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耀中原)走进“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带您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遍访石窟寺,
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今天我们走进“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白马寺山门
游客:导游,它为什么叫“白马寺”呢?
导游:白马寺的建寺缘起,与一个美丽的梦境有关。据传,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西方有异神。梦醒后他便派遣使臣到天竺拜求佛法,这一走就是3年。永平十年(公元67)印度二高僧应邀与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和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礼重二高僧,安排他们暂住在鸿胪寺(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永平十一年(公元68),汉明帝敕令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二里御道北修建寺院。为了纪念白马驮经之功,命名为白马寺,“寺”字取于鸿胪寺之“寺”字;之后“寺”便成了中国僧院的泛称。
石坊
游客:为什么说白马寺是“天下第一寺”呢?
导游:因为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在白马寺中,来自天竺的两位僧人译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汉译佛典——《四十二章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比唐玄奘早了整整560年。白马寺的创建标志着佛教在中国正式传播的开始,是中国佛教早期传播和佛事活动的中心。白马寺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自此享“释源,祖庭”之誉,释源是释教发源地,祖庭是祖师之庭。
清凉台
游客:白马寺的古建筑有啥特点呢?
导游:白马寺古建区坐北朝南,为中轴对称格局,布局规整,主次分明。现存的遗址建筑为元、明、清时所留,基本完整保存了明代以佛殿为主体的多重庭院式布局结构和建筑风格中国佛家标志,包括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分布的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主要建筑和分布在中轴线两侧的门头堂、云水堂、祖堂、客堂、禅堂和藤兰殿等100余间附属建筑等。同时,还保存有佛教造像、碑刻等附属文物近100件(套)。
印度佛殿
游客:导游你看,那些建筑怎么不像中国建筑啊?
导游:那是泰式佛殿和印度风格佛殿。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由中国传到了越南、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传入欧美,作为祖庭和释源的白马寺也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
1961年,白马寺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白马寺被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洛阳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
齐云塔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由河南省文物局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出品,聚焦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述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根脉。