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家文化

易经对儒家的影响——孔子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明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易经儒家的影响——孔子

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明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乃至世界尊崇的圣人。儒学以“仁”为核心,代表作为“四书五经”,其中五经之首是《易》,也就是《易经》。《易经》是孔子学习的先哲书籍,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体系的形成都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以“严谨纪实”而著称于世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下面讲的是孔子刻苦研读《易经》的故事。

孔子非常喜欢《易经》,花了很大的精力,整日研读,明白了其中的大致内容,掌握了其中的基本要点,理解了其中的本质核心。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以及给弟子讲解,孔子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取,就把编连竹简的熟牛皮筋断了好几次。然后他又不得不换上新的熟牛皮筋再使用,可谓是手不释卷。孔子自己也在《论语·述而》中写道:“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五大过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再让我多活几年,从50岁开始学习《易经》,那么人生就不会花费很大的力气和精力很大的挫折了”。这更是表明了孔子晚年对《易经》推崇备至,这也是孔子后期哲学思想成果的重大来源。

孔子不但喜《易》研《易》用《易》,而且最大的成就还在于他及其弟子编纂了构思精巧、义理深邃的《易传》,从哲学、政治、伦理等方面对《易经》加以诠释和发挥。这个成就对《易经》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易经》对于孔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也对其弟子如孟子荀子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在儒家的经典书籍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在“四书”中多处出现。《大学》和《中庸》式阐述个人道德修养、社会治安和教育理论的书,其内容始终都贯穿了《易经》的思想,如中庸的“心法道统”和“大学”的“三纲八条目”思想;《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内容体现了《易经》体系中的天道观、中和思想和刚柔之说;《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言论的书,其论点包含了《易经》体系中的继善成性、乾道刚健和德立思想;“程朱理学”,是儒家学者在宋明时期开创的“新儒学”的典范,其“宇宙本根就是太极”的核心思想也是来源于《易经》。

儒释道茶文化_佛道儒三家对茶的文化_儒家茶业

儒家的思想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这是儒家学说所认同的最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也被称为“五常”

“仁、义、礼、智、信”,其本质源于《易经》中的五行思想。

“仁”根源于“木”不断地讲关爱给予他人,抒发扩散,如同树木开枝散叶、越发茂盛‘’

儒家茶业_佛道儒三家对茶的文化_儒释道茶文化

“义”根源于“金”,始终对利益取舍得当、公正无私,如同金属般坚挺硬直、刚睁不阿;

“礼”根源于“火”,长久地对别人礼仪相待、谦逊尊敬,如同火焰热情洋溢、温暖示人;

“智”根源于“水”,持续地为自身补充知识、修身养性,如同水一样的外静内动、吸收能量;

“信”根源于“土”,终身地把信用放在首位、守诺不欺,如同大地般忠厚持重、善良诚恳。

《易经》是儒家的首要经典,其地位要远远高于“半部治天下”的《论语》,其包含的“天、人、道、德、节、谦、中”等思想皆被儒家学说用来立论,《易经》充实了儒学,完善了儒家的思想体系。尤其是孔子在潜心研易之下,呕心沥血著成的《易传》,不但对于《易经》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自身自身创立的思想体系更是起刀了升华的作用,使得儒家从“重视个人修身养性、国家仁者政安泰”扩展到了“揭示宇宙运行规律和自然状态”的高度。

儒释道茶文化_佛道儒三家对茶的文化_儒家茶业

易经对道家的影响——老子

道家和以思想基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道教,作为我国的传统思想,具有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道”,基本宗旨是为了“修真长生”。

从两千多年的道学史来看:“道学”与《易经》是息息相关的。道家的理论精髓均来源于《易经》的思想,并注重《易经》在微观世界和个体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道家的创始人事老子,其代表著作是他撰写的《道德经》,这也是道家最经典的经文。通过仔细研究,学者们发现《道德经》不但文中有八十多句完全取自于《周易》的核心思想,而且其《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的核心“道”和“德”都分别取自于《易经》,如“在道以明反复其道”,再如“恒有德;有孚惠我德”等。同时《道德经》中“贵柔,守雌”的观念,也与《易经》的思想相辅相成,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商代《归藏易》的理论。

