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平稳,但并发症没解决,老中医分享一个古方,沿用千年
现代社会,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喜食肥甘厚腻,压力大等等的因素,导致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高发的慢性病。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不同医生会建议不同的治疗手段,糖尿病早期的患者,一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来进行调理。但如果血糖居高不下,就要选择药物来进行治疗了。目前通常以中药和西药的药物治疗为主。其中,有些患者就会产生疑惑,到底是中药效果好还是西药效果好呢?其实这是陷入了一个误区。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糖尿病患者药物的选择。
其实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各有优点,现在降血糖的主要口服西药包括二甲双胍类、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等等。这些降糖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并不陌生,这些药物可以在短期内控制住血糖,对于患者来说是,是一个比较快的方式。但是也会引发副反应,而且一旦停药,血糖容易反弹。中药降糖常见的药物有黄芪、地骨皮等,短期内降糖效果可能不如西药,但胜在副作用小,有些中药材几乎没有副反应,药性温和效果持久。通过调理患者的内环境,帮助患者稳定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看,中医和中药作为我国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对于一些慢性病的防护和疑难症的解决,尤其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而且因为中药的药性温和,效果持久,临床应用时往往还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之前看诊过一个糖尿病的患者。女,63岁,患者因为半年前突发消瘦,两个月内体重下降6公斤,并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周身乏力,皮肤瘙痒,双足发凉。到医院检查,空腹血糖18.6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3%,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嘱口服药物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拜唐苹。规律用药1个月,复查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2mmol/L;可以说血糖控制的挺理想的,可是患者日益消瘦,体虚乏力,“三多”等症状并未见明显缓解,所以来找我看诊。患者来时自述平素性情急躁,患病后体重持续下降,消谷善饥,上热下寒,疲劳难解。舌质暗,舌苔黄白相间中医文化古方降糖,舌下静脉曲张呈串珠状。脉弦细略数。纵观患者病情演变,乃由热至湿热夹杂,由实至虚实并见。辨证为脾虚湿困,胃热炽盛。治疗上应以健脾清胃,清热祛湿为主。
我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寒热并用,辛开苦降,阴阳并调。黄芩、黄连、黄柏清三焦之郁热;易人参为太子参,重在益气养阴;酌干姜畅脾胃滞气,避寒凉而顾护中州;白鲜皮、地肤子、苦参清周身皮肤湿热而止痒;诸药合用,苦以燥湿中医文化古方降糖,寒以清热,辛以利气。
患者连续服用两月余,自觉精神清爽,多饮、多食症状基本消失,皮肤瘙痒、双足凉减轻70%,体重保持现状,未再下降,血糖水平控制稳定。而且患者以前经常腹胀、腹痛,经中药调理后也消失了,所以患者非常满意。
取得如此好的效果,是因为中医调理是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在治疗时从患者本身出发,综合调理,所以患者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还对胃起到了养护作用。这就是中医在治疗疾病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