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风情

(蒙古记忆)都匀市旅游资源特色——都匀

肖进源

(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旅游经济研究所所长)

都匀市旅游资源突出表现为优良的自然生态,独特的都匀桥城文化、都匀毛尖茶文化和原生且具个性的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体。都匀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区位环境,是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所在。都匀旅游资源按其生态特点可以分为自然生态景观、民族风情景观、人文历史景观,且这三种资源在都匀均有丰富的蕴藏,为都匀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奠定了资源基础。

一、旅游资源特色

(一)奇特的喀斯特山地风光

喀斯特山地风光旅游资源,是都匀地理类景观旅游资源的综合载体。这里自然生态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达 50.4%,拥有原始森林、次生林、水源保护林面积12万公顷。都匀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均温度 16.1 °C。都匀四季较为分明,三伏不热,冬行夏令,秋高气爽,气候湿润,四季如春,属国内少见的冬日温煦、夏季清凉的旅游度假型气候,宜游、宜行、宜度假。七星山、梦遇山、东山、西山、蟒山、马鞍山、象鼻山如屏障环抱全城,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位于都匀市甘塘镇境内的斗篷山,主峰海拔1961 米,与梵净山、雷公山齐名,为贵州三大名山。

(二)秀丽的水域风光

都匀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都匀城位于“九溪归一”的剑江河畔,众多河流如谷蒙河、文德河、木表河、帮水河、柳党河、高基河、桐舟河、尧林河等汇入沅江源头,剑江穿城而过。碧玉般的剑江水,沿江两岸莺语流花,青山耸翠,是一个山水交融、山清水秀的天然生态环境。丰富的鱼类、鸟类资源优势,已经成为近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龙头景点,进而带动着全市的旅游资源向纵深发展。

(三)厚重且类型多样的文化

都匀作为贵州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悠久的历史。老城区所在的东山片区,从古至今一直都是都匀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都匀古城建立和演变的所在地,历史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达到200余个。资源品质较高,名胜如东山晓日、南楼望月,古迹如南皋书院、鹤楼书院、文庙、远征军第一军留守处,名人如陈尚象、张先培,名会如匀阳音乐会、蔡伦纪念会,名品如都匀毛尖茶、白皮纸、匀酒、落口酥、鸡蛋糕、云片糕、松花豆、冲冲糕等。老城区文化资源类型丰富,分为19大类型,资源组合度好,且在约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富集,具有高强度的吸引力。

(四)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都匀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活动地区之一。有布依、苗、水、瑶等3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淳厚朴实,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民族文化内蕴深厚,民族风情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都匀毛尖茶传统加工技艺》、《水族剪纸技艺》、《水书习俗》、《水族端节》,省级有《水族“夺咚”》、《水族银饰加工技艺》、《水族祭天神》、《水族婚俗》、《沙寨乡布依族扫寨》等。

(五)独特的桥文化景观

新浪异国风情天体村_桥梁民族风情村_中国各个民族的特色风情

都匀是一个桥梁博物馆,全市共有各式桥梁 100 余座,这些桥梁建造年代各不相同,桥梁的功能各异,特别是市区的数十座桥梁,大多集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使都匀市成为全国唯一的高原桥城,桥梁成为都匀市城市品牌形象之一。始建于清乾隆丙午年间的百子桥是都匀标志性建筑之一;仿卢沟桥风格修建的银狮桥,融桥梁与艺术为一体,堪称桥中精品;都匀大桥是国内大中型桥梁中斜度最大的桁架拱桥,遇仙桥上有优美的传说;连接市中心和开发区的彩虹桥流线优美,富有现代气息。

(六)美丽的田(茶)园风光

都匀的产业结构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使当地的观光农业有了很大发展。近年来,先后建起的小围寨办事处的团山、朱紫布依村、包阳村、大河村等一批集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市内外游客。正在开发的还有“墨冲布依风情园”、毛尖镇茶园观光、水库生态、草原生态和归南水族乡的归南大佛、郎木水族风情村等特色景区、景点,大力发展此类项目,将有效提高都匀市休闲、度假和农业旅游观光的知名度。

