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医文化

探讨河南农村中医药文化需要以下三个基本点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2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郑州 450046)

3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健康报社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河南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华夏文明、黄河文明和中原文化的滋养中产生了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又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原文化、黄河文明,成为中华中医药文化的主要贡献者、创造者、发展者。

中医药文化是农业文化的典型代表,与农村农民农业有着天然的联系,特别是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河南大地生根发芽,经历萌芽期、形成期、固化成熟期、没落期、复兴期、严峻考验期六个时期,并具有原创性、完整性、包容性等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单一化发展模式被打破,要促进农村中医药文化的复兴,就要与时俱进,继承创新。

关键词: 河南;中原文化;中医药文化;农村;特征

濮阳的中医药文化_河南东森医药有限公司濮阳分公司_濮阳春天文化传媒王英俊

河南地处中原,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医学的中心,是中原文化的主要创造者、继承者、发展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河南为中医药学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为中医学理论的产生和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1]。中医药作为集医学、哲学、文学、农业、历史学等为一体的医学体系,立足于河南大地,与农村农业农民天然联系融合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和地方优势的河南农村中医药文化。本文针对河南省中医药文化的发生发展和特征进行探讨。

1 河南农村中医药文化与中原文化、中医药文化、城市中医药文化的关系

河南中医药文化包括城市和农村的中医药文化,是构成中原文化、中医药文化的基本元素。探 讨 河南农村中医药文化需要厘清以下三个基本点。

1.1 与中华文明同步,互为影响

河南农村中医药文化不是以孤立的个体而存在,而是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相向而行。①通过自身的发展丰富了中华中医药文化宝库,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河南地域特色,如太极拳、“四大怀药”等。②中华文明又滋养了河南中医药文化,使其能够在城市和农村生根发芽不断成长。中华文明发端于农业文明,也可以说,中华文明有多长农村中医药文化就有多长。所以这一命题需要同步的研究农村中医药文化在中华文明背景下的发展,其必然带有中华文明厚重、深沉、丰富、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特色,带有普遍的中国文化印迹。

1.2 与中原文化同步,是中原文化的精彩表达

中原地区是夏文化、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以及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中原文化在这一格局中 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形成阶段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2]。中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核心和代表。河南地处中原,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河南是中国的缩影,孕育和发展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故有“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文化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的说法[3]。河南作为农业农民大省,农村是历史发展的主线和脉络,城市是以农村为基础而发展的,因此农村中医药文化构成了河南中医药文化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河南农村中医药文化基本代表了中原中医药文化。

1.3 农村中医药与时代发展同步,培育了城市中医药和文化

时代在发展,古代城市以农村农业为本的模式在新的时代被工业化城市所取代。近代以来,河南城市发展迅速,中医药在城市得到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城市中医药文化。特别是河南的很多文化名城和都市都有中医药文化的痕迹。但实际上,从历史上看,城市中医药文化与农村并没有截然分开,中医药表达的依旧是农耕文明的成果。

人类文化的发展规律表明,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从地域表现形态和空间转换上看,就是从乡村走向城市的过程[4]。在古代城市农村发展中,城市中医药文化与农村中医药文化有相同的表达。

在近代,城市逐渐成熟,但从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中医药在城市的发展并不充分,受到各种压制,发育缓慢,没有形成中医药文化,其表达符号依旧是以农村中医药文化为特征而存在。随着现代化医院特别是中医药在大型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因学习现代技术后中医分化形成的传统中医、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混合式发展的中医药文化逐步成为特色的城市中医药文化。

但从全国整体化发展来看,农村和城市医药管理体制的趋同化、一体化,导致城市中医药文化与农村中医药文化并没有明显界限,在城市行医的传统中医和基层中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没有脱离农耕文化的痕迹。城市行医只是在文化表达的具体形式如医疗环境、服务对象、城市服务、药品技术服务专业化、中西医融合程度等方面与农村有所不同。