道家的思想以《易经》的阴阳为指导,并将“阴阳”思想全方位的加以诠释:

“无名”与“有名”,说的是阴阳的对立统一;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说的就是阴阳的互根互存;

“曲则全,枉则直,少则得,学则感”,说的是阴阳的消长平衡。

“用象则刚”,说的是阴阳的彼此互用;

“将欲弱之,必固强;欲将夺之,必固与之”,说的就是阴阳的换位转化。

儒家茶业_儒释道茶文化_佛道儒三家对茶的文化

道家的宇宙观以《易经》的法则为基点,并由发展成为解释万物规律的哲学。道家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事物的生成之道,就是根源于《易经》中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思想,即从太极或者道作为原点,生出一个阳。然后又生出一个阴,阴阳再结合就形成或者代表宇宙的万物。

作为道教重要理论依据的经典著作——《太平经》,也蕴含着丰富的《易经》思想。《太平经》参照《易经》的核心规律,将部分内容引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并利用“汉易”的卦气说、八卦方位说、阴阳说、五行说和干支、纳音等理论形成,来论证道教教义是非常正确的,阐述信仰是顺应天意,进而退出道教的政治哲学主张。

至此,《易经》与道家及道教的传承关系就十分明显了。从以《易经》乾卦“潜龙勿用”的卦辞和无妄卦的卦象对应“道家”的无为,再到《易经》中概念与道家的概念的相同或相通之处,比如相同的“阴阳、五行、天地”等,又如相似的“道与太极、和谐与平衡”等,可以说两者互补兼蓄,融会贯通,共同铸造了中华哲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儒释道茶文化_佛道儒三家对茶的文化_儒家茶业

对佛家的影响——释迦牟尼

佛家有释迦牟尼创立于印度,后传入中国,经历代高僧贤哲的发展到唐宋时期达到我国佛家史上的最高峰,并且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国本土味的佛家文化和佛教体系。中国佛家的崛起也使得原来的“儒、道”两教并存,变成了“儒、道、佛”三教合一,这在哲学思想史上指引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化,其经典产生于古印度的文化氛围中,在其初期传入的时候,是与中国原有的以道家和儒家为代表的本土文化的观念、习俗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的,并且从礼仪习俗等生活领域,慢慢升级到了政治和哲学思想等高层领域。

鉴于这种情况,佛教就必须依附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尤其儒家和道家的观念,进而中和调整观念、习俗、思想等方面的冲突问题。后世佛教在中国影响最深入以至现今仍流行的八大宗派都或多或少经理了一个结合本土文化氛围。进而逐步扩大的过程,这其中又以天台宗、净土宗、禅宗最具代表性。

儒家茶业_儒释道茶文化_佛道儒三家对茶的文化

禅宗,其创始人为菩提达摩。达摩生于南印度,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在中国的六朝时期从印度渡海东来。他从广州一路北行直至魏国,到处以佛法教人佛道儒三家对茶的文化,但却不畏当时佛界所重视。因为当时达摩所讲的佛法中含有一些与中土文化不相宜的方面。后来他进入嵩山少林,静心观壁,修习禅定。

用了五六年的时间,达摩潜心研习佛法,并深入分析道家与儒家的思想特征,从而创造出了适宜本土文化的中国禅法,即中国禅宗,从而达摩也成了禅宗的祖师。

后来达摩以禅法教导弟子,并将《楞伽经》授以弟子慧可,即禅宗二祖,使得禅宗一脉在中国生根发芽佛道儒三家对茶的文化,经三祖、四祖、五祖、直至六祖,禅宗逐步壮大,最终成为中国最大的佛教宗派。

当然,佛教的各个宗派都经理了一个转化再造的阶段,才得以在中国广为流传和发展。此前我们已经为大家解析过儒家和道家的核心思想皆来源于《易经》的内容体系,所以佛家同儒家、道家的结合,本质上说就是与《易经》文化的交融和调和。也因此,中国佛家宗派的核心内容与哲学思想也大都可以在《易经》中找到对应的根源。

易经作为两千多年的通学史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思想,它主导了整个中国哲学的缘起、传承和发展,是炎黄子孙的原始宝藏,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