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戏曲音乐

古装戏中的“地方戏”,你了解多少?

戏曲为长期流传于我国广大人民生活中的一种歌剧形式,人们常把它叫做“地方戏”(如:影片中的《花木兰》就是河南梆子戏;《蝴蝶盃》是河北梆子;《四进士》是京戏;《秦香莲》是评戏;《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天仙配》是黄梅戏;《打金枝》是山西梆子,所有这些都是戏曲),它是被人民群众所喜爱和熟悉的一种音乐体裁。

前面已介绍过说唱音乐的特点,它虽常常是表现了整本大套的故事,尽管有的故事中人物很多,情节变化很复杂,但它多是一个人表演,而戏曲则是每个演员扮演一个角色(剧中人)。在古装戏中虽然所表演的人物多不胜数,但归纳起来有下面几种:

演女角的称为“旦”。“旦”又分为花旦、老旦、青衣、闺门旦等等;演男角的称为“生”。“生”又分为小生、老生、须生等等;演花脸的称为“净”。“净”又分铜锤、架子花等等;演诙谐角色的称为“丑”。“丑”又有方巾、腰包等等之分。这是常见的几种角色。这说明了表现生活的范围扩大了、艺术上的分工也随之更严密了。

在戏曲艺术中,因为它有各种不同的活生生的人物表演,便增加了很多视觉上的因素,如:服装、道具、布景(有时用布景,有时不用布景)与戏剧的表情动作,因此好听的京剧戏曲音乐,它给观众以更生动的人物形象、具体的时间、环境。现在我们看看戏曲音乐是怎样构成的。

戏曲音乐的构成含有如下三个要素:

一、白口部分

(一)道白:道白有方言白(即用地方话道白,丑角多用方言白)、京白(即用北京话道白,除掉丑角多用这种道白外,有的花旦也常用京白)、韵白(即吟诵式的道白,生、旦、净均多用韵白)等等。根据剧情的需要,随时都可用道白。

(二)引子:引子只有两句,它不同于道白的是结构比较严谨。用在人物登场未落座之前,它的作用是阐明自己的身份、处境等等。

(三)诗:诗共有四句,它的结构很规整。诗分三种,有上场诗、会场诗、下场诗。上场诗是人物登场后念的诗,有时代替了引子,其作用与引子相同。坐场诗是人物念引子落座后所念的诗,它的用途是弥补引子的不足。下场诗是用在一场戏终了,它是一场戏的结束语。

(四)数板:俗称“数快板”,数板的句数不限,只要有上下句就可,数板要求有节奏(因为数板时有板、皮鼓做伴奏,有时用铜器——扑灯蛾做间奏),丑角多用它。

(五)叫板:叫板最多是一句,叫板的目的是为了起唱。

虽然白口部分没有固定的或严格的音高的限制,但是,有的道白是富于音乐性的吟诵,有的道白的节奏是非常规律的,如数板。因此,我把它放在戏曲音乐部分。

二、器乐部分

形成一种戏曲音乐,就必须有文、武场。文场包括管、弦乐器;武场包括打击乐器。

(一)武场:武场常用的乐器有大锣、小锣、大钹、小钹、大板、单皮鼓等等乐器,大板与单皮鼓由一个人演奏,他是武场的指挥。通过他的手势与鼓点就可告诉大家:下边要接什么、什么速度、什么时候收住。

打击乐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广泛的,它是戏曲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鲜明的节奏、强烈的音响效果,密切的配合戏剧情节的变化及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

打击乐既可以配合文场共同演奏,有时又可以自己独立演奏,如:开场、场与场之间和煞场时所用的锣鼓;又经常独立的配合身段、动作演奏,如:人物的上场、下场、亮相、开打、起霸、走边等;有时也用以加强语气好听的京剧戏曲音乐,烘托语势上的抑扬顿挫,如:念白的开头和结尾、句与句之间所用的锣鼓等。总之,打击乐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是很突出的。

(二)文场:文场常用的弦乐器有胡琴(它是我国所有弓弦乐器的总称)、月琴、扬琴等,往往根据剧种的不同,在使用乐器上也有所不同,以弓弦乐器为例。如:京胡在京戏里是很起作用的弓弦乐器,但在河北梆子里就不用它,而用板胡;晋剧里的主要弓弦乐器是呼胡(也有称“胡芦子”的);秦腔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是二股弦。由此可见,由于剧种的不同,所采用的乐器也是不同的。

常用的管乐器,有留子、唢呐、笙、箫等等,根据剧种的不同与情绪的需要,可酌情增减。

文场的戏曲音乐中,主要是起着给唱腔伴奏的作用,但有时它也可独立的配合身段、动作演奏,如:人物在场上的梳洗打扮、做针线等时所用的文场伴奏。

三、唱腔部分

在戏曲里所唱的曲调叫作“唱腔”,它是戏曲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除掉极少数的武戏)。