濮阳春天文化传媒王英俊_河南东森医药有限公司濮阳分公司_濮阳的中医药文化

河南东森医药有限公司濮阳分公司_濮阳春天文化传媒王英俊_濮阳的中医药文化

2 河南农村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阶段

河南农村中医药文化具有浓郁的中华文明、中原文化的痕迹,一直受到外部文化的影响。子女而又与时代同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了社会主义时期,农村伴随着各种文化共同见证记录了中医药文化的成长发展。 从历史脉络上看,大致分为以下6个阶段。

2.1 萌芽期

农村中医药文化的土壤是农村,前提是中医药实践。研究农村中医药文化的起源,需要两个研究命题:①农村的研究。②中医药的研究。农村的研究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经历不同的时代发展,农村基本上记录了全部中国的发展,即使到了现代农村依旧不可例外,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与农村农业农民紧密联系。而农村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农村的形成发展,这个逻辑就必然是先有人口的聚集成为村落,而后村落之间的互相融合等,在人类的活动当中形成了农业农民农村,有了农业就有了种植和生产,有了农民就有生老病死和疾病康复,有了农村就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圈子去交流总结中医药的文化。作者认为:①农村中医药文化的萌芽期始于农村的成型过程,是时刻伴随的。②农民是农村中医药文化的创造者、发起者。这一时期从农村人口聚集、村落的形成开始。

2.2 形成期

农村中医药文化的形成与农村的形 成基本同步,农村的形成促进了农村中医药文化的形成,农村的中医药实践丰富了农村中医药文化。农村中医药文化形成后,随着劳动实践,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核心的天文气象学、医疗卫生学、药物采集等知识。随着农村的稳定和产业分化,一些医疗工作者逐渐产生。这些人最初是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逐渐出现了掌握医药学知识的医生。他们身为农民,兼顾治病救人,主要活动范围在农村。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赤脚医生时代。医生的出现,促进了农村中医药文化的形成。

2.3 固化传承期

历史上,中国农村的变化并不大,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农业生产开始专职化,农民专职化。此后从春秋战国后期封建社会形成,农业成为人们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环境启发人们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思考农业生产与各种科学发展的关系,与阴阳五 行、天地太阳月亮运动的关系,从而形成朴素的哲学思想。结合丰富的医学实践,中医药通过农业生产与哲学建立了紧密联 系。一方面,中医理论逐渐完善,并形成文化知识传播;另一方面有了中医书籍。中医药文化开始在农村、在社会得到推广。其主要表现在:①健康理念逐步形成濮阳的中医药文化,由此形成了农村中医药文化。人们有了预防、卫生治病的知识。②特色的诊疗手段逐渐形成,如针灸、按摩、熬药、推拿等得到广泛应用。③一 些人逐渐成为医生(郎中、游医)。这样在农村中就出现了医学从业者、医学技术和理论的传播者等,久而久之,中医药文化得以丰富。

这一历史过程在封建社会得以保存,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医生、医学技术和理论在农村的广泛存在,使农村成为医学生存的空间,中医药文化成为典型的农村文化而存在。这种模式持续到清朝末年,甚至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八十年代,农村仍保留着中医药的文化元素。

2.4 没落期

一般认为,北宋以前中原地区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元代以降,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从中原地区移出,中 原文化发展缓慢,不能望东南沿海地区文化之项背[2]。中医药与地域、农村紧密相连,必然伴随着农村的变化而变化,实际上从清朝末年中国的农村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使农村的范围缩小,农村中的很多元素开始变得活跃,并向城市转移。①医生开始 职业化。 这种职业化医生存在于官方和民间,民间主要就是农村。 ②农村的医生随着城市化发展开始到城市谋生,从而导致农村的中医数量减少和流动。

随着北洋、民国政府采取限制中医政策,中医药在农村也受到了压制,行医的空间变小。但这时,中医还是凭借着农村农民农业环境而顽强地生存下来,保留了中医的文化之根、中医之根。这一时期是农村中医药文化的没落期,中医在全国的发展呈现出并不景气的局面。