综上所述,都匀喀斯特山地风光所蕴涵着的各类地理景观,具有得天独厚、绚丽多彩、异彩纷呈、朴实无华以及多样性、独特性、竞争性的总体特征,具有科考、探险、观光等旅游功能。市内喀斯特山地、山间盆地、动植物景观融观赏性、康娱性和科学性为一体,一起构成河流生态型、空气景观型、原始植物群落型、动物观赏型、风景林型、野生动物栖息地型、民族文化体验型、乡村酒店度假型等价值较高的多种旅游景观,为都匀发展生态旅游殿定了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都匀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都匀市旅游业在上述资源的支撑下,得到了一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突出,与周边旅游发展先进县市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地处黔南州中心城市的发展优势逐步削弱。通过调研,具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待提高,发展竞争意识待增强

一是对旅游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尚未达成高度共识。对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关联性缺乏研究,对其强大的关联带动作用认识不够充分,“旅游投入大、见效慢、产出少”、“发展旅游不能强市”的错误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全市旅游发展思路,因而对旅游产业发展难以从战略高度予以足够重视。二是抢抓机遇意识待增强。面对不断变化的旅游发展形势,抢抓机遇的意识不足,尤其缺乏对旅游产业全局性的谋划和前瞻性的研究。对自身发展优势把握不足,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密集的城市人口为旅游娱乐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认识上的不足导致都匀市对旅游产业发展缺乏具有前瞻性的超前谋划。

(二)项目推进力度待加大,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待加快

一是旅游开发体制不顺。都匀古桥城开发建设体制不顺、协调难度大的问题迟迟没有破解,严重影响到古桥城旅游开发。此外,重点区块开发建设中条块分割问题比较突出,缺少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制约了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项目开发的快速推进。二是重点区块开发进展缓慢。都匀古桥城保护开发工程由于受到体制机制、目标协同、工作协调配合等种种矛盾问题制约,至今尚未形成协调一致的古桥城风貌格局,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也远未显现。此外,地域位置优越的桥城乡村田园旅游项目,没有形成明确的建设方向和开发思路,缺乏旅游集聚效应。三是市场主体参与不充分。目前,都匀市几大旅游项目板块中,真正参与开发的市场主体只有部分乡村山庄,其余重点区块开发都由政府包揽,这种模式在景区开发初期对文物的保护修复是必要的,但在整体开发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开发紧迫性不强、市场经济意识薄弱、开发成本高昂等弊端。

(三)功能配套滞后,旅游品质待提升

一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全市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主要旅游景区的住宿、餐饮、交通、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便民设施等基础设施布点不全、功能不齐,可进入性和接待服务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二是旅游产品功能结构单一。旅游区目前尚处于低层次的静态观光游览阶段,旅游开发层次不高、深度不够,缺少拳头旅游产品,可看、可娱性较弱,难以对游客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景区历史文化元素与游客互动体验项目、特色餐饮民宿等结合性较差,无法满足游客的深层次体验需求。三是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入。都匀人文底蕴深厚,但欠缺的是通过高端创意和高位开发深入挖掘、研究、提炼各景点的内在文化含量,并通过巧妙的形式精美呈现给游客,真正体现出都匀旅游的人文核心价值和内在吸引力。

(四)要素制约严重,旅游发展环境亟待优化

桥梁民族风情村_中国各个民族的特色风情_新浪异国风情天体村

一是土地资金制约较严重。在旅游项目开发中土地指标不足、融资压力大的问题较为突出。二是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主管部门缺少专业精通的旅游管理人才;重点建设区块中专业性的规划、建设人才力量十分薄弱;专业景区管理及营销人才队伍与景区的发展需求不相匹配。这与都匀旅游强市的发展要求极不适应,也是影响重点旅游区块发展规划贯彻实施、开发建设推进以及景区服务水平的重要原因。三是旅游组织化水平偏低。目前都匀市的旅游企业、旅行社大都“小、散、弱”,缺乏大型龙头旅游企业的支撑引领,市场带动力和竞争优势明显不足等。

三、加快都匀市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都匀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客观审视和对周边旅游发展先进县市的对比研判,都匀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到了破难攻坚、提质升级的关键阶段。必须进一步明确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工作重点,着力将旅游业打造成为都匀市后发崛起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率先转型的先导产业。

