景下,得益于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1983年6月时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赵朴初居士积极探索和实践佛教中国化和中国佛教国际化。研究、分析、梳理佛教中国化产生、成长、发展轨迹与规律和特点,淬出新启示、积累新经验,以期更好地让新时代佛教中国化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新情况、新特征,新要求,为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乃至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梦贡献佛教力量和智慧。本文从佛教"文化、教育、政策"三大维度,诠释印度佛教东传后佛教中国化、中国佛教国际化,创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新文明,作些探讨与偿试。
一、 "佛教″是"文化″,是中华文化标的
佛教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文化",而是中华大文化。
1,从国学构成来看,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在佛教的交流中,经过印度佛教东传,主动地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与中国社会之中,经过接纳、碰撞、交融、互补,从而使佛教不但成为了中国特色的佛教,而且形成了以儒释道为主干的三足鼎立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机构成。①儒释道是国学主要构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1986年《法音》第二期发表了当代著名爱国爱教人士赵朴初居士与访问他的几位青年的谈话记录《要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同年,赵朴初居士为《文史知识》第10期所写《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的文章对“佛教是文化”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说“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赵朴初居士文章还对在新时期弘扬人间佛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早在1991年10月,赵朴初老居士提到佛教文化在历史上曾对中国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天文、音乐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乃至医学、建筑、化学、天文学、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多元文化形态,都产生深刻、重大和广大影响,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②佛经(典籍)、佛诗、佛书画、佛像、佛建、佛乐、佛艺、佛礼仪、佛习俗和佛医佛药等文化、科学业态。佛教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极大丰富中国文化宝库,催生、促进了中国文化繁荣与发展。一部中国佛教文化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如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到西藏大昭寺、五台山古寺庙建筑群,等等都是佛教文化代表与实物佐证。③佛文物是文物抢救与保护重点内容之一。赵朴初居士十分重视对佛教文化的研究,指导中国佛协开展保护和整理佛教文物的多项工作,例如挖掘、整理和拓印房山石经,编写《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出版中文版《中国佛教》,恢复金陵刻经处,补刻《玄奘法师译撰全集》,出版各种佛教文集,举办佛教美术艺术展览,成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重印《清藏》、摄制影片《佛教在中国》等。研究和阐释、介绍佛教的历史、佛教对充实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是当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
2,从文化发展史来看,1984年赵朴初居士出席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十四届大会提交《佛教和中国文化》文章,概要而精确地论述了中国佛教的历史和主要特色、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从整体上向世界展示中国佛教真实风貌和对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贡献。同年9月,赵朴初居士出席中国佛学院本科生毕业典礼,作了《学问无止境》的讲话,提到周建人先生曾两次写信建议今后要加强佛教研究,并且以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致力研究佛教为例加以说明,要求学僧充分认识佛教在中国文化史的地位,积极开展佛教研究工作。
3,从中国文化交流史来看,有中国大德高僧法显、玄奘,古印度达摩、鸠摩罗什、佛图澄、日本慧锷等外国大德高僧在古时"一带一路"佛教传播史上,记载着印度佛教东传和中国佛教东亚传,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实现佛教中国化,继而推进中国化佛教、中国佛教国际化。
4,从人类发展史上看,佛教自古以来,崇尚和合、和眭、和谐、和平,消除战争,化干戈为玉帛,健身个人人生和合、家庭和眭、国家和谐、世界和平的人类生存共同体,佛教文化智慧与精神,既体现"天下大同″古人智慧与治理天下主张,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人文化智慧对世界的贡献。
5,从当代著名居士佛教理念新提法来讲,我国著名爱国爱教人士赵朴初为佛教正名,不遗余力宣传佛教,在社会上倡导"佛教也是文化"大文化新理念和佛教新概念。赵朴初先后亲自撰文《佛教和中国文化》《关于佛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要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等文章、讲话,着重传播“佛教是文化”思想,构建中国大文化共同体。
6。从文化载体来看,因为佛教是经文化的弘扬,引导信徒将自己信仰的教义,落实到日常的修行中,通过修行得到证悟。
二、"佛教″是"教育″,是中华教育标签
佛教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教育",而是中华大教育。