我国每个剧种都有很多唱腔,各个剧种又都有它独自的叫法,如:晋剧的唱腔有四股眼(4 / 4)、夹板(2 / 4)、二性(1 /4)、流水(1 / 4)、介板(散板)等;豫剧的唱腔有慢板(4 / 4)、二八板(2 / 4)、流水板(1 /4)、非板(散板)等;秦腔的唱腔有一二三(4 / 4)、二六(2 / 4)、垛板(1 / 4)、滚白(散板)等;黄梅戏的唱腔有平词(4/ 4)、仙腔(2 / 4)、彩腔(2 / 4)、阴司腔(2 / 4)、八板、火工、三行(均为1 /4)、单哭板(散板)等;河北梆子的唱腔有安板(4 / 4)、头板(4 / 4)、二六(2 / 4)、反梆子(2 / 4)、悲调(2 /4)、垛字句(2 / 4)、快板(1 / 4)、尖板(散板)、哭板(散板)等。

上面只是举一些例子,实际唱腔的名称要多得多,不管它是几百个或几千个,但归纳起来,从节拍上来分,常见的有下面几类:

(一)一板三眼——四拍子的唱腔;

(二)一板一眼——二拍子的唱腔;

(三)有板无眼——一拍子的唱腔;

(四)无板无眼——节拍自由的唱腔。

每个剧种的主要区别是表现在唱腔上的不同。同一出戏、同一段唱词,有时可用很多剧种来唱。如:《小女婿》,在晋剧(即山西梆子)中是这样唱:

在评戏中是这样唱:

从上面两个例子就可看出,词都是一样,它们的节拍形式也都是4 /4的,但填词的方法与曲调的进行就大大不同了。由此可见,唱腔是区别剧种的最主要的依据。

我国戏曲音乐的遗产是极丰富的,根据各地人民生活习惯的不同与语言音调(一般讲的“口音”)的不同,产生了不下几百种戏曲,也就是说,各地有各地所特有的、所流传的戏曲。如:东北地区有当地人民最熟悉的“二人转”、“东北皮影”;河北省有“河北梆子”、“丝弦”、“老调梆子”、“评戏”、“京戏”、“武安洛子”、“武安平调”、“乱弹”、“乐亭皮影”、“定县秧歌”、“二人台”等几十个剧种;广东有“粤剧”、“正字戏”、“兴梅汉剧”、“琼剧”、“花朝戏”、“山歌戏”等十多个剧种;贵州有“黔剧”、“土地戏”、“高台戏”等十多个剧种;山西省有“晋剧”(即山西梆子戏)、“蒲剧”、“上党落子”、“晋北道情”、“北路梆子”、“晋中秧歌”、“晋南道情”、“上党宫调”等二十余种戏;陕西省有“秦腔”、“汉调秦腔”、“同州梆子”、“郿鄠”、“榆林小曲”、“八岔戏”、“八岔皮影”、“道情”、“陕北秧歌”、“陕南曲子戏”、“弦子戏”等二、三十种戏;河南省有“豫剧(即:河南梆子)”、“曲子戏”、“百子戏”、“丁香戏”、“大弦戏”、“南阳梆子”、“九腔十八调”、“豫南花鼓戏”、“乐腔”、“大平调”、“扬高戏”等二十余剧种;安徽省有“黄梅戏”、“庐剧”、“泗州戏”、“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曲艺剧”等十多种戏;江苏省有“苏剧”、“锡剧”、“扬剧”、“淮剧”、“昆剧”等十余种戏;山东省有“山东梆子”、“莱芜梆子”、“章丘梆子”、“茂腔”、“柳腔”、“哈哈腔”、“吕剧”、“山东鱼鼓”、“坠子戏”等二十多种戏;浙江省有“越剧”、“绍剧”、“杭剧”、“绍兴高腔”、“甬剧”、“目莲戏”、“温州乱弹”、“温州昆腔戏”、“东阳乱弹”等不下三十余种戏;四川省有“川剧”、“花鼓戏”等数种戏;湖北省的“汉剧”,湖南省的“湘剧”,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剧”等等都是在本省流传的最广(有的剧种流传到几个省份)为当地人民最熟悉的剧种,它们在人民中间扎了根儿,与人民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我国好多剧种皆拥有悠久的历史,如:“昆曲”、“秦腔”、“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京戏”等古老的剧种,也有较为年青的地方小戏,如“曲子戏”、“坠子戏”、“吕剧”、“郿鄠”等等,不管它们历史悠久或年轻,它们在真实的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这一方面都有着很大的贡献,从我们所常见的、所熟悉的剧目中可以看出,我国戏曲所表现情感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

节选自《民间音乐与戏曲》(第52-59页),北京:音乐出版社195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