(一)深入研判都匀市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机遇与优势。一是市场前景广阔。从宏观大势来看,旅游业是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我国人口数量大,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 2020年,境内旅游消费达到 5.5 万亿元,城乡居民每年人均出游 4.5 次,旅游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5%。随着旅游热的不断升温,都匀已全面进入休闲度假时代,对都市游、乡村游、短途假日游的市场需求旺盛,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二是资源区位优势突出。都匀作为黔南州城乡兼具的主体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域空间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三是产业培育基础良好。都匀经过多年的投入和打造,目前全市重点旅游区块都已不同程度地进入建设发展的实质性阶段,为更好更快地实现打造黔南州都市旅游核心市的桥城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竞争与挑战。从目前来看,对都匀市旅游业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与周边县市的同质化发展。周边县市与都匀市旅游资源和发展目标相似,近年来,周边县市以打造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充分挖掘区位优势,招引大资本项目,打造旅游休闲基地。这对都匀市旅游发展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压迫。因此,都匀市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积极应对。

(二)创新思路,明确发展目标

第一,在目标定位上,应超前系统谋划和准确定位。应对都匀自身区位与环境、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状、文化与经济、优势与特色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科学谋划,得出最适合都匀市旅游发展的主题定位。因为没有精准的发展定位,就难以形成针对性的发展思路、建设总纲和科学规划。根据都匀实际,大力培育以生态与民族“文化体验”、“生态康体”、“都市桥城观光”、“农业休闲”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沿斗篷山、剑江两大旅游资源主轴,着力打造以都匀古桥城、民族风情村镇为代表的历史人文体验旅游品牌;以都匀山水乡村为代表的生态康体休闲旅游品牌。探索桥城资源与生态旅游产品的有机融合,实现单一观光景观向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的转型升级,使全市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产业的区域经济贡献率得到显著提高,逐步实现“旅游强市”、“旅游富民”的最终目标。

第二,在发展模式上,应从单纯的资源依赖向资源和资本并重转变。从外地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景区观光旅游正在向着高端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旅游产业的发展也由最初的资源依赖型向着资源、资本并重的模式不断升级。结合都匀实际,全市旅游发展要进一步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重点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旅游工作重心从创建评比向项目推进和招引转变,强势推进旅游招商,招引一批重大旅游项目落户,带动新一轮旅游开发。二是旅游业态开发从低层次的观光旅游向多元复合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三是旅游工作格局从单一部门的小旅游向合力兴旅的大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经济融合发展,树立全市旅游“一盘棋”思想,打破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开发格局。

第三,在开发体制上,应采取政府主导的项目公司模式。据调查,周边县市的旅游发展采取的都是在政府规划指导的前提下桥梁民族风情村,引入实力雄厚的旅游项目公司对本区域旅游产业进行市场化的开发运作。这一模式的精髓在于“体制顺、机制活、用长项、顺市场”。此模式,为进一步推进都匀市旅游项目发展,尤其是加快都匀古桥城的开发建设步伐,提供了借鉴。根据都匀实际,应将发展旅游产业纳入全市经济工作重点,切实树立起“大旅游”的发展理念,走“城旅一体化”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增加财政投入、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力度、完善考核体系,通过一系列扎实的举措,全面打响都匀桥城休闲度假旅游品牌。

(三)坚持项目带动,做精做特重点旅游项目

第一,理顺体制,做强都匀古桥城山水人文旅游。都匀古桥城以其古桥的数量性、建筑的完整性和黔南风貌的独特性,在贵州省乃至全国旅游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是都匀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在接下来的一个阶段,应该针对当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加紧理顺体制。强化力量配置,形成权责一致,强有力的古桥城保护开发管理机构。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加快编制完成古桥城旅游总体规划和业态布局专项规划,指导古桥城旅游科学有序开发。明确建设期限、目标,尽快形成完整的古桥城风貌。三是坚持古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探索古建筑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可借鉴省外经验,引进实力雄厚的旅游龙头企业和市场多元主体参与都匀古桥城旅游开发。充分利用已修复的历史古建筑,发展文化主题酒店、连锁型精品酒店、民宿客栈、家庭旅馆和乡村酒店等多层次食宿经济。加快打造桥城文化特色商业街市,形成古桥城旅游的良好环境。四是加强文化引导。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古桥城旅游的精髓内涵。要组织专门力量,进一步深入挖掘都匀历史文化内涵,在旅游项目设计中融入生动有趣的人文典故、民间传说,同时,策划一批参与性、娱乐性强的民族文化体验项目,进一步丰富古桥城旅游的文化魅力。五是提升都匀市综合管理水平。合理设计通行方式,建立环状道路交通网,优化景区交通及社会秩序,促进管理向全域景区化管理转变。