2.5 农村中医药文化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中医药政策使中医药开始焕发生机,从城市到农村,中医药参与国家建设,成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人员以国家医生身份,开始发展新农村社会主义中医药文化。

①被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压制的中医开始复苏,中医和文化得到继承,农村依旧是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发生地。

②中医药文化摒弃封建迷信的内容,完成了无神论改造。这是几千年来中医发展当中极其重要的事,中医被明确为科学。

③农村成为国家卫生事业的重点,中医在农村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这在赤脚医生时代达到了巅峰,在农村,中医得到普及, 中西医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元素和特征,赤脚医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替代了过去的私有化模式,直至赤脚医生退出历史舞台。 这一时期,农村中医药和从业人员的全面兴起,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医药文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6 严峻的考验期

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的医师制度的推行,赤脚医生退出历史舞台,农村中医大面积消失或转岗,农村会中医的人少了,农村中医少了,人才青黄不接,出现断层。与此同时,乡村医生制度的实施,使一些人因资质问题而无法有效开展中医诊疗,过去农村集体主义下的中药房消失了。调查发现,很多乡村中医大夫已经很少甚至找不到了。尽管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这种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河南东森医药有限公司濮阳分公司_濮阳的中医药文化_濮阳春天文化传媒王英俊

3 河南农村中医文化的特征

有学者认为,中原中医药文化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是中医药本质与特色在中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具有历史源远流长、分支别具特色、诊疗技术个性化、文化遗产多样性、中药资源种类繁多、影响力深远持久等诸多特色与优势。同时又因其地处中州,因而具有独特的根源性、核心性、辐射性与包容性[5]。从总体上看,河南农村中医药文化是河南中医药文化、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分支;从发源上看,农村中医药文化形成了中原中医药文化,在本质特征上两者有共同的源表达,可以说,没有农村中医药文化就不会有中原中医药文化、河南中医药文化。河南农村中医药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3.1 完整性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中国文化的特征基本都能在河南得到体现。正如学者所言,“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6]。河南地处中原,古今都是国家的中心地带,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谓。正因为河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政治的中心作用,所以中医药在河南得到了完整的传承。主要表现在:

①历史脉络完整。从中医形成到成熟,一直到清代后期的没落、民国(北洋)时期的绝望,以及新中国的复兴和新时代的兴起,河南农村就是真实的写照,完整记录了河南农村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②农村中医药文化的持续性发展。河南自古就是农业生产基地,从封建社会就以田地为生。因为境内多平原丘陵,一直是粮食生产基地。加上境内分布太行、伏牛、桐柏山脉,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十分丰富,故而又是中药材的主要产地。农业大省、农民大省的地位始终未变。这种持续性的农业农村状态,使农村中医药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③农村中医药文化积淀没有断代。河南境内有很多中医药文化遗迹,大多分布于农村,如新郑黄帝文化,新密岐黄文化,渑池仰韶酒文化、陶文化,以及仲景祠、“四大怀药”、各种道地药材。即使到今天,南阳宛西制药、信阳羚锐制药等企业依旧在大山深处,这就形成了代代相传的中医药文化基因。

3.2 根源性

推崇根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寻根求源、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对民族共同先祖的认定是关系到民族血脉延续的大事。民族先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表现[7]。

农村是中医的根,农村中医是中医药的本来面目,其发生发展有着根文化的地位。河南农村中医药文化是河南中医药文化的根脉,具有源头活水的地位。古代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发展了中医药文化。从伏羲制九针,河图洛书,神农尝百草、制百药,到黄帝和岐 伯、雷公讨论医药理论,伊尹撰写《汤液经》,始用汤药都发生在河南,不仅为中医药的起源留下了美好传说,也为战国以后中医学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岐黄文化是现代中医的根 和源。《黄帝内经》的形成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成为后世中医理论之源。从当前国际和国内、城市和农村的架构以及中医药发展历程来看,中医药文化在农村的根脉更加明晰,国际中医药文化看中国,中国中医药文化看农村。河南农村中医药文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3.3 原创性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中国是中医药文化的原创者、发展者,是中医药知识产权国、宗主国。河南自古就是中医药的主要创造地,从历史上看,中医药的诞生和发生主要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原创性主要表现在:

