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风情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思想光芒

土楼风土人情_土楼的民族风情_风情民族土楼图片大全

墨子和墨家学派是代表社会下层小生产劳动者的利益和思想土楼的民族风情,“兼爱”是其最核心的主张之一,即“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 强调只有无私的爱才能召唤爱,只有整个社会树立起互爱的风尚,人才能幸福地生活于其中。“爱人若爱其身”,即“像爱自己一样地爱所有人”。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风情民族土楼图片大全_土楼风土人情_土楼的民族风情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都是以方形或圆形为主要建筑形式,人们在规模宏大的福建土楼建筑里聚族而居、和睦相处、平等互助、团结和睦、和谐互爱,因此形成的和谐聚落环境,充分闪现出墨学“兼爱”的思想光芒。

风情民族土楼图片大全_土楼风土人情_土楼的民族风情

首先,福建土楼客家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就自发地形成了平等相待、团结互助的思想意识。

土楼风土人情_风情民族土楼图片大全_土楼的民族风情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是中原汉人南迁过程中的产物,与客家民系的漫长形成过程,以及在这个漫长的南迁过程中产生并形成的和谐相处的生存意识密切相关。客家是汉民族中的一支重要而独特的民系。

中原汉人因战乱和灾荒等的影响,历史上曾经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南迁,在这漫长的大规模的南迁过程中,形成了客家民系。

土楼的民族风情_土楼风土人情_风情民族土楼图片大全

中原汉人因战乱和灾害,从中原至长江沿岸,再辗转至江西东南、福建西南、广东东北一带,形成了客家的聚居地,这漫长的迁徙历程,不仅仅是迁徙,更是逃亡,他们为了生存,经历了千山万水,历尽了千辛万苦,在遥遥无期的迁移和逃亡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了平等相待、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思想意识。

风情民族土楼图片大全_土楼的民族风情_土楼风土人情

其次土楼的民族风情,在福建土楼客家人的族群意识中自觉地形成了和睦融洽、团结互爱的纯朴民风。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建筑结构奇巧,中轴线鲜明,堂、大门、主楼都建在中轴线上,副楼及附属建筑分布在两侧,整体建筑以祖堂或厅堂为中心,组合各院落,廊道相通,体现了福建土楼客家人敬祖睦宗、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祖堂布置有神龛、香案等,神龛绝大多数供奉的是观音,祖堂左右两侧悬挂祖宗画像,表现出福建土楼客家人把祖先当作神灵来祭拜的文化心态。

土楼风土人情_土楼的民族风情_风情民族土楼图片大全

因此,处于核心位置的祖堂,不仅仅是家族活动的中心,而且是全楼族人的精神家园和团结的象征。福建土楼客家人对祖先和神灵的高度崇拜,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因而福建土楼客家人在族群意识中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和睦融洽、团结互爱的纯朴民风。

第三。在福建土楼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和谐互爱、平等相处的人际关系。

土楼的民族风情_土楼风土人情_风情民族土楼图片大全

居住在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里的客家人,是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在同一座土楼内共同居住,过着朝夕相处、和睦相亲的生活。楼内以纵向房间为分配单元,各家各户同等分配,因此各家各户占有的空间相同,因而无高低贵贱之分,并是同宗共祖,不论辈份高低,能力大小,地位一律平等。“福建土楼”的聚居模式,在住房分配、生产生活、公共事务管理等日常生活中,都反映出家族内部这种平等的关系,正是因为这种地位平等的关系,才使得这种聚族而居的生活模式得以传承和发展。因此,福建土楼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和谐互爱、平等相处的人际关系。

墨学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客家文化和福建土楼文化也无不受到其重大的影响,因此,在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建筑和客家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蕴含着深邃的墨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