第二,拓展功能,做精桥城商贸游憩区。进一步拓展提升桥城整体功能、品质和文化内涵。一是在文化塑造上,要以“铭记桥城历史,弘扬桥城精神”为主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利用广场、雕塑等实景实物,体现桥城的魅力和灵魂,弥补桥城商业气息浓郁文化气息不足的缺陷。二是在发展格局上,树立“泛桥城”的概念,突破目前桥城与周边散点资源缺乏串联、景观缺乏特色、产品不成体系的局限性,通过整合资源、挖掘文脉,将桥城开发与历史建筑群和历史街市进行通盘谋划,连点成面。着力打造文脉相连、独具都匀地域文化特色的“泛桥城”历史文化城乡联动区。三是在业态布置上,要切实抓好桥城开发的功能定位研究和业态布局规划,使高端写字楼、金融机构等商务圈与风尚餐饮、精品购物、休闲娱乐等商业圈互惠互补,打造“高端、品质、时尚、特色”的桥城经典商贸休闲圈。四是在风貌协调上,大力完善地下车库、旅游标志、公共厕所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实行景区内车辆禁行。妥善解决物业多头管理的问题。

桥梁民族风情村_新浪异国风情天体村_中国各个民族的特色风情

第三,整合资源,做特桥城康体休闲度假游。一是景区功能定位要强调错位发展。当前,桥城区块的整体功能定位尚处于谋划研究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充分认识到桥城区块地处中心城市、风景秀丽、智力运动赛事设施齐全的优势,深入研究利用“休闲竞技体育基地”和重大赛事触媒带动区块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打造全州乃至全省首个以智力运动、体育休闲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市,实现与周边县市旅游度假错位竞争。二是关注几大板块功能的整体融合。目前桥城主要以商业房地产开发为主,都市农业园区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与整体区域相融合的发展规划,造成整个桥城区块的旅游功能不相融合。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坚决摒弃急功近利、低层次、粗放式的开发建设思路。桥城开发要避免为平衡资金进行纯粹的房地产开发,都市农业园区及其他区块应禁止碎片化开发和随意转让,防止因资源分散而影响整体功能,实现旅游资源效应最大化。

(四)加大旅游招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第一,加大桥城旅游项目招引力度。树立全局理念,以大项目带动大旅游,积极招引大资本旅游项目。通过资本投入“无中生有”,打造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符合现代桥城休闲需求的拳头产品。一是以“新、奇、特”为特征,集“游、购、娱”为一体的桥城主题公园项目,是做强都匀市旅游的捷径,应该作为都匀市旅游招商的优先重点,力争加快突破;二是在重点景区引入互动效应强,与文化旅游相配套的娱乐性项目。同时,可在桥城核心区引入反映黔南州布依民族风情项目;在结合桥城体育广场,引入大型运动健身类项目;拓展剑江夜游产品。同时,加强市内星级酒店的差异化发展,在桥城休闲商务区打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题精品酒店,进一步丰富桥城都市旅游产品结构,提升层次。

第二,做精乡村旅游项目。一是打造乡村精品游。充分发挥都匀市生态资源丰富和乡村文化独特的优势,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开发模式,在归南水族乡的归南大佛、郎木水族风情村和大河村打造主题鲜明的民宿特色精品示范村、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和乡村文化主题庄园;在毛尖镇等农副产品特色村,打造以现代农业为主题的生态酒庄、开心农场等农耕体验项目,带动新农村生态旅游做大做精。二是扶持休闲养生项目。扶持部分绿野特色山庄做精做特。目前,都匀部分绿野特色山庄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正朝着绿色生态旅游、野外山地运动、高端盆景园、养生休闲会所等综合体验项目发展,应继续对该项目予以重视,从政策上给予扶持,使之发展成为都匀古桥城游的重要外延,带动都匀农村生态旅游发展。

