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与儒家对话第一人:王岱、胡语、胡姓
、准确把握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深刻内涵,这是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认识前
思想家与学术大师
对每一个民族来说,其文化体系的核心部分都是作为世界观的哲学或宗教。思想家是一个民族文化史上的璀璨明星,闪耀在人类文化幽暗深邃的夜空。回族,作为一个只有1000年历史的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历史上儒家学者有谁,也同样拥有众多的思想家与学术大师。本章所选收的几位,仅仅是其中最为突出,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学者。
中国历史上与儒家对话第一人:王岱舆
摘 要
如果说李贽是敢于公开与孔子叫板的第一位中国思想家,那么明末清初的王岱舆则是第一位自觉站在伊斯兰文化的立场上与中国儒释道传统展开文明对话的第一人。
王岱舆,自号“真回老人”。在李贽辞世的年代,即约于明万历年间出生于南京。据说其祖先是明朝洪武年间从西域“朝贡”来到中国定居的。明朝时候,在禁止“胡服、胡语、胡姓”的政策下,外来穆斯林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随着汉语的普及和先民语言的丧失,使用汉语文传播伊斯兰教义成为必须。王岱舆成为第一位用汉语文著述中国伊斯兰教的重要思想家,也是一位被称为“学通四教”(伊、儒、释、道)的学者。他幼年接受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其老师马君实(一说岱舆的弟子)是经堂教育创始人胡太师的四传弟子,是江浙一带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王岱舆在30岁以后开始研习儒家经典,真正开始了其文明对话的历史功业。他的著述主要是在晚年完成,最著名的有《正教真诠》、《清真大学》 和《希真正答》等。大约在清朝顺治年间,王岱舆在北京辞世,他的墓碑至今还保存在北京三里河清真寺里。
伊斯兰教的核心信仰是“认主独一”,即承认宇宙与人都是唯一的造物主的被造物,这与中国传统的宇宙发生论有明显的区别。在《正教真诠》中,王岱舆系统阐述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并相应地讨论和批驳了儒、释、道的宇宙论体系。他认为,宋明理学并不否认一个超越的主宰者的存在,并使用了“帝”、 “天”、“理”、“气”、“无极”、“太极”等概念,但对何者为主宰,并没有清楚的界定,因此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主张,可称为“似真”,即与伊斯兰教教义相似, 但稍逊一筹。至于佛、道两家,则是“昧真”的多神教。在批驳这些学说及伊斯兰教内部异端的基础上,王岱舆集中阐述了伊斯兰教的“认主独一论”,并提出 “真一、数一、体一”的哲学思想。在《清真大学》中,他更加系统化、哲学化地论述了伊斯兰教的哲学思想,其核心部分仍然是作为哲学本体论、宇宙论和认识论根本问题的“真一、数一、体一”说。他在《希真正答》中,则以对话体 记录了他与各种人士(包括佛、道出家人)讨论哲学问题的妙语。可以说,王岱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汉语文阐释并建构了伊斯兰教哲学的严整体系,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王岱舆的著述活动具有鲜明的“文化自觉”与“文明对话”的性质,在今天看来尤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样是在明末,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著述了《天主实义》,用意也在批驳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但利马窦的立意在于“釜底抽薪”,瓦解和颠覆中国传统哲学的体系中国历史上儒家学者有谁,用天主教教义取而代之;而王岱舆所代表的中国伊斯兰思想家们身负两种文化的遗产,所做的是“锦上添花”的工作,即在认同儒家社会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关键性的提升与改造,使其达到宇宙论层次上与伊斯兰文化的衔接与和谐。在现实社会活动中,以王岱舆为代表的汉文译著学者也一直致力于与儒家学者的直接对话,表现出和平与对话的可贵姿态。清初的汉族学者何汉敬在为王岱舆著作写作的《〈正教真诠〉叙》中就认为:“独清真一教,其说本于天,而理宗于一,与吾儒大相表里……其教亦不废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序,而洁己好施,而更广吾儒所不足。”可见,中国伊斯兰学者与儒家学者在关于社会生活的领域取得了共识。同时,伊斯兰学者认为伊斯兰教的“认主独一”观念是在宇宙论层次上对儒家的提升,而儒家学者则也至少认同伊斯兰教“洁己好施”的宗教观念是儒家社会所缺少的。这一“对话”式的思路和实践,是王岱舆等回族先贤所开创的具有超前价值的思想。20世纪以来,随着哲学阐释学的兴起,“对话”的思维模式已经深入各个学术领域,成为当前这个时代最为流行的口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