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刘家子弟为支援祖国解放纷纷投入革命热潮
三铺龙拳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前身为“刘家拳”,起源于明末,属刘家上祖刘静所创,到清朝道光年间传至第三世传人刘楹盛时,练武已成家风。之后由于云游道长刘峪盛的亲传,并口诵了一首隐喻诗,使“刘家拳”得到了升华。到第四世传人刘邦基、刘邦业时,两人练成一身硬功夫,在当时被称为“神鞭刘”、“铁腿刘”。1900年义和团运动,参与天津保卫战的宁波商人黎银因负伤碾转到了胶州铺集二村,留在那里当长工。这期间黎银经常与当时的刘家兄弟刘衍文、刘衍成切磋武功,也因此结为同盟之好,自此“刘家拳”融入了南拳的动作。解放战争时期,刘家子弟为支援祖国解放,纷纷投入到革命热潮中,刘家后代有的担任征粮队队长,有的当了民兵联队长,有的当了妇救会会长。 此后“刘家拳”又传承到了当时十分瘦小的第八世传人刘正海手中。
在父兄传授下,刘正海7岁便开始接触武术,除了习练“刘家拳”,还学习小五手、义和拳等武术。根据自己个子矮,速度快,爆发力强的特点,刘正海对 “刘家拳”进行一系列的改良,经过50多年的潜心苦练,创编了更具实战意义的三铺龙拳,动作简明朴实,讲究内外合一,每招每式都体现以小治大、以矮克高、以少制多、以速攻蛮的实战技术,并于2010年8月成立三铺龙拳研究会,是胶州历史上第一家开宗立派的武术拳种。凭着对武术事业的执着,刘正海老师培养了大批的武术高端人才,徒弟遍布各地。无论参加武术高考或是武术比赛,三铺龙拳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说起三铺龙拳的命名,刘正海说,“三铺”是指青岛胶州市的铺集镇,也是这套拳的出处和发源地,取名龙拳一是代表中国的意思;二是希望这套拳术具有中国龙的气度,如海中蛟龙翻江倒海,如山中巨蟒柔而含刚。“三铺龙拳”包括基本功、拳谱、动作口诀、拳术歌曲、拳法、器械、传统气功、辅助功法等。该拳种根据人体力学特点,以扎实的下盘功夫为基础,模仿草蛇灵动万变的步法,参照巨蟒刚柔并济的气势,糅入南拳寸劲十足的威猛,拳法刚柔灵动,短快结合,讲究内外兼修,攻守平衡,既具实战意义,又具有健身价值。目前,“三铺龙拳”在青岛地区广泛流传。
三铺龙拳这颗灿烂的武术明星,于2013年入选胶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颁布文件,批准三铺龙拳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6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下文批准三铺龙拳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正海个人 2013—2016年,获得“山东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006—2017年,先后被评为“青岛市群众体育先进个人”、“青岛市全民健身先进个人”、“青岛市优秀体育指导员”、“胶州市老年体育突出贡献者”、“胶州市关心下一代突出贡献者”;2018年,被推荐为“山东最美体育人”。 2013—2016年,获得“山东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006—2017年,先后被评为“青岛市群众体育先进个人”、“青岛市全民健身先进个人”、“青岛市优秀体育指导员”、“胶州市老年体育突出贡献者”、“胶州市关心下一代突出贡献者”;2018年,被推荐为“山东最美体育人”。
刘正海出生时身体廋弱,后来又患百日咳、肠炎等疾病,几乎夭折,是家人的爱让他活了下来。随着慢慢懂事,他见别的小朋友练武身体棒青岛有武术气功馆吗,也有了习武的念头。7岁那年,会武术的父亲给他母亲说:“要想让他好好活下去,必须让他习武”。从那以后,他每天天不亮就随父亲到村东的树林里,对武术的基本功、辅助基本功等进行严酷的锻炼。他一边学习“刘家拳”的功法,一边学习跳深坑、爬树、和狗赛跑、追赶野兔等土办法。逐渐的使他由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孩渐渐强壮起来,不知不觉的在同龄的伙伴中,他成了一个跑如风、跳如飞的运动少年。为此,他深深地爱上了武术。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和武术功力的提升,他俨然成了运动达人。他在中学时代参加运动会,先后打破了胶州市、昌潍地区的100米记录,可谓一鸣惊人。1972年被选入山东省体育工作大队,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田径运动会,取得了优异成绩。
他深深地知道,是武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也是武术给了他健壮的体魄和足够的精气神。因此,他不仅更加的热爱武术,而且推广武术的梦想也在他心中牢牢扎下了根。他暗暗发誓:长大一定要当一名武术老师,把救了自己命的“刘家拳”发扬光大,让千千万万个孩子受益!后来,刘正海如愿当上了一名老师,并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体育教师。在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把武术融入体育教学,深受学生们喜爱。
传统武术的基本功要求很严,套路也较复杂,学生不易掌握。为便于普及,他精心改编,把“刘家拳”重新整理挖掘为“三铺龙拳”,取其精华编排了简单易学、易于推广的“一操一拳一功法”,即三铺龙拳武术操、十步拳和舒心活血增寿功。如今,三铺龙拳武术操、十步拳在100多处学校推广,惠及十万学子。通过武术训练,使学生们有了精气神,身体健康,茁壮成长.舒心活血增寿功也在广大市民中推广,使大家心态平和,走向健康。
大部分像现在刘正海这个年龄的人,已经悠闲地享受天伦之乐了,可是他退休以后,却感到自己的武术梦还没圆,未尽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他告诫自己,必须只争朝夕,推动武术进校园,惠泽万家。为推进省级非遗项目三铺龙拳进校园,他每天三点起床,四点就到办公室,写训练方案,列武术推进计划,填报各个部门的表格和材料。五点半至七点半迎接赶来训练的武术爱好者,用心血和汗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武术教练员。他把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学生精气神作为自己关心下一代的工作重点,密切配合教体局和体育总会的工作,尽心竭力推动武术进校园活动。他每天马不停蹄,奔波在训练场、比赛场,深入学校调研考察、指导训练。胶州有107处学校,12个社区武术辅导点。他每天早上逐个到社区训练点指导,白天到两三个学校现场观摩和亲自授课。一年365天青岛有武术气功馆吗,他只是春节休息三天。他觉得,多尽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推动群众性武术运动发展,这就是自己的义务,这就是历史赋予自己的责任,再苦再累也值得。
摄影:董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