第三,做深旅游融合发展。在重视项目招引的同时,做好现有桥城资源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的文章。对旅游资源的界定不应再局限于现有的几个自然和人文景点,而要进一步挖掘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衍生产品。充分发挥都匀茶产业发展优势和以茶产业休闲商务区等现有和在建的城市资源,打造茶加工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文化商贸旅游、节庆旅游等新型旅游经济,丰富都匀都市旅游的形式及内涵,拓展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五)优化环境,提升旅游服务形象

第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一是加快建设桥城至斗篷山旅游专用通道,畅通连接斗篷山—都匀古桥城、乡村旅游通道,对融合三大板块,打造“都匀—古桥城”5A 景区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提升归南水族乡旅游公路,改善山区、半山区旅游通行条件,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标准和路况。三是规范和优化旅游标牌、标志设置。在全市交通要道和通行路口设置统一规范的旅游标牌标志,禁止出现随意摆放标牌标志,影响旅游形象的乱象发生。四是以旅游发展规划为主导,加强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科学完善旅游业态布局。根据客源数量、构成和消费能力,合理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旅店、餐饮、购物点等三产服务项目以及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点等配套设施,坚持适度超前的理念,鼓励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同时,以规范管理、行业自律和消费引导为抓手,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档次,打造规范有序的旅游服务环境。

第二,加强旅游软实力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形象。一是切实加强全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能力。引进一批高级旅游管理经营人才,同时,选拔市内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深造,打造一支懂业务、会经营、善管理的旅游人才队伍。强化导游队伍培训和甄选力度,培育一批素质过硬、技巧熟练的品牌导游。二是加强市场合作,发挥龙头旅行社的带动作用。加强与全省乃至全国知名旅行社的横向合作,依托品牌龙头旅行社做好都匀市旅游线路的推介和客源组织工作;加大对全国百强旅行社的招引力度,改变都匀市旅行社小而散的现象。从整体上提升都匀市旅游组织化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公关能力水平。组织专门力量,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对外树立都匀旅游整体形象,对内强化全市互动宣传。增强旅游宣传的艺术性和技巧性,提高旅游宣传的感染力。

第三,围绕都匀茶产业和传统工艺,深挖茶文化旅游产品。深度挖掘一批具有一定声誉的茶产业工艺制品和优质工业用品。以旅游产品为主打,在品种改良、加工工艺、产品包装上,进一步改进,突出都匀桥城和布依民族元素。借助产品展销、游客集中线路和集散场所推介给游客,打造点、线结合的旅游商品营销体系,使都匀旅游形象宣传与特色产品营销互动推进,进一步丰富都匀市旅游产业内涵。

(六)加强领导,健全要素保障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成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桥梁民族风情村,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市旅游局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街道领导为成员,加强对全市旅游工作的统筹力度。实行定期例会制度,围绕全市旅游发展目标,对一些重大战略性问题和开发建设中的各类矛盾,随时研究,及时解决。加强旅游开发重点街镇、重点区块的领导班子和专业人才力量,选配责任心强、专业精通、用心做事的旅游人才充实到建设一线,同时,稳定干部任期,理顺管理体制。

第二,加大政策扶持和考核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供水供电、项目审批、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倾向性扶持,对主题公园、休闲度假乡村酒店等重大旅游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项一策”。二是进一步完善旅游业环境培育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娱乐、餐饮、宾馆服务和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扶持培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都匀古桥城的修旧空置建筑可通过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投资,培育产业;在农家乐和乡村酒店的建设中可适当放宽容积率的控制,鼓励建多层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加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和绩效评估。整合分散、效益低的专项经费,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旅游发展资金投入,集中必要财力向重点旅游项目投放;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旅游经济目标管理的考核,尤其要强化对重点区块旅游项目引进、开发、建设的绩效评估,根据各乡镇、街道(办)旅游发展基础差异,实施有侧重的差异化考核制度。

第三,加强要素保障。一是加大拆迁协调力度。都匀古桥城开发要确保重点开发区块的拆迁推进工作,确保开发顺利推进。二是增强旅游建设用地指标保障。确保都匀新城开发按计划推进,尽快通过城市控制性规划的报批,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作准备。三是创新融资模式。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投融资运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旅游投资公司参与都匀市旅游开发,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