①经典巨著的诞生。中医四大经典中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在河南诞生,特别是医圣张仲景的《伤 寒 杂 病 论》更是开启 了辨证论治的先河,被称为方药之祖,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世界中医药。

②出现了很多名医名家。最著名的就是医圣张仲景,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医家在农村采药治病,如孙思邈、张从正常年在河南行医,他们的贡献有很大的原创性。

③创造了许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农村文化特色品牌。在中药资源方面,河南中药材历史悠久,产量丰富,如产于焦作的“四大怀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禹州的禹白芷、裕丹参、金银花、半夏、桐桔梗、山茱萸、辛夷花、连翘、冬凌草、柴胡等药材道地,质优量大。

3.4 包容性

河南农村中医药文化可以说是中医药文化包容性的样本。

①与历史上的各种学说充分融合。在河南境内,自古就有儒家、道教、佛教和其他宗教存在,从今天农村中医药文化的特点看,还有一些封建文化的痕迹。至今在嵩山少林寺、王屋山等还有佛家、道家的医学文化。

②交通中枢,可以接纳东南西北各种文化。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带有中华民族中和的性格特征,也有中医药致中和的特征,许多优秀文化融入河南农村落地生根。

③兼容性。河南中医药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吸纳不同的文化,但其主流并未受到影响。河南中医药文化还从根本上影响和兼容其他文化,从而保持中医药文化在兼容并蓄中不断传承。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民大省、农村大省,作为与“三农”密切相关的中医药文化,见证了中国几千年来农村的发展变化。据统计,河南中药材品种有2302种,其中植物类1963种,动物类270种,矿物类44种,其他25种,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其储量和品种位列全国第3位[1]。应该讲,这是河南农村农业农民为河南中医药资源大省地位的贡献。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加上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是振兴河南中医药文化的宝贵资源。

新时代濮阳的中医药文化,党和政府已经明确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文化复兴、经济复兴,这对于中医药来讲是一个宝贵的发展机会,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有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

因此,政府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多地考虑将中医药纳入发展规划,发挥河南省农村中医药文化的优势,更好地造福百姓,发展乡村,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濮阳的中医药文化_濮阳春天文化传媒王英俊_河南东森医药有限公司濮阳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许东升,蒋士卿,尹丽,等.试论中原与中医药文化的关系[J].中医学报,2014,29(8):1154-1155.

[2]程有为.中原地区与中原文化简论[J].地域文化研究,2020(1):1-18.

[3]徐光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4]范大平.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农村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5(4):107-109.

[5]贾成祥,王应.论中原中医药文化的特色与地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5):1-3.

[6]徐光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M].郑 州:大象出版社,2009.

[7]许敬生.中原古代文明与中医药文化 [J].中医学报,2009,24(5):1-6.

(收稿日期:2020-07-01)

基金项目: 河南省2020 年科技攻关软科学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202400410274);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重点项目(项目编号:TCM2018008);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17-JCZD-008)。

河南东森医药有限公司濮阳分公司_濮阳的中医药文化_濮阳春天文化传媒王英俊

关于本号名称“大国医论坛”和本号作者“明中医”的说明

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的本字含义,即人的心中道的特性,亦大道在人心的体现。“大国医论坛”,即研讨交流国医之道的平台,弘扬光大国医的平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同样,大医之道,亦在于明医德、明医理,使医道彰明。做“明中医”,当是我辈的追求。本号文章凡作者署名为“明中医”者,均为我们的集体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