1,伦理教育。佛教伦理主要体现"敬畏、尊重、爱护生命″价值取向。中国佛教界在实践与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间佛教的过程中,在发展佛教教务、文教建设、教团自身建设、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参与社会慈济事业、动员和组织信众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皆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2,道德教育。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崭新论断。并且指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由于佛教既具有教化社会、凝聚人心、促进民族和睦的特殊功能,又是中国传统文化诸多领域的重要载体,佛教能够与中国乃至世界先进文化相融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3,僧伽教育。①注重僧才教育建设。中国佛教协会1986年和1992年先后两次召开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发表《会议纪要》,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②注重佛教师训建设。1992年《法音》第三期),提出调整教育规划和课程安排,制定相应措施,组织编写教材,聘请教内外专家学者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培养研究生,向国外派派遣留学生等设想和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佛教教育事业的发展。③注重僧才学府建设。赵朴初居士历来重视佛教人才培养,与党和政府密切配合,1980年恢复中国佛学院。此后,在赵朴初居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南京栖霞山和苏州灵岩山设立了中国佛学院的分院,各设分院1所。 全国有条件的地区和寺庙也先后成立佛学院和培训班。
三、″佛教″是"政策″,是中华文明标记
佛教政策中国传统佛家教育哲学,不是一般意义上"政策",而是一种制度文明,更是中华大文明。
1,政策"晴雨表″。1980年底,中国佛教协会举行了第四届全国代表会议,总结落实宗教政策的情况和经验,明确新时期佛教的任务。在这次会议上,赵补初居士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在1987年、1993年中国佛协五次、六次代表会议,赵朴初居士皆被选为会长。从赵朴初连续三届当选中国佛协会长,充分体现党的宗教政策实实在在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政策"压舱石″。党的宗教政策公民享有"信仰自由"得到充分执行,是政治清明最好佐证。回顾建国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有了长足发展。1978年举国"拨乱反正”后,1982年党中央就下发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要求全面恢复和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著名佛学家、爱国爱教人士赵朴初居士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各项法规,致力恢复各地佛教寺院、佛协组织和宗教活动,做出巨大贡献。如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宁波天童寺、南京灵谷寺等若干寺院较早地得到修复和开放。福建泉州开元寺等一些寺院交归佛教界管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83年批准开放了142座第一批全国重点寺院。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得到充分落实,佛教事业得到了充分发展,是我国历史上清明政治的最好时期,也是开明盛世的真实写照,将载入中国佛教文明史和中华民族文明史册上。由于我国佛教界协助党和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了宗教政策,使佛教事业得到健康开展,更使佛教文化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呈现出复兴的新气象,从一定意义讲,当代中国佛教文化的复兴过程,也是有力地协助了党和政府对宗教政策的全面落实的过程。这是一条被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结晶。
3,政策"风向标″。1983年是中国佛协成立30周年,当年12月召开的佛协四届理事会二次会议上,赵朴初居士作了《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周年》的报告,回顾佛协三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之后,提出人间佛教思想。赵朴初居士倡导的人间佛教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爱国爱教,修持五戒、十善及大乘菩萨四摄、六度等戒规和道德理念、规范;关心社会,致力“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奉献;发扬中国佛教农禅并重、注重学术研究和开展国际友好交流的优良传统;加强自身建设,发展佛教文化和教育事业;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维护祖国统一。从而探索出一条能够促使中国佛教与时俱进,与社会主义社会密切适应的道路。在赵朴初居士的指导和各级佛协、寺院僧俗信众的共同努力下,开始落实宗教政策,恢复与开放寺庙、健全组织中国传统佛家教育哲学,培养佛教人才、发展佛教文教事业等方面皆取得重大进展,使中国佛教顺利地进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的历史时期。
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指引下,经过一代代佛教界人士及社会各界关注与支持,已拥有成功实现中国化传统的当代佛教经历、经验与智慧,我国佛教界自觉承担起复兴中华文明的使命,必将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地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的生气,释放无限活力与正能量,坚持新时代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佛教优良传统、进一步丰富当代中国特色的佛教思想体系、制度体系、教育体系和文化成果,不断地探索新方法、实践新路子,引导广大信教群众为中华民族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多作积极的、有建设性的重要贡献,并回馈好社会,为新时代佛教中国化谱写新的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佛教智慧和力量。
参考资料
《杨曾文:深切缅怀赵朴初居士逝世二十周年》杨曾文 菩萨在